敦煌莫高窟景点介绍

张道宇2023-04-17  20

热门景区榜 点击查看完整榜单

No.1 敦煌莫高窟

有一年杭州办过莫高窟的巡展,一比一的造了洞窟内的样子,被震撼到了

门票政策: 儿童:4周岁以下儿童(不含4周岁)费用全免。【免费】

儿童:4(含4周岁)至6岁(不含6周岁)儿童【莫高窟正常免费参观+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免费参观+往返莫高窟交通费10元+洞窟讲解费10元;莫高窟应急免费参观+往返莫高窟交通费10元+洞窟讲解费10元;】

学生:6(含6周岁)至18岁(不含18周岁)中国籍青少年,国内全日制统招在读硕士研究生及以下学历学生凭有效身份证件和《学生证》【莫高窟正常半价优惠门票价格90元+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48元+往返莫高窟交通费10元;莫高窟应急半价优惠45元+往返莫高窟交通费10元】

老人:70周岁及以上中国公民(含港澳台)凭有效身份证件【莫高窟正常免费参观+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免费参观+往返莫高窟交通费10元+洞窟讲解费10元;莫高窟应急免费参观+往返莫高窟交通费10元+洞窟讲解费10元】

老人:年龄60周岁以上至70周岁以下中国公民(含港澳台),凭有效身份证件【莫高窟正常半价优惠门票价格90元+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48元+往返莫高窟交通费10元;莫高窟应急半价优惠45元+往返莫高窟交通费10元】

残疾人:残疾人凭有效身份证件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证》、《港澳台残障人士卡》、《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国家公务员伤残证》、《中华人民共和国伤残人民警察证》【莫高窟正常免费参观+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免费参观+往返莫高窟交通费10元+洞窟讲解费10元;莫高窟应急免费参观+往返莫高窟交通费10元+洞窟讲解费10元;】

现役军人:现役军人(不含军队文职人员)凭《军官证》、《士官证》、《士兵证》、《文职干部证》、《义务兵证》、《学员证》【莫高窟正常免费参观+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免费参观+往返莫高窟交通费10元+洞窟讲解费10元;莫高窟应急免费参观+往返莫高窟交通费10元+洞窟讲解费10元;】

武警、公安民警:武警凭有效身份证件和《警官证(武警) 》、公安民警凭有效身份证件和《人民警察证》【莫高窟A类免费参观+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免费参观+往返莫高窟交通费10元+洞窟讲解费10元;莫高窟应急免费参观+往返莫高窟交通费10元+洞窟讲解费10元;】

消防人员:消防救援人员凭有效身份证件和《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干部证》,《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消防员证》,《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学员证》,《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退休证》【莫高窟正常免费参观+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免费参观+往返莫高窟交通费10元+洞窟讲解费10元;莫高窟B类免费参观+往返莫高窟交通费10元+洞窟讲解费10元;】

教师:教师节当日教师凭有效身份证件和《教师证》【莫高窟正常免费参观+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免费参观+往返莫高窟交通费10元+洞窟讲解费10元;莫高窟应急免费参观+往返莫高窟交通费10元+洞窟讲解费10元;】

*有效身份证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中华人民共和国临时居民身份证、护照、港澳台居民往来内地通行证(回乡证、返乡证)。

*预约门票时,若无优惠证件,您在输入参观人信息后,系统会根据您的身份证号判定年龄并给予相应的优惠。

热度: 36.9万人近期导航来过

No.2 鸣沙山月牙泉

过程中的滑沙,滑翔伞,越野车,骑骆驼项目都可以体验一下

公交: 可以坐公交敦煌3路等线路到附近

门票政策: 儿童:1.2米以下儿童,凭有效证件【免费】

老人:年龄7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凭有效证件【免费】

老人:甘肃省老年人,甘肃省老年人优待证【免费】

老人:老人60周岁-69周岁【优惠票】

儿童和学生:身高1.2米(含)以上18岁以下儿童凭有效证件、全日制在校大学本科及以下学历学生凭有效学生证。其中,持国外学生证必须配套国内身份证、外国留学生持中国有效学生证【优惠票】

残疾人:凭有效证件【免费】

军人:现役军人、武警、伤残军人、军队离退休干部、军校学员凭有效证件【免费】

酒泉游客:持本人身份证【免费】

记者:凭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总署或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颁发的有效记者证件【免费】

记者:持香港记者证、澳门记者证及摄影记者证【免费】

1、持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证的游客凭相关证件原件和身份证享受免票,以上协会均不含其下设组织。

