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塔之城”是哪个国家的城市的雅称?

旧貌换新颜2023-04-15  12

缅甸蒲甘 有人说,蒲甘古城是缅甸甚至亚洲之旅的终极目的地。这里是亚洲三大佛教遗迹之一,曾经的448.6万多座佛塔和寺院赐予了这里“万塔之城”的美誉。在这里至少要住一晚,白天可以租辆马车慢慢游览这座城市,你会感叹几千座佛塔居然没有一座是雷同的;傍晚,找一个城中制高点,欣赏世界上最华美的日落。推荐玩法:租辆马车逛塔林蒲甘位于缅甸中部,紧贴在缅甸第一大江伊洛瓦底江的右旁。与吴哥相比,同是佛教遗迹,同是规模宏大,但吴哥就像圈在笼里供人瞻仰的圣物,宽阔平坦的马路,细心规划的旅游设施,景点的痕迹太重。而蒲甘,众多姿态各异的佛塔寺庙,无序列的长在这片苍茫大地上,没有围墙,没有检票,没有导游,没有旅游设施,一切仿若百年前,与大地相伴,与绿树相依,只是少了烟火气息。游览这座城市最好的方式就是租辆马车,走走停停,随心所欲,车夫还是你最好的导游。虽然所到之处全是佛塔与佛庙,但是却一点都不会乏味,两千余座佛塔与佛庙没有一座雷同,圆顶的、尖顶的、没顶的都有。走进寺里,又是另一种感觉,大小的砖石或横或竖或平地而起,堆砌成宏伟壮观又庄严的佛像,到访过的游人无不留下深刻的印象。坐上热气球赏日落晨曦黄昏时的蒲甘是最绚丽。清晨,当太阳从蒲甘山谷升起之时,整个地区迎来最辉煌的时刻,冉冉上升的太阳,驱散大地的浓雾,金色的宝塔慢慢地显露出动人的轮廓。黄昏,金色的阳光洒在高耸的佛塔上,在绿色的原野上留下长长的影子。登上高塔,只见伊洛瓦底江弯弯曲曲,宛若长蛇在附近游过,河水返照出的夕阳的光辉,让原野上成百上千的佛塔涂上了一层夕阳的余晖。在蒲甘,迎接日出的最好地点在袅乌与老蒲甘之间的新路边的牙洪纪塔,而欣赏日落的最好地点是在蒲甘老城东南Shewsandaw塔,此时也是拍摄古塔的最佳时段。不过,坐在热气球上看日落,相信是全世界最特别的了。俯瞰脚下,红褐色的佛塔星罗棋布地散落在开阔的江岸平原上,犹如一颗颗玛瑙镶嵌在葱郁的树林里,整个蒲甘美景尽收眼底。

人们在缅甸各地观光, 首先映入眼帘的, 就是那些光彩夺目的佛塔.缅甸是一个佛教之国.信奉佛教者占全国人口80%以上, 保存有许多历代建筑的佛塔.宏伟壮丽、金光闪烁的佛塔到处可见.这些佛塔有的建在闹市中心, 有的依山傍水.在首都仰光、古都曼德勒、文化古城蒲甘等地, 更是佛塔林立, 令人惊叹.曼德勒现有佛塔上千座古代佛教圣地蒲甘现有佛塔五千多座, 相传这里最盛时期佛塔多达4486733座, 号称”四百万座宝塔城”, 比该城的人口还要多几倍.据统计, 全国拥有佛塔10万多座, 平均每300人有一座.若将缅甸所有的佛塔排成一列纵队, 可从首都仰光直达北部的密支那, 全长1567千米.因此, 缅甸素享”万塔之国”盛称.

