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在江苏省,是江苏省县级市,由苏州市代管。
常熟位于江苏省南部,是由苏州市代管的县级市。常熟市,常熟市简称虞、虞城,又称江南言子故里,古称琴川、海虞、南沙等,因“土壤膏沃,岁无水旱之灾”得名“常熟”,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常熟地处江南水乡,素有“江南福地”的美誉,是吴文化发祥地之一。
位于江苏省东南部,北濒长江,与南通市隔江相望,东邻太仓市,南接昆山市、苏州市相城区,西连江阴市、无锡市锡山区,西北与张家港市接壤。
境域南北距 37 千米,处北纬 31°31′~31°50′,东西宽 49 千米,处东经 120°33′~121°03′,国土面积 1276.32 平方千米(含所属长江水域面积)。市人民政府所在地为虞山街道金沙江路8号。
截至2019年6月,全市有建制镇8个,街道办事处6个,林场1个;另有国家级开发区2个,省级开发区1个,国家级专业市场1个,工业园区2个,本科院校1所。
扩展资料
历史沿革
殷商时称荆蛮之地。商初,邑人巫咸为商太戊帝宰相,其子贤为商祖乙帝宰相。商代末,周族君长古公亶父之子太伯、仲雍南奔至吴,与当地民众融合,建立勾吴。常熟地方为勾吴北境。
周代初,仲雍曾孙周章在吴继位,受周王加封,列为诸侯。常熟地方属吴国。春秋战国时,越灭吴、楚灭越、秦灭楚,常熟境域先后属越、楚、秦。
秦至西晋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设立会稽郡于苏州,下属吴县,常熟属之。西汉景帝前元时期(公元前156~前150年),常熟地方建虞乡,隶会稽郡吴县。东汉常熟地方东北建南沙乡,隶吴郡吴县,设司盐都尉(相当于副县级)。
三国吴黄武年间(222~229),虞乡设虞农都尉。西晋太康二年(281),毗陵郡置暨阳县,南沙乡割属暨阳县。西晋太康四年(283),以虞乡设置海虞县,县治设海虞城(今虞山镇古城区),隶于吴郡。为常熟境域有县治之始。
东晋至民国 东晋咸康七年(341),撤司盐都尉署,以南沙乡建立南沙县,隶于晋陵郡。南朝齐永泰元年(498),海虞县北境设置海阳县,隶于晋陵郡。南朝梁大同六年(540),南沙县地置常熟县,县治设南沙城(今福山),隶于信义郡(郡治在今昆山市),是为常熟县名之始。
隋开皇(589~600)年间,废信义郡,以海阳、兴国、海虞等县并入常熟县,县治设南沙城,隶属于苏州。开皇九年(589),以常熟县置常州,设常州理。旋移常州理于晋陵县。常熟复为县,隶于苏州。元元贞元年(1295),常熟县升为常熟州。
至明洪武二年(1369),常熟州复为县。明弘治十年(1497),朝廷设太仓州,将常熟双凤的5 个都划给太仓。清雍正四年(1726),析常熟县东境置昭文县,两县同城分治。1911年辛亥革命后,两县重新合并为常熟县。
新中国成立至今 1949年4月27日,常熟解放。5月 3 日,常熟市军管会颁令,划常熟城区为市,成立常熟市人民政府,由常熟县人民政府县长钱伯荪兼市长。
1958年4月 25 日,常熟市人民委员会、常熟市政协召开联席会议,宣布国务院第七十四次会议撤销常熟市,建立虞山镇,将原常熟市境划归常熟县。
1961年11月 18 日,根据国务院文件,常熟县划出大义公社以北的三兴、乐余、兆丰、合兴、东莱、锦丰、塘桥、西张、乘航、鹿苑、凤凰、恬庄、南丰、妙桥等 14 个公社和常阴沙农场近 50万亩耕地、34万人口归属新设置的沙洲县。
翌年元旦,沙洲县(现张家港市)正式成立。1983年1月18日,根据国务院决定,撤销常熟县,设立县级常熟市至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常熟
参考资料来源:常熟市人民政府-常熟概貌
参考资料来源:常熟市人民政府-历史沿革
常熟市海虞镇的海虞花园城最繁华。
海虞镇位于常熟市北部,地处北纬31°49′,东经120°48′,系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东有望虞河,西有福山塘直贯南北,北濒长江,西邻张家港市,东与梅李镇接壤,南隔梅塘与古里镇交界,西南与虞山镇谢桥相连,东南和虞山镇毗邻,海虞镇区域面积109.97平方公里。
海虞镇东西最大直线距离11.5公里,南北最大直线距离18.2公里,地形呈蝙蝠形,地势南低北高,地面高程(按吴淞基准点)西北部最高为7.0米,东南和北部最低的2.0米。
海虞北依长江,拥有黄金水岸9公里,东、西分别是国家一类口岸常熟港和张家港,沿江高速公路、204国道、338省道、通港路均穿镇而过,与陈王路、谢王路、周师路、海周路、海福路、三爱富路等构成发达的交通网络。
2012年正在规划的沿江城际铁路、沪通铁路,使海虞融入上海一个小时经济圈,将成为长三角核心区。新世纪大道的延伸,将使海虞到市区只需1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