2、以上所有享受门票优惠者只对国内证件持有者本人有效。

3、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信息请以景区当天披露为准。

热度: 22.5万人近期导航来过

No.3 玉门关遗址

从敦煌走西线前往雅丹魔鬼城时,会经过这里

门票政策: 儿童:身高1.2米(含)以上,18周岁(不含)以下。【半价】

老人:老人60(含)周岁-69(含)周岁【半价】

老人:70岁(含)以上【免费】

热度: 4.9万人近期导航来过

No.4 阳关景区

能感受到大漠戈壁风光,能体验到当年的历史感

门票政策: 儿童:1.2米以下(不含)儿童【免费】

军人:凭有效军官证【优惠票】

记者:凭有效记者证【优惠票】

学生:国内大专院校(本科以下)凭学生证【优惠票】

老人:60岁(含)以上-70岁(不含)以下凭老年证或身份证【优惠票】

热度: 4.9万人近期导航来过

No.5 敦煌古城

电影的拍摄取景地《新龙门客栈》《鸿门宴》《情剑山河》《齐天大圣孙悟空》

门票政策: 儿童:1.2米以下(不含)儿童【免费】

老人:老人70岁以上(不含)持老年证【免费】

老人:60周岁(含)-70周岁(不含)凭老年证或身份证【半价】

军人:军官持有效证件【半价】

教职工:持有效证件【优惠票】

记者:凭本人有效记者证,身份证【半价】

学生:全日制大中小学生凭本人有效学生证件【半价】

热度: 1.9万人近期导航来过

西北之行已经结束了,但这几天脑海里总是出现莫高窟,甚至连梦里也再次游逛了莫高窟。

所以觉得应该写写,以作保留。

莫高窟每天的门票,需要提前预约,并且限制人数,超过限定,便无法进入洞窟观赏,我们是提前一个月预约了A类票,不提前30天只能预约B类票。

A类票4小时看8个洞窟,包含2场电影;B类票2小时看4个洞窟。洞窟内和电影院都不允许拍照,不允许用手机。

观影主题电影《千年莫高》和球幕电影《梦幻佛宫》很重要,它能让你对莫高窟的发展有了初步的了解,特别是环状数字球幕电影,体验感十足。

看完电影后乘坐景区巴士直达莫高窟原址。

“敦,大也。煌,盛也。”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开凿于敦煌城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前临宕泉,东向祁连山支脉三危山。

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国时期,据唐《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一书的记载,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乐尊路经此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此后法良禅师等又继续在此建洞修禅,称为“漠高窟”,意为“沙漠的高处”。后世因“漠”与“莫”通用,便改称为“莫高窟”。另有一说为:佛家有言,修建佛洞功德无量,莫者,不可能、没有也,莫高窟的意思,就是说没有比修建佛窟更高的修为了。

隋唐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莫高窟更是兴盛,在武则天时有洞窟千余个。

元代以后敦煌停止开窟,逐渐冷落荒废。明嘉靖七年(1528年)封闭嘉峪关,使敦煌成为边塞游牧之地。

莫高窟南北全长1680米,现存历代营建的洞窟共735个,分布于高15-30多米高的断崖上,上下分布1—4层不等。

一扇门为一个洞窟。为了更好地保护洞窟,90年代邵逸夫先生捐资,全部装上了铝合金门窗。

现在的莫高窟,各朝代壁画和彩塑的洞窟492个,彩塑2400多身,壁画4.5万多平方米,唐宋时代木构窟檐五座,还有民国初重修的作为莫高窟标志的九层楼。莲花柱石和舍利塔20余座,铺地花砖2万多块。

北区的243个洞窟,是僧侣修行、居住、瘗埋的场所,内有修行和生活设施土炕、灶坑、烟道、壁龛、灯台等,但多无彩塑和壁画。

(因为不能拍照,以下很多照片来自于官网或网络)

莫高窟各窟均是洞窟建筑、彩塑、绘画三位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洞窟最大者200多平方米,最小者不足1平方米。

敦煌石窟存有500多个洞窟中保存有绘画、彩塑492个,敦煌石窟开凿在砾岩上,除南北大像是依山而建的石胎泥塑外,其余多为木架结构。彩塑为敦煌艺术的主体有佛像、菩萨像、弟子像以及天王、金刚、力士、神等。彩塑形式丰富多彩,有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 最高34.5米,最小仅2厘米左右(善业泥木石像),题材之丰富和手艺之高超,堪称佛教彩塑博物馆。17窟唐代河西都统的肖像塑,和塑像后绘有持杖近侍等,都惟妙惟肖,把塑像与壁画结为一体,为中国最早的高僧写实真像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石窟壁画富丽多彩,各种各样的佛经故事,山川景物,亭台楼阁等