缅甸对我来说,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中期,我曾以边境旅游的方式,从云南省的德宏州出境,去过缅甸的木姐和南坎两个小城。当时,中国改革开放大潮初起,经济还很不发达,这两个缅甸小城里自由市场上的电子手表、化妆品、衬衣等商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又从西双版纳出境,去过缅甸的勐拉。这些地方都处缅甸的北部边境,经济并不发达,甚至可以说是落后。说陌生,是指我还没有深入到缅甸的腹地。

今年“五一”大假,我不畏炎热,决定与朋友飞赴缅甸旅游。所见所闻,使我感到过去国人对我们这个近邻的了解实在是太少,甚至有许多误解。

过去,一提缅甸,在许多国人眼里,似乎就意味着腐败、独裁、毒品、贫穷与落后,很容易联想到金三角、昂山素季等等。这里面明显有宣传的误区。等你到了那里,亲眼看看,就会明白“百闻不如一见”的古训是做人时应当时刻谨记的。

我们这次去造访的是缅甸现在的首都仰光和古都曼德勒、蒲甘。

事实上,缅甸在历史上曾是中南半岛上称霸一时的强国,有着辉煌的历史。在雍籍牙王朝孟云王统治时期(公元1782-1819年),缅甸的封建社会发展到了鼎盛时期,疆域西起当今印度的阿萨姆、曼尼坡,东到今泰缅边境的广大地区,都是它的势力范围,成为当时东南亚各国中疆土最为辽阔的强大的封建国家。

位于中南半岛西部的缅甸,面积约676,581平方公里,在东南亚仅次于印度尼西亚而居第二位。与中国接壤的国境线长达2,185公里,其中与云南省接壤的边界线有1,997公里。由于其大部分国土都在北回归线以南,因而属于热带。

花城仰光

现今的首都仰光是一个洋溢着现代气息的美丽的城市,特别是城中参天的热带树木、盛开的鲜花和殖民地时期留下的欧式建筑,给人印象颇深。

5月的缅甸正是一年中该国最热的季节。我们到达仰光那天的中午,有空调的旅游大巴内气温竟然在30摄氏度,车外气温高达41摄氏度。或许是我们已经先在曼德勒预热过了,所以一身短打扮(短衣、短裤、拖鞋)的我,居然也能接受和适应。当然,一离开空调,就免不了汗流浃背。

导游阿强是个华人,一路上给我们介绍缅甸的历史,而且总少不了要赞美当年占领缅甸的英国殖民者,说仰光的街道、火车站都是英国人一百多年前规划兴建的,某一街区的建筑也是英国人建的,等等,时至今日,还在沿用,仍然能适应仰光城市现在的需要。

来仰光,第一要看的自然是其标志性建筑、堪称世界之最——雪德恭大金塔。它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经数次整修,如今塔高112米,底座周长427米,其塔顶镶嵌有7000多颗钻石及一颗世界最大的红宝石,塔身用纯金建造,而且大金塔四周又环立着68座各式小佛塔,形成金塔之林,在蓝天红日的映照下,真是灿烂辉煌,蔚为大观。据说,整个大金塔使用了六七十吨黄金,这也更凸现了大金塔的珍贵。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看大金塔就是看黄金。一年到头,这里都拥挤着缅甸的佛教信徒与世界各地的旅游者。

在缅语中,仰光意思是“战争结束”,也就是和平之城,位于伊洛瓦底江支流仰光河的左岸。其街道不宽,但比较整齐,建筑也要比古都曼德勒现代化,高楼不少。但最让人称道的是街道、马路两旁郁郁葱葱又参天的大树以及盛开的各种鲜花。说仰光是春城、花城,倒真是恰如其分。

由于仰光工业很不发达,许多日用品和工业品依靠进口,加上热带植物遍布,雨水充沛,所以这里的空气质量非常好,污染少,天是瓦蓝瓦蓝的。对于久居中国污染严重的大都市的我们而言,来缅甸洗肺、换气,真是好极了。

走在仰光的大街上,看到一个怪现象,那便是正在跑的汽车大都十分破旧,而且形形色色,真像一个旧车博物馆。有的老式汽车我们以前只在电影里看过。这些汽车中有上个世纪20年代的甲壳虫、有老掉牙的二战卡车,更多的是日本产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旧车。问及原因,导游阿强说,缅甸军政府规定从外国进口的新车在缅甸销售要缴纳高达200%的关税,所以大多数缅甸人很难买得起新车,只好用外国(主要是日本)淘汰的旧车。

