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园林:建议你去1到2个就好咯,你住在如家,那就去拙政园吧~门票80,另外建议你去一下沧浪亭或者网师园,沧浪亭里面假山很有特色,网狮园是张大千的故居,据说他以前在里面养了一只狮子用来画画~~从你住的地方打车过去大概就12块钱吧。
3。3条街
1)平江路,在干将东路上,小桥流水,颇有民国时期苏州 的风范
2)十全街。风景很NICE!购物也很不错!非常繁华热闹但又不失苏州风采的地方。
3)山塘街。在石路那边(石路也是苏州的一条商业步行街,和观前街一样)。
这里据说是古代苏州最繁华的地方,保存的还可以,值得一去。
这三个地方都不要门票,山塘街如果要进景点就需要门票。
苏州的苏帮菜很有名气,吃饭建议你到凤凰街(距离观前街也就5分钟的步行时间)
行程安排:建议你中午吃过饭就去一下拙政园,大概3点多行程结束。然后从拙政园出来,像白塔东路走,平江路的入口就在白塔东路上。逛完之后,你距离凤凰街很近了,直接去凤凰街吃个晚饭吧!饭店都很不错,有干锅,有川菜,也有苏州菜,看你口味了。吃过饭如果时间充裕,你沿着凤凰街逛逛,一直走,不远你就会看到十全街,这边夜景很漂亮,哦对了,你24号是星期6,苏州的音乐喷泉你要去看看(每周五周六晚都有),错过了会很可惜哦!大概在7点半到8点开始,持续半个小时。
第二天,你打车去虎丘。差不多能玩3个小时吧。吃过午饭,你可以沿着7里山塘走到山塘街,嫌远就打车吧!在山塘逛逛,大概3点钟结束,你可以再选择去一个园林或者再去逛逛平江路,平江路上面小吃很正宗的!
网师园始称“渔隐”,建于1174年,由吏部侍郎史正志所建。当时,吏部侍郎史正志因仕途不得志来到苏州,请人建了一座宅园。
宅园建成后,史正志自誉藏有万卷书,遂将园取名为“万卷堂”,并在大门对面造圃,意思是泛舟五湖,并自号“渔隐”。史正志在园中建有门厅和藏书厅等。
门厅位于网师园住宅部分的正门,与当时一般士大夫家族的住宅大门一样,是两扇对开的黑漆大,门旁东西两侧设巷门,对面有高大的照壁。
大门前旧有盘槐4棵,传说为史正志亲手所植,后来有两棵枯死了。这种门前种槐的风俗,在苏州具有悠久的历史。
至于藏书厅,后来在其旧址上建有大厅,又称万卷堂,为了纪念史正志建造于此的藏书厅。
后来史正志所建的万卷堂被毁废了,由常州一个丁姓人家购得,成为囤积粮食的粮场。在宋代到元明及清初的这500多年间,万卷堂的主人换了又换,但都没有被重建。
到1785年的清代,光禄寺少卿宋宗元隐退苏州,购得万卷堂故址,重新规划布置。宋宗元在其中置12景,重建完成后初取名“网师小筑”,后名“网师园”。
宋宗元自比渔人,号“网师”,并以此为花园命名,一方面借吏部侍郎史正志花圃“渔隐”的原意,有隐居自悔之意,另一方面因为园旁边有巷名王思,取其谐音罢了。
据史料记载,宋宗元所建的网师园,有亭、有山、有水、有池、有楼还有阁,但大多数都为木质建筑,极易荒废,宋宗元死后园便大半倾圮了。
网师园内还存留着砖雕门楼等宋宗元建造网师园时的故物。砖雕门楼雕刻精致,饱经沧桑数百年年仍然古雅清新,完好无损,精美绝伦,享有江南第一门楼的盛誉。
砖雕门楼位于门厅和大厅之间,高约6米,宽约3米,厚1米,门楼东西两侧是黛瓦盖顶的风火墙,古色古香。顶部是一座飞角半亭,单檐歇山卷棚顶,戗角起翘,黛色小瓦覆盖,造型轻巧别致,挺拔俊秀,富有灵气。
屋檐下枋库门为四方青砖拼砌在木板门上而成,并以梅花形铜质铆钉嵌饰,既美观大方,又牢固实用。