建筑画、山水画、花卉图案、飞天佛像以及当时劳动人民进行生产的各种场面等,是十六国至清代1500多年的民俗风貌和历史变迁的艺术再现,雄伟瑰丽。

莫高窟壁画绘于洞窟的四壁、窟顶和佛龛内,主要有佛像、佛教故事、佛教史迹、经变、神怪、供养人、装饰图案等七类题材。此外还有很多表现,包括舞蹈、婚丧嫁娶等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画作。这些画鲜艳瑰丽,体现了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和特色。

中国五代以前的画作已大都散失,莫高窟壁画为中国美术史研究提供了重要实物,也为研究中国古代风俗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形象和图样。据计算,这些壁画若按2米高排列,可排成长达25公里的画廊。

莫高窟所处山崖的土质较松软,并不适合制作石雕,所以莫高窟的造像除四座大佛

为石胎泥塑外,其余均为木骨泥塑。塑像都为佛教的神佛人物,排列有单身像和群像等多种组合,群像一般以佛居中,两侧侍立弟子、菩萨等,少则3身,多则达11身。彩塑形式有圆塑、浮塑 影塑、善业塑等。这些塑像精巧逼真、想象力丰富、造诣极高,而且与壁画相融映衬,相得益彰。

这是一个九层的遮檐,也叫“北大像”,正处在崖窟的中段,与崖顶等高,巍峨壮观。

九层楼洞窟编号第96号,初唐(618-705)。

此窟开凿于初唐,窟内的大佛高35.5米,两膝间宽度为12米,是莫高窟的第一大佛,这是佛国三世中的“未来佛”弥勒佛,即释迦牟尼的“接班人”。

其木构为土红色,檐牙高啄,外观轮廓错落有致,檐角系铃,随风作响。

其间有弥勒佛坐像,高35.6米,由石胎泥塑彩绘而成,是中国国内仅次于乐山大佛和荣县大佛的第三大坐佛。

容纳大佛的空间下部大而上部小,平面呈方形。楼外开两条通道,既可供就近观赏大佛,又是大佛头部和腰部的光线来源。这座窟檐在唐文德元年(888年)以前就已存在,当时为5层,北宋干德四年(966年)和清代都进行了重建,并改为4层。1935年再次重修,形成的9层造型。这尊大佛因多次重修,已非唐塑原貌,但仍不失雄伟壮观的气势。

第十七窟(晚唐,848-906)又名藏经洞。

在莫高窟居住的道士王圆箓为了将已被遗弃许久的部分洞窟改建为道观,而进行大规模的清扫。当他在为第16窟(现编号)清除淤沙时,偶然发现了北侧甬道壁上的一个小门,打开后,出现一个长宽各2.6米、高3米的方形窟室(现编号为第17窟)。

内有从4世纪到11世纪(即十六国到北宋)的历代文书和纸画、绢画、刺绣等文物5万多件,这就是著名的“藏经洞”,也是为数不多的窟中窟。藏经洞中出土了经卷、文书、织绣、画像等5万多件,艺术价值极高,可惜由于当时主持莫高窟的王道士愚昧无知,这些宝藏几乎被悉数盗往国外。王道士用换来的钱在窟前倚崖统建三层木构窟檐,俗称“三层楼”

也是因为发现了震惊世界的藏经洞,莫高窟再次开始被人们注意,被世界了解和关注。

敦煌石窟营建的一千年历程,时值中国历中上两汉以后长期分裂割据,走向民族融合、南北统一,臻于大唐之鼎盛,又由颠峰而式微的重要发展时期。也是佛教与佛教艺术传入后,建立和发展了中国的佛教理论与佛教宗派,佛教美术艺术成为中国美术艺术的重要门类,最终完成了中国化的时期。