普通的缅甸人出行,主要靠的是从中国进口的自行车和摩托车。也有乘坐公共汽车的。仰光的公共汽车也很特别,有不少使用的是箱式小货车,乘客一个挨一个站在车厢里,任凭气温高达三四十摄氏度,像沙丁鱼似的紧紧拥挤在一处,甚至还有勇敢者外挂在车厢的两边和尾部,让我们这些老外看得提心吊胆,生怕他们从车上摔下来。

这些以运送人为主的公共巴士不少都是超载,安全措施也非常缺乏,仰光当局的管理人员如警察竟然熟视无睹。我们对此感到十分奇怪。阿强说,没办法,国家落后、人穷,命不值钱,也就是两袋米的价钱嘛!他解释说,在缅甸出了交通事故,人被汽车轧死,政府也就补助死者家属两袋大米而已。当然了,如果轧死了当大官的家人,那就不是两袋大米能解决的,麻烦就大了。

提“钱”来见

没来缅甸之前,就听说缅甸一些政府官员相当腐败,凡事都要钱。因此,当我乘飞机抵达曼德勒时,就做好了入境交小费的准备。前年,去柬埔寨旅行,在首都金边国际机场,我和全旅行团的朋友,每人都被迫在查验护照时向移民警察奉献了1美元,才顺利过关。

当我站在曼德勒国际机场的外国人入境通道前,一个面孔黝黑的男移民官员,友好地用英语同我打招呼。在我把护照递上去后,他问我:“Can you speak English?”“A little.”我一边回答,一边提高了警惕,心想莫非他想要小费?岂料,他只是问我的职业是什么,来缅甸访问的目的是什么,准备去什么地方,并没有索要小费。两人一问一答,临了,他还给我护照时,不忘说一句“Welcom to Burma!”我终于如释重负地过了关。

入境的经历使我以为原来的传说有些言过其实,甚至是谣传。没想到,在后来的旅途中,还是得到了验证。导游阿强说,由于经济不发达,缅甸的政府官员薪水很低,而要养家糊口、过好日子,则不能不索要小费、收受贿赂,这在那里已经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据他介绍,在缅甸找官员办事,几乎无一例外地要“提‘钱’来见”。比如司机开车违犯了交规,见警察时一定要把钱捏在手中与他握手,而一些有经验的老警察不用看,但凭手感,就能判断出司机送的钱的面值大小,真是一绝。据说有一次,缅政府因为腐败受贿问题,一次更换了政府十多个部长。

在我们结束旅行,再次来到曼德勒机场,准备从这里回国时,索要小费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在第一次过机场安检门的时候,与我同行的好友那鼓鼓囊囊的钱包,立刻让检查官员眼睛发亮了,示意这位好友在一旁等待检查。他和我都以为坏了,这下钱包里的美元要被没收了,因为入境时没有申报。负责检查的那人,将好友的钱包拿去翻看了一下,然后向另一位官衔比他大的人请示怎么办,两人用缅语嘀咕了一阵,还是挥手放行了,让人虚惊一场。然而同行的一位四川老表,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携带的七八千元缅币,被以“政府规定不准将缅甸国家货币带出境外”为由,合理合法的没收了,尽管四川老表解释说他还要回来做生意,也无济于事。

