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楼的各地骑楼

小米账号注册2023-04-16  18

广州

德政南路139号是代表。

这种骑楼体现了南方传统民居的特色,底层沿街挑出,长廊跨越人行道,楼层正面墙上并排开着两至三扇窗,立面基本无装饰。

骑楼就是近代典型的商业建筑。

它是西方古代建筑与中国南方传统文化相结合演变而成的建筑形式。

不仅适应岭南亚热带气候,而且有更突出的商业实用性。

通常是楼下做商铺,楼上住人。

最早的骑楼出现于清朝末年,广州的一德路、圣心教堂(石室)一带。

骑楼这一新鲜事物,引起了建筑界的极大兴趣,有人考究,骑楼引进了地中海国家的「卷廊」建筑特色,因为那里也是高温多雨,蒸晒酷热,那里的建筑都有宽阔的廊道。

但也有人不以为然,认为这是早期的干栏式建筑的发展和改进。

争论归争论,岭南的建筑师好就好在讲究实际,不是全盘照搬,把西方建筑与岭南传统建筑结合,演变为这种富有岭南特色的骑楼,从此在广州大行其道,并传到两广和闽南,成为岭南商业街市的一特有建筑。

在全国各地的骑楼里,广州骑楼形式多样,保存完整,是粤派骑楼的代表,其形式大概有仿哥特式﹑南洋式﹑古罗马券廊式﹑仿巴洛克式﹑现代式和中国传统式,比较出名的有上下九,北京路。

汕头

汕头骑楼的建造汲取了外廊式建筑许多处理手法,在街道和店铺之间形成一个连续的有遮蔽的交通空间,非常适合本地炎热、多雨、多台风的气候特点。

汕头骑楼始建于二十年代,建筑形式显然受到欧陆风格的影响,是在特定地理环境、传统文化及外来因素等影响下而逐渐形成的一种建筑类型。

其典型代表是小公园的沿街骑楼。

小公园及周边的安平路、升平路、国平路等街道形成放射状分布,是汕头“百载商埠”的历史见证。

小公园片区的骑楼和街路,基本仿造巴黎街区样式,呈扇形放射状分布;加上两侧的旧街坊“四永一升平”,东部的旧“盐埕头”、北面的红亭、南面的“汕头港”,形成了具有20世纪30年代建筑特色的繁华商业区、居民区。

片区内的百货大楼高7层,前身是1932年华侨集团集资创办的“南生公司”,为解放前汕头第二高楼,是老汕头的标志性建筑及小公园的象征之一。

惠州

水东街位于惠阳县城(今惠城区桥东街道办),东西走向,东接惠新西街,与水东南路互交,西接东新桥,全长730米,宽14-18米,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

据《惠州市城市建设志》记载:“1928年改建的水东街保留较为完整,建有划一的骑楼,使整街两边成两条长廊。

骑楼上住人,下为人行道,雨天行人不忧雨。

”当时,惠州的工商业都集中在水东街,水东街因此被称为“旺地”。

抗战初期,日军侵袭惠州,一把火烧掉大半条街及200余间骑楼店铺。

1941年水东街又一次遭日军破坏。

从那以后,老街就不如往日了。

抗战胜利后,惠州交通迅速恢复,电讯畅通,各商号相继复业,侨汇源源而来,洋货大量涌入,江面上往来于惠州与香港、澳门、广州之间的船只秩序井然,载出当地的大米、土产,运进英国、美国、德国等国生产的印花布、洋火、洋钉、钟表、煤油等。

从东江上运来的货物在东新桥下的码头交易,由搬运工从船上搬运到骑楼的货栈。

东新桥码头边,金铺、布行、当铺林立;小茶室、粥粉店、云吞店繁多,通宵达旦营业;批发粮油店、绸缎布匹店、私人诊所、教堂、影相馆齐备,烟馆、赌馆相继兴起。

骑楼鳞次栉比,货物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

水东街上一派繁忙。

谈生意的商人和沿街叫卖的商贩共同谱写了当年水东街的繁华。

据《惠城文史资料》记载,当年水东街上有上百家商号,较有名的有:宏泰布店、永泰布店、大众商店、亚东苏杭店、恒升苏杭店、广寿堂药材店、怡和隆烟丝店、益生隆、全和五金店、天成金店、黄惠和金店、瑞成陶瓷店、裕昌杂货店、东益咸鱼店、顺安山货店、大德土纸店等。

东莞

东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离不开传统的东西附丽。

骑楼建筑由独特的中外历史文化背景熔铸而成,曾在20世纪三十年代盛极一时,不仅记载着东莞昔日的风土人情,而且在20世纪岭南建筑史上曾经记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骑楼主要分布在振华路、大西路、和平路、维新路、中山路、中兴路等。

