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夏令时是在每年的三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天的凌晨1点开始,然后在十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天的凌晨1点结束。欧洲的冬令时是在每年的十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天的凌晨1点开始直到第二年的三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天的凌晨1点结束。
生活在低纬度地区的话,很难感受到冬天和夏天的区别。高纬度地区的冬夏除了温度的差异,还有日照时间的巨大不同。在赤道附近,不论冬夏,基本都是12个小时天黑,12个小时白昼,居民们享受全年温暖的同时,对每天不变的日出日落时间或许也会感到无聊。
而在高纬度国家完全不一样了,像北欧这样的地区,到了冬天之后,下午三点就已经天黑,夏天时还能够体会到接近极昼的感觉。
冬夏时令就是因为冬天和夏天日照时间的不同而产生的。欧洲的冬令时是标准时间,举个例子,大部分国家早上七点天亮,晚上五点日落。而到了夏天则变成了早上五点天亮,晚上七点天黑。但是因为人们已经习惯了早上六点左右起床,所以在起床之前的那一个小时天亮时间往往就被浪费掉了。
德国位于欧洲,欧洲纬度比较高,夏天白天的时间比中国长很多,所以天黑的就比较晚。
天黑时间跟纬度有关,低纬度地区的冬夏昼夜时长差别小,高纬度的差别大。
欧美国家还有冬夏时令制的差别。夏令时的时候,要往前调快一小时,所以这边夏令时的8点,其实是7点,夏天9点天黑的话,以正常时间算其实是8点天黑。
至于为什么要弄冬夏时令制,是因为夏天日出早,调了时间之后可以早起,早点工作早点休息。中国也实行过一段时间。
夏时制(美国及加拿大英语:daylight time),又称夏令时、日光节约时间(美国及加拿大称为daylight saving time,简称DST;英国与其他地区称为Summer Time),是一种在夏季月份牺牲正常的日出时间,而将时间调快的做法。
通常使用夏时制的地区,会在接近春季开始的时候,将时间调快一小时,并在秋季调回正常时间。实际上,夏时制会造成在春季转换当日的睡眠时间减少一小时,而在秋季转换当日则会多出一小时的睡眠时间。
1895年,乔治·哈德逊提出夏时制的概念。1916年4月30日,德意志帝国与奥匈帝国首次在全国实施夏时制。后来许多国家在不同时期都曾实行过夏时制,其中1970年代能源危机开始尤为盛行。邻近赤道的地区通常不实施夏时制,因为这些地区的日出变化极小,无法成为实施夏时制的正当理由。
部分国家只在其中部分地区实施夏时制;例如,夏时制于澳大利亚的部分地区实施,但在其他地区则不实施。亚洲与非洲地区一般不实施夏时制,因此全球只有少数人口采用此制度。
有时,夏时制的转换会让报时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并且会扰乱旅行、计费、记录保存、医疗设备、重机设备与睡眠模式的运作。电脑软件通常可以自动转换时间,但各地司法管辖区的夏时制政策变更仍有可能会造成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