从中国绘画美术的门类角度看,保存了中国宋代以前即10世纪以前如此丰富的人物画、山水画、动物画、装饰图案的实例,这是世界各国博物馆藏品所未见的。

敦煌壁画中有音乐题材洞窟达200多个,绘有众多乐队、乐伎及乐器,据统计不同类型乐队有500多组,吹、打、拉、弹各类乐器40余种,共4500多件。

对于敦煌壁画里呈现的乐器有兴趣的,可以去关注中央民族乐团的【印象国乐】,里面使用的乐器就是按照敦煌壁画呈现的乐器所制造的。

敦煌藏经洞文献中也有曲谱和其它音乐资料。丰富的音乐图像数据,展现了近千年连续不断的中国音乐文化发展变化的面貌。为研究中国音乐史,中西音乐交流提供了珍贵资料。

敦煌石窟大多数洞窟的壁画中几乎都有舞蹈形象。如西域乐舞、民间宴饮和嫁娶舞乐;有经变中反映的宫廷和贵族燕乐歌舞场景;有天宫仙界的舞蹈形象,如飞天的舞蹈形象,供养伎乐等。舞蹈艺术是无法保留的时空艺术,古代的舞蹈形象,现代人已知之甚少,就敦煌石窟舞蹈形象的珍藏而言,堪称舞蹈艺术的博物馆,

对于这点有兴趣的,可以重温80年年代的的舞剧【丝路花雨】

莫高窟现存有壁画和雕塑的492个石窟,大体可分为五个时期:北朝、隋唐、五代和宋、西夏和元。

1992年由日本政府无偿援建的博物馆,位于售票处对面,为半地下式博物馆,

这次因为时间太匆忙没能进去,借用朋友的照片。

持莫高窟门票免费参观。主要展览包括莫高窟的考古发现、莫高窟的保护和研究历史、与国外研究机构的合作项目介绍等,敦煌石窟文物陈列展厅,展出敦煌石窟出土的文物精品,设有敦煌莫高窟的创建、敦煌壁画摹本珍品、画工绘制洞窟使用过的绘画工具、莫高窟发现的精美的古代丝织物、藏经洞发现的古代写本真迹、敦煌花砖艺术等陈列单元。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敦煌石窟的发展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物。

石窟复制展区以1:1比例复制的八座有代表性的洞窟,包括北凉第275窟、西魏第249和第285窟、隋代第19窟、初唐第220窟、盛唐第217窟、元代第3窟和安西榆林窟中唐第25窟,展示了敦煌石窟营建一千年间的艺术精品

莫高窟无疑是这次旅行中最重要的一站,此生必去一次的地方。而且一定要买A类票,因为保护,洞窟里面是没有照明,A类票的讲解员会带着手电筒一一给予介绍讲解。

他们专业,有素质,和蔼可亲,对敦煌莫高窟的历史,一边走一边娓娓道来。

80、90年代,因为大部分游客是日本人,当时给我留下最大记忆就是日语讲解员,他们用丰富的知识和高超的语言能力打动了每一位日本游客,使敦煌在日本成为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地方,NHK(日本官方电视台)还拍摄了一部著名的纪录片【丝绸之路—敦煌】,喜多郎配了至今无法超越的音乐。

听说几位日语讲解员现在只剩下一位。

为了保护洞窟壁画,敦煌研究院对每一个洞窟进行实时监测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含量和空气渗透率,一旦有害物质超标,洞窟会立刻关闭。

尽管敦煌研究院的工作人员,拼尽了全力保护洞窟的完整,但只要有人观赏,那就必然会对它造成伤害。

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看一回少一回的地方,早看一天可能看到的内容就会多一点。

80年代能看到洞窟,现在很多已经成为特窟,不对外开放。

我一直对敦煌、对莫高窟有种敬仰,以至于内心不够丰盈之前,不敢轻易谈聊。

这次的敦煌莫高窟再一次给予我强烈震撼。希望有机会的话再去一次。

我真的好想让大家都去看看它,但又真的好害怕。

害怕若干年后,那些壁画、飞天只存在于部分人们的脑海中;

也害怕我们呼出的二氧化碳,氧化了洞窟的墙壁,模糊了壁画人物的脸庞;