量体温(因为北京又发现了非典)、换完登记牌,又办行李托运,我亲眼看到“很懂规矩”的导游阿强,从他的钱包里抽出几张大额缅币,送给办行李托运的机场工作人员。当这些手续总算办完之后,向候机厅走去,没想到缅甸人还设了最后一道安检在那里。 我自然是顺利过关了,拿好自己的物品,正准备找个座位坐下,一转身,发现我的那位好友又被拦住了,自然又是他的钱包惹的祸。负责检查的三、四个缅甸官员有两个是穿军装的军人(缅甸是军人政府,一切都是军方说了算),其中一个示意好友停下。跟在好友后面的一位同行者,想帮忙,可惜试了一下,听不懂军官说的英语。感到紧张、又不懂英语的好友赶紧喊我:“大哥,你快来看看,他要干什么。”我走过去,看见军官把装有钱包、护照之类的小塑料筐放在一旁。我用英语问他“有何贵干?”他支支吾吾,不肯明说。我马上意识到,可能是想要小费,连忙问他是否要“Tips”,他点点头,竖起一根手指:“One dollar!”我当即向好友说明,他连忙从钱包里抽一美元奉上,那军官又指了一下他的同伴。我说:“再拿一美元,给他。”好友又急忙抽出一美元递过去,这样才终于放他过关了。待到候机厅坐定,议论刚才的经历时,同行的一位老者带着一脸的不悦进来了,他没有美元,却被索要了300元人民币。瞧瞧,缅甸军政府官员的腐败,我们总算领教了!

照说,佛教号召信徒追求简单生活、不能贪婪,在这样一个人人信仰佛教的国度里,这些利用职权、明目张胆地向外国游客索要钱的行为是否与佛教的宗旨相违背呢?

万塔之邦

这里想说说缅甸的另一大特色。来到缅甸就如同来到佛教国度。由于历史的原因,至今缅甸奉佛教为国教,国民的80-90%都是佛教信徒。据资料记载,缅甸这样一个人口四五千万的国家,和尚就约有10万之众,尼姑数千,大小佛寺在2万座以上,佛塔也多达10余万座。

如果你是佛教信徒,那以我这次的经历奉劝你一定要去缅甸朝圣。事实上,这次缅甸旅行中,我也发现了一些来自泰国、中国等地去缅甸朝圣的佛教徒。在闻名于世的仰光大金塔,我亲眼看到了来自泰国的一个约有二三十人的朝圣团,带着银钵、鲜花等贡品,集体参拜大金塔,集体在大金塔诵经。

有人说,缅甸是万塔之邦。到缅甸一看,发觉此言真的不虚。从曼德勒到仰光,从仰光到蒲甘,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到处都是闪着金光的佛塔和寺庙,到处都有僧侣的身影。同行一位朋友感慨地对我说:“这次旅行,可是把我这辈子的佛塔都看完了,以后不用再看了。”以缅甸古都蒲甘为例,蒲甘王朝从公元9世纪起,不惜耗费大量钱财,兴建的各式佛塔多达5000多座,历经后代的战乱和多年的自然风化,现在还存有2000多座古佛塔。

实际上,我们造访的第一站并不是仰光,而是曼德勒。曼德勒位于缅甸中部,伊洛瓦底江从城边流过。它是缅甸著名的古都,也是缅甸现在的第二大城市。当地的华侨习惯称之为“瓦城”。

曼德勒古时候是什么样子,我们不得而知,但以我的眼光,现在无论从空中看、还是从地面上看,它都不像个城市,更别说是什么第二大城市。在我看来,曼德勒就像个大镇子,几乎没有什么楼房,大都是缅甸风格的低矮建筑,这些房屋不像中国城市那样拥挤在一起,而是较零散地分布在伊洛瓦底江平原上;像样的街道也不多,不少道路还是土路,难得一见水泥或沥青铺就的马路,每当汽车驶过,难免会扬起阵阵尘土。有一点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这片平原面积不小,许多地方还空着或一片荒芜,以后它发展的空间还是很大的。而同样没有什么工业的曼德勒,植被也不错,到处都是绿树。如果说要挑选曼德勒最具现代气息的建筑,那理所当然就是城郊新落成的国际机场。这个飞机场,是目前缅甸全国最大、最好的现代化国际机场,比其首都仰光的机场要好得多(仰光的机场还是英国人当年修建的,已经显得又小又简陋、陈旧),听说这个新机场是泰国援建的。

