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将金陵称为“六朝古都,十朝都会”,金陵和北京、西安、洛阳并称为四大古都,在这里经历了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和南唐、明洪武朝、太平天国以及国民党政府等政权。
金陵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中国四大古都中从未被异族政权所占领的地方。在中原每被异族占领,汉族即将遭受灭顶之灾时,通常会选择在金陵休养生息,恢复华夏,所以金陵被当做汉族的复兴之地,在中国历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
在六朝时期,金陵和罗马并称为“世界古典文明两大中心”,金陵当时的宫殿建筑业成为后世都城建造的典范。
关于金陵名称的由来有几种说法,其一就是因山得名,据说金陵最早是钟山的名称。在当时很多地方都用山名做地名,陵的释义之一就是山,金陵就是金色的山。公元前333年,楚威王在石头山建城,名为金陵邑。这种因山命名的佐证有唐朝的《建康实录》写到“因山立号,置金陵邑”。
还有一种命名方式就是帝王埋金说,在这种说法中,金陵的陵被解释成“坟墓”,金陵就是埋着金子的坟墓。相传是因为秦始皇在金陵岗,为了镇压王气,铸了金人埋在了这里。也有说法是因为楚威王觉得这个地方有王气,所以埋下金子镇压。其实这种说法一听就是不真实的,只有埋葬着帝王的地方才能被称之为“陵”,埋金子的地方是不配的;而且这个说法还充满了迷信色彩,为什么也会广泛流传呢?这完全是因为传说比史实要精彩得多,在人民群众之间更容易得到传播。
金陵是南京的古称。
南京曾有过多个名称,如金陵、建业、建康、秫陵、白下、升州、江宁、集庆、应天、天京等。
扩展资料:东汉南京
东汉南京即今南阳,曹植在《汉二祖优劣论》将称南阳为南京。
唐代南京
唐代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仓皇逃到成都避难。
至德二年(757年)十月,唐肃宗李亨驾回西京,改蜀郡为成都府,长史为尹。十二月称南京,为府。[6] 与当时的西京长安、东京洛阳,北京太原并称。所以在唐代有“扬一益二”之称,谓天下繁华,扬州为第一,益州次之,益州即指成都。
上元元年(760年)九月,罢京。历时不到三年。
宋代南京
宋朝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五代时称宋州,宋真宗景德三年(1006年)升为应天府,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建为南京。下辖宁陵、宋城、谷熟、下邑、虞城、楚丘六县。宋朝的南京具有重要的政治地位,宋朝的南京地处大运河通济渠(汴河)咽喉要道,四通八达。宋朝州郡办学始于南京应天府(商丘),南京拥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和浓厚的兴学重教氛围[8] ,应天书院升格为南京国子监,成为宋朝最高学府之一。
辽代南京
辽代是古代少数民族契丹人建立的封建王朝政权,共有五个都城: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宁城西大名府)、东京辽阳府(今辽宁辽阳)、西京大同府(今
辽代南京城基本上是沿用唐幽州城,只是重修了城墙,并没有进行大规划的改造。
金代南京
金海陵王完颜亮迁都开封府,定开封为金代“南京”,以“南京”开封府作为他南下侵宋的基地。金正隆六年(宋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十月曷苏馆猛安完颜福寿等人与南京留守司军队共同发动政变,拥立东京留守、曹国公完颜雍(乌禄)为帝,改元大定,这就是金世宗,金世宗称帝后下诏废黜完颜亮皇帝位;随后完颜亮准备占据江南,与金世宗完颜雍对抗;金正隆六年十一月,他在瓜州渡口集结的水军叛乱,乱军将完颜亮杀死,当时他年仅40岁。金世宗完颜雍迁都燕京(今北京),开封府仍为南京。
明代南京
明朝永乐十九年正月(1421年),明朝朝廷正式迁都北京,以顺天府北京为京师,应天府则作为留都,由京师改称南京,将今天的安徽、江苏、上海二省一市的范围合称为“南直隶”。清初顺治二年(1645年),满清攻克应天府后将明代南京(南直隶)改为江南省,将应天府改称江宁府。
渤海国南京
历史上位于我国以及朝鲜半岛的北方少数民族政权渤海国也设过“南京”。这个“南京”故址在今朝鲜的咸兴,其具体地址有两种说法,一是位于今咸镜北道镜城,一说位于今咸镜南道北青郡新昌附近。
参考链接:百度百科-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