更害怕有些人去动手触摸,导致壁画脱落。

它在漫天的黄沙中存在了上千年,却终有一天,将归于黄沙。

历史已经成为历史。

我们除了惋惜,能做的就是在生活中节约资源、在旅行中爱护环境、爱护文物...不要因为我们的到来,加速了它们的消失。

再见,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俗称千佛洞,座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近代以来又发现了藏经洞,内有5万多件古代文物,由此衍生专门研究藏经洞典籍和敦煌艺术的学科——敦煌学。但在近代,莫高窟受到骗取、盗窃,文物大量流失,其宝藏遭到严重破坏。1961年,莫高窟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莫高窟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的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前临宕泉河,面向东,南北长1680米,高50米。洞窟分布高低错落、鳞次栉比,上、下最多有五层。它始建于十六国时期,据唐《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的记载,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乐僔路经此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此后法良禅师等又继续在此建洞修禅,称为“漠高窟”,意为“沙漠的高处”。后世因“漠”与“莫”通用,便改称为“莫高窟”。北魏、西魏和北周时,统治者崇信佛教,石窟建造得到王公贵族们的支持,发展较快。隋唐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莫高窟更是兴盛,在武则天时有洞窟千余个。安史之乱后,敦煌先后由吐蕃和归义军占领,但造像活动未受太大影响。北宋、西夏和元代,莫高窟渐趋衰落,仅以重修前朝窟室为主,新建极少。元朝以后,随着丝绸之路的废弃,莫高窟也停止了兴建并逐渐湮没于世人的视野中。直到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后,这里才重新为人注意。近代,人们通常称其为“千佛洞”。

莫高窟现存北魏至元的洞窟735个,分为南北两区。南区是莫高窟的主体,为僧侣们从事宗教活动的场所,有487个洞窟,均有壁画或塑像。北区有248个洞窟,其中只有5个存在壁画或塑像,而其它的都是僧侣修行、居住和亡后掩埋场所,有土炕、灶炕、烟道、壁龛、台灯等生活设施。两区共计492个洞窟存在壁画和塑像,有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唐宋木构崖檐5个,以及数千块莲花柱石、铺地花砖等。

[编辑本段]【艺术特色】

莫高窟是一座融绘画、雕塑和建筑艺术于一体,以壁画为主、塑像为辅的大型石窟寺。它的石窟形制主要有禅窟、中心塔柱窟、殿堂窟、中心佛坛窟、四壁三龛窟、大像窟、涅磐窟等。各窟大小相差甚远,最大的第16窟达268平方米,最小的第37窟高不盈尺。窟外原有木造殿宇,并有走廊、栈道等相连,现多已不存。

莫高窟壁画绘于洞窟的四壁、窟顶和佛龛内,内容博大精深,主要有佛像、佛教故事、佛教史迹、经变、神怪、供养人、装饰图案等七类题材,此外还有很多表现当时狩猎、耕作、纺织、交通、战争、建设、舞蹈、婚丧嫁娶等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画作。这些画有的雄浑宽广,有的鲜艳瑰丽,体现了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和特色。中国五代以前的画作已大都散失,莫高窟壁画为中国美术史研究提供了重要实物,也为研究中国古代风俗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形象和图样。据计算,这些壁画若按2米高排列,可排成长达25公里的画廊。

莫高窟所处山崖的土质较松软,并不适合制作石雕,所以莫高窟的造像除四座大佛为石胎泥塑外,其余均为木骨泥塑。塑像都为佛教的神佛人物,排列有单身像和群像等多种组合,群像一般以佛居中,两侧侍立弟子、菩萨等,少则3身,多则达11身。彩塑形式有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这些塑像精巧逼真、想象力丰富、造诣极高,而且与壁画相融映衬,相得益彰。

它是一个九层的遮檐,也叫“北大像”,正处在崖窟的中段,与崖顶等高,巍峨壮观。其木构为土红色,檐牙高啄,外观轮廓错落有致,檐角系铃,随风作响。其间有弥勒佛坐像,高35.6米,由石胎泥塑彩绘而成,是中国国内仅次于乐山大佛和荣县大佛的第三大坐佛。容纳大佛的空间下部大而上部小,平面呈方形。楼外开两条通道,既可供就近观赏大佛,又是大佛头部和腰部的光线来源。这座窟檐在唐文德元年(888年)以前就已存在,当时为5层,北宋乾德四年(966年)和清代都进行了重建,并改为4层。1935年再次重修,形成现在的9层造型。

莫高窟的壁画上,处处可见漫天飞舞的美丽飞天——敦煌市的城雕也是一个反弹琵琶的飞天仙女的形象。飞天是侍奉佛陀和帝释天的神,能歌善舞。墙壁之上,飞天在无边无际的茫茫宇宙中飘舞,有的手捧莲蕾,直冲云霄;有的从空中俯冲下来,势若流星;有的穿过重楼高阁,宛如游龙;有的则随风漫卷,悠然自得。画家用那特有的蜿蜒曲折的长线、舒展和谐的意趣,呈献给人们一个优美而空灵的想象世界。

艳丽的色彩,飞动的线条,在这些西北的画师对理想天国热烈和动情的描绘里,我们似乎感受到了他们在大漠荒原上纵骑狂奔的不竭激情,或许正是这种激情,才孕育出壁画中那样张扬的想象力量吧!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56478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