为配合城市发展而进行的旧城改造,平定里、平乐坊等已被拆除,振华路上的几十米范围骑楼很多也被拆或损毁。

关于骑楼的保护和发展、城市的经济发展与历史文物保护问题再次引起人们的讨论。

湛江

广东省湛江市赤坎区,有个历史韵味浓郁的老街区,主要由民主路、民族路、民权路、民生路所组成,故称“三民”街区。

该街区位于古埠赤坎区旧城东南部,与幸福路、和平路、大众路、大同路、民主路连成一片,呈梯字形,方圆约1平方公里,拥有100多间建筑风格各异的商铺楼宇,为赤坎商旅文化保护区。

分布在大众路、和平路、幸福路和民主路的联体骑楼屋,中西合璧,厅堂贯通,拱廊直檐,遮阳避雨,下铺上宅,商住兼容,是涵容欧陆南洋风情的骑楼街。

这些骑楼屋建筑大多始建于1920年代,是当时岭南地区的城市商业街市一大特色建筑,是西方建筑与岭南建筑的有机结合。

20年代,赤坎港埠商业发展迅速,来往商船络绎不绝,为适应当时经济发展要求,在 *** 的主导下进行填海造地工程,到30年代初,已建成现存的骑楼建筑群。

街区内骑楼建筑群主要在福建街、和平路及“三民路”(民族路、民主路、民权路)一带,总长约1300米,多为砖木二层平顶结构,下店上宅,其最大特色在于临街的骑楼部分既是道路向两侧扩展,又是铺面向外部延伸,人们行走在骑楼下,既可遮风挡雨,又可躲避烈日,适应当时人们以步行为主、岭南气候多变的环境条件。

开平

江门赤坎骑楼有近600座。

特别是堤西路、堤东路、中华路、牛圩路等几个路段几乎都由骑楼组成。

堤西路的建筑最为壮观,构造也极为讲究,绝大部分是一楼一项,各式的西洋屋顶壁面后,是传统中式“金”字型瓦项。

有的骑楼高达3层,长达40m-50m,其代表作为景辉楼。

沿堤西路向里走,中华路等路段的骑楼楼顶装饰逐渐简单,牛圩路的骑楼多为两层楼顶的装饰也比较简单。

在沿堤耸立的骑楼群中司徒氏图书馆和关氏图书馆两处雕楼夹杂于骑楼群间特别引人注目。

高州

高州的骑楼历史悠久,形式独特,主要分布于中山路,西关路,南华路等商业繁华的地区,其中高州中山路的骑楼在粤西地区最为经典!高州的骑楼其高度普遍不是很高,一般都是2层到5层,底层是商铺用的,上层就住人。

高州骑楼大部分都是建于清末民初,是很典型的岭南的民国骑楼。

虽然,历史时代久远,但保留下来的精品不少。

信宜

太平御览《郡国志》曰:窦州(今广东省信宜市)悉以高栏为居,号曰干栏。

“干”“稻梗”的意思,“栏”是“房屋”之意。

“高”应解释为高屋了。

《郡国志》说:窦州都是以干栏屋作为居住。

古越族的杆栏式建筑未知怎样,但也有学者把一种别于西式骑楼的砖板木街铺称谓杆栏式骑楼。

现存的实物所知,岭南清代以前的骑楼以砖木混合为主要建筑材料,主要是两层建筑,一般都由若干木梁、圆木、木板组成,一般杆栏式骑楼,阔窗窄门,上层多是木建筑的廊桥、板墙,楼顶敷瓦于椽间,冬暖夏凉,去潮快,完全符合杆栏式建筑特点。

梧州

梧州素有“百年商埠”之称,是昔日岭南经济、文化、政治中心,骑楼是昔日梧州繁荣的标志。

梧州骑楼文化已经成为当地一道亮丽风景线,曾被选入《正大综艺》节目。

梧州已修建好防洪堤,每年屡遭洪涝灾害影响的现象已成为历史,但骑楼这一独特的建筑风格已作为历史的见证保存下来。

现存骑楼街道22条,总长7公里,最长的达2530米,骑楼建筑560幢,其规模之大、数量之多,国内罕见,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骑楼博物城”。

以铁环、水门为建筑特色。

骑楼街主要分布在大东上路、大东下路、阜民路、大同路、中山路、竹安路、五坊路、沙街、九坊路、南环路、大中路、民主路、建设路、大南路、小南路、四坊路、桂林路、桂北路、北环路等街道上。

北海

北海老街——珠海路是一条有一百多年历史的老街,始建于1883年,长1.44公里,宽9米,沿街全是中西合 璧骑楼式建筑。

这些建筑大多为二至三层,主要受19世纪末叶英、法、德等国在我市建造的领事馆等西方卷柱式建筑的影响,临街两边墙面的窗顶多为卷拱结构,卷拱外沿及窗柱顶端都有雕饰线,线条流畅、工艺精美。