游览曼德勒,除了看众多的佛塔,主要是在清晨或傍晚,登上曼德勒山,看日出或夕阳,据说这是曼德勒最令世界各地摄影家们痴迷之地。再就是参观曼德勒的皇城。皇城为敏同王(公元1857-1878年)所建,坐落在曼德勒的城东北部,呈正方形,城墙以砖砌成,四周还环绕一条护城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皇宫遭到了破坏,现存的建筑物据说还不到原来的一半。这个皇宫虽然也充满着缅甸的建筑风格,建筑物镶金镀银,看起来也还不错,但同泰国的大皇宫、柬埔寨金边的王宫相比较,不仅要小得多,也没有他们那样富丽堂皇和气派。现在对外国游客开放,当然了,有军人把守,因为皇城内还住有军政府的高官。

朝圣蒲甘

中国人说“不到长城非好汉”。缅甸人则说:“不到蒲甘,就不算到过缅甸。”

我们是从仰光去蒲甘的。从仰光到蒲甘虽然只有100多公里的路程,但据说路面太糟糕,坑坑洼洼,十分难走,如果乘汽车要花五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所以,我们选择了飞机。

一大早起床,缅甸时间7点40分左右到达机场,8点多登上仰光航空公司的一架座位只有70多个的小飞机,仅用了20分钟,我们就飞到了蒲甘。趁着此刻天气还比较凉爽,行装未卸,旅游大巴把我们直接拉到了蒲甘的佛塔遗址。这时,已经相当于北京时间的10点钟左右,光线很适合摄影。首先,导游带我们看的是这里最有名的雪西贡佛塔,然后是最高的佛塔、最壮观的佛塔等等,一个个地看下去。

同样位于伊洛瓦底江畔的蒲甘,是缅甸最重要和最大的佛教圣地。据史书记载,蒲甘王朝从公元9世纪开始大肆修建佛塔,以炫耀其强大的实力,到鼎盛时期,共兴建了5000多座各式佛塔。因此,说蒲甘是万塔之城,真是名副其实。

地处盆地的蒲甘,气候常年炎热,地面呈现出类似于非洲草原的地表特征,土壤干燥而有些沙化,一个旅游者打趣地说“蒲甘蒲甘,普遍干旱”。不过,这里虽然干旱,却又会下点雨,这对古塔的保存倒是比较有利。令人感到意外和惬意的是,尽管干旱,但蒲甘并不乏绿草和树木。放眼望去,数以千计的佛塔,都掩映在绿树之中,无论是在朝阳里还是夕阳下,都非常的美丽。

由于天气太热,从中午到下午4点以前都不适合外出。抵达的那天下午,蒲甘气温最高时竟高达45摄氏度,很容易热得中暑。所以,根据安排,大家中午饭后先在酒店里休息。虽然,房间里有空调,还有电扇,但是还是觉得热,就连床铺都是热的,好半天,也凉不下来,身上还是粘乎乎的。我的同伴,把自己的皮凉鞋用清水冲洗后,拿到屋外去凉晒了一会儿。居然,这皮凉鞋的后跟,被火热的太阳晒化了胶粘剂,鞋跟裂开了,其高热度为我等平生所未见。

下午5点,大家登车继续参观。先参观了一处佛塔之后,看看时候不早,在我的提醒下,导游带着我们前往另一处佛塔,目的是为了在那里观看蒲甘最美的一景——塔林夕阳。

下车后,为了表示对佛教的尊敬,按照缅甸人的习惯,照例得脱下鞋子,赤足,沿着陡峭的台阶,攀上佛塔半腰的一圈平台。此时,已经是6时30分左右了,夕阳从远处把落日的余晖撒在了蒲甘林立的各式佛塔之上,反射出土红色的光芒,凸显出一派庄严,给人一种心灵的震撼。远眺,则群山起伏逶迤,伊洛瓦底江为夕阳最后的辉煌映照得金光闪闪。塔中腰虽然面积不大,却也聚集了来自各国的观光客,尤以欧美人士居多。大家都光着脚,在塔腰转来转去,寻找角度拍照、观赏,力图把这号称东南亚最壮丽的夕照凝固在自己的记忆之中。

面对这有千年历史的文化遗产,今天的后人又该如何珍惜?哦,蒲甘,你不只属于缅甸,还属于全世界、属于全人类!地球上的人们除了激赏你的壮美,还应当为保护你的永存而做点什么。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53018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