门楼南侧上枋嵌有砖雕的家堂,供奉“天地君亲师”五字牌位,极其精致。门楼北为主体,滴水瓦下全用水磨青砖精制而成,既是屋顶支撑物,又是门楼的装饰物。
门楼中部上枋横匾是蔓草图,蔓生植物枝繁叶茂,滋长延伸,连绵不断,象征茂盛、长久吉祥。横匾两端倒挂砖柱花篮头,刻有狮子滚绣球及双龙戏珠,飘带轻盈。横匾边缘外,挂落轻巧,整个雕刻玲珑剔透,细腻入微,令人称绝。
在门楼的砖额上雕着“藻耀高翔”4个大字。“藻”乃水草总称。“藻耀”意指文采飞扬。“高翔”即展翅高飞。两侧为兜肚,分别刻有“郭子仪上寿”和“周文王访贤”的戏文图。
左侧刻是“郭子仪上寿”的立体戏文图。图中郭子仪端坐正堂,胡须垂胸,慈祥可亲。左右8个文武官员,依次站立,有的手捧贡品,有的手拿兵器,厅堂摆着盆花,门前石狮一对,好不气派。
据说,郭子仪在唐肃宗时为平定安禄山、史思明之乱立了大功,被封为汾阳王,后为兵部尚书。他的活了84岁,年寿很高,他的8个儿子和7个女婿都为朝廷命官,史书称誉郭子仪为“大富贵”和“大贤大德”,所以这幅戏文图寓意为“福寿双全”。
右侧刻是“周文王访贤”的立体戏文图,描写周文王访得姜子牙的场景。图中姜子牙长须披胸,庄重地端坐于渭河边,周文王单膝下跪求贤,文武大臣前呼后拥,有的牵着马,有的手持兵器,浩浩荡荡。周文王备修道德,百姓爱戴,是个大德之君,而姜子牙文韬武略,以大贤闻名,这幅“文王访贤”戏文图寓意为“德贤兼备”。
门楼的下枋横匾上3个圆形“寿”字,“寿”字周围的淡灰色水磨青砖上,刻有展翅飞翔的蝙蝠和空中飘扬的一簇簇的云朵。
“蝙蝠”两字中“蝠”与“福”同音,象征长寿吉祥。整个门楼上“福”、“禄”、“寿”三星图案韵致隽永,寓意为三星高照,洪福齐天,寿与天高。
门楼上的砖雕是用凿子和刨子在质地细腻的青砖上,运用平雕、浮雕、镂雕和透空雕等砖雕艺术手法雕琢而成,历史人物栩栩如生,飞禽走兽和花卉图案形象逼真。
雕刻艺术的神韵和历史故事的风韵,二者相互渗透,庄重而古雅,闪烁着吴地文化和民间艺术的灿烂光芒,以特有的风格丰富了网师园的传统文化内涵。
这种将装饰作用与祈福作用糅合为一的做法,也是我国古典文化中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
从住宅区通往园林区的第一道门上有额题“网师小筑”4字,这是第一代创始园主宋宗元给此园所取的名称。
门极为狭小,并且加上“小筑”两字,使进入园林的人们心中自然存了一个“小”字。但进入门中,眼前却豁然开朗,顿时会产生山高水阔、柳暗花明的感觉,以用入口之小反衬出了园林之大。
网师园总占地不过5000多平方米,虽然不大,但在设计中极富匠心,通过各种手段来拓展其感觉空间,以出人意料的对比手法,造成感觉上的冲击震撼,从而增强景观的气势。
此外,网师小筑的入口处于矩形园林的一角而朝向对角,在视线上利用了最长的对角线。在这一对角线上又以黄石堆叠成“云岗”来掩去占据园林中央位置的大水池的大半部分,在云岗前又建一小厅,使它也只露一角,藏而又藏,更显得山重水复,曲折幽深。
宋宗元给这座园林起名为网师园,传说与渔翁王思父女有关。
据说宋宗元晚年才得一子,取名双喜。双喜从小聪明活泼,经常四处游玩。
有一次,双喜到瞻台钓鱼,不小心掉入湖中,幸亏渔翁王思和女儿桂芝路过将他救起,又摇船送他回家。
宋宗元得知后,为了报答王思父女对儿子的救命之恩,特用渔翁的尊称“网师”给花园命名。
网师园夏日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