临街墙面部不同式样的装饰和浮雕形成了南北两组空中雕塑长廊。

这些建筑临街的骑楼部分,既是道路向两侧的扩展又是铺面向外部的延伸,人们行走在骑楼下,既可遮风挡雨又可躲避烈日;骑楼的方形柱子粗重厚大,颇有古罗马建筑的风格。

玉林城区

玉林容县城区虽然在不断扩大,新建了许多街道,但至今最热闹的商业街道仍然还是具有清末民初风格、以骑楼式店铺为主要特色的西大街和西上街、新北街。

此外,金珠街和杨梅镇的杨梅圩也是骑楼街的典范。

据《容县志》记载,长500米共200多间店铺的杨梅圩创建于清朝康熙中期,距今约三百年,光绪年间曾重修,至今仍保留着整条骑楼式街道的格局,成为容县乡镇旧圩市一景,是一个颇具旅游开发价值和历史文化品位的资源,它一直吸引着人们的眼光。

玉林杨梅镇

此外,在美丽的梅江河畔,也有一条约500米长,坐落在容县杨梅镇的骑楼老街显得有些冷清寂静,街道两旁的骑楼已稍有破烂,墙壁有些脱落,露出一块块青砖,墙上用漆写的字已经模糊,一些现代式的楼房镶嵌在这条老街,“点缀”着这里的古典。

这是岁月给这条老街留下的斑驳痕迹。

走进这条老街,记者很难与繁荣热闹等字眼联系起来,然而,这条饱经沧桑的骑楼老街,曾经是整个杨梅镇最繁荣喧嚣的圩街。

梅街骑楼 的房子宽度一般为3~5米,纵深30~80米,房子高度为二层楼,也有三层的。

二楼及二楼以上的正面墙体也多为木板,木窗,也有青砖墙、木窗结构的,为了节约建房资金和用地,房子与房子之间共用一堵墙,杨梅街最古老的骑楼已经有200多年历史,有800多人如今居住在这条老街。

1995年,杨梅镇获评为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随着绿荫城的开发,水运的没落,昔日繁华的杨梅圩逐渐萧条,那种每逢圩日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的景象在人们的记忆里渐行渐远。

海口

海口骑楼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是海口市一处最具特色的街道景观。

其中最古老的建筑四牌楼建于南宋,至今有700多年历史。

2009年6月10日,首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推介”活动在北京揭晓,海口骑楼老街榜上有名。

海口骑楼老街以其唯一性、独特性荣获首批十大“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称号。

初建于1849年的海口骑楼老街是现今国内骑楼建筑保留规模较大、保存基本完好、极富中西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

集中分布在海口市龙华区和美兰区的中山路、得胜沙路、新华路等。

柱廊相连、骑楼相依的建筑群占地面积约2.5万平方米,骑楼式建筑达600余座,中山路沿街两旁保留的骑楼样式最多,约有39座。

这些骑楼,或中国传统式,或欧亚混合的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或独特的海口南洋式。

文昌

文南路

海南侨乡文昌市文南老街形成于清末民初,带有浓郁的中西合璧式南洋骑楼风格,是海南省最具特色的古城镇建筑之一。

文南街是文城镇商业经济的发源地,也是文城发展的缩影,有着丰富的人文景观和文化内涵,大部分建筑为骑楼,是文城较繁华的商业街,为海南第三大骑楼群。

胜利街

文昌市铺前镇胜利街南洋风格的骑楼,是海南第二大骑楼老街,仅次于省城海口骑楼老街。

这里有100多历史的骑楼老街,南洋风情的骑楼建筑。

骑楼是我国广东,海南,广西,福建等沿海侨乡特有的南洋风情建筑,都是当年华侨从南洋返乡所建。

泉州

泉州南北大街后改称“中山路”。

老城区最著名的街道 中山路本身也是老城区最著名的街道。

它形成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沿街廊柱式骑楼浓缩了南洋式建筑精华,正所谓“南国多雨天,骑楼可避风”,是我国仅有、保存最完整的连排式骑楼建筑商业街。

“东西两座塔,南北一条街。

”后一句说的是泉州的中山路。

“南国多雨天,骑楼可避风。

”中山路浓缩南国建筑风格,是我国仅有,保存最完整的连排式骑楼建筑商业街。

在长达2500多米的街道上,它那骑楼式建筑是闽南文化和东南亚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体现着泉州侨乡人民和海外侨胞共同珍视的历史价值和情感色彩。

泉州中山路形成历史悠久,至上世纪20年代修建成列柱式骑楼建筑,全长约2.5公里,蕴含着丰富的建筑文化,既结合泉州民居的传统特色,又融入海交文化的建筑精华,是历史上中西合璧的成功范例,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于2010年5月14日,泉州中山路入选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

开放。根据查询相关信息显示,截止于2022年10月7日,梧州连续24天无新增病例,全域无风险地区,梧州骑楼城国庆期间正常开放,梧州骑楼城一般指骑楼城。骑楼城位于广西梧州河东老城区,现存骑楼街道22条,总长7公里,最长街道达2530米,骑楼建筑560幢,规模之大、数量之多,国内罕见。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54615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