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谁知道美国南方银行详情,并且在中国是否有代表处

豆豆是谁2023-04-14  22

No.463

AmSouth Bancorp. (美国南方银行)

首席执行官: C. Dowd Ritter

行业: Commercial Banks (商业银行)

总部: 1900 Fifth Ave. N. Birmingham, AL 35203

电话: 205-320-7151

传真: (暂无)

主页网址: www.amsouth.com

中文网址: (暂无)

《财富》全球500强排名: (暂无)

公司简介:

美国南方银行公司是一家银行控股公司,通过旗下的分公司提供金融产品及相关服务,它的主要子公司——美国南方银行,提供个人、中小企业、大型企业的各式金融服务,如零售和商业银行服务、投资管理、信托服务、租赁及中介服务。公司在田纳西州、佛罗里达州、密西西比州居市场领导地位,并在东南部的9个州都设有办公室。此外,该公司也通过非银行的子公司提供银行以外的服务。

公司上年度财务指标: 销售额 利润 资产总额 股东权益

百万$ 3,382.8 百万$ 536.3 百万$ 38,600.4 百万$ 2,955.1

比前年增减% -9.5 比前年增减% 63.0

具体有没有代表处你上它官网自己看下

骗人的,天天打电话骚扰,都说不做了,每天打电话骚扰,意思是不做都不行了。也不知道从哪透漏出来的电话号码。这些人天天就是打电话骚扰。千万别信。如果真的挣钱,自己为什么不做,反而天天打电话让别人做?并且打起来没完没了。简直太敬业了,特别是南方银。其他的公司还好打一次不做也就算了,南方银是打起来没完没了的。

其实,从南方少数民族喜欢佩戴银饰这个现象,深究之下,可以看到的,是差不多500年前的大航海时代。首先要明确的问题,是材料从何而来——中国的银矿并不多,特大型银矿很少,伴生矿多,也就是说,古时能够大规模开采的银矿,其实少之又少。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程度更低,矿业不发达,生活水平尚且不高,更无富庶之余财,饰品所用之银从何而来,其实是大有背景的。这些银子,来自遥远的海外;一则来自日本的石见银山,二则来自更加遥远的地球另一半,墨西哥和秘鲁的银矿。这些银子是怎么漂洋过海来到中国,以至于流入南方百越族人之手,演变成如今繁复精巧的银饰呢?都说明清闭关锁国,有明一朝,虽有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但自此之后贸易衰落,到中后期甚至频有倭寇犯边,至戚继光横空出世,才有抗倭英雄之名。倭寇之害,大家都有所耳闻;大家是不是都觉得,倭寇多为日本浪人,来到中国沿海地区,烧杀抢掠,那些卫所的军人怎么不管呢?明朝军队腐败如此,真是药丸啊药丸!(其实倭寇成分很复杂,更多的是有着多重身份的海商,亦商亦盗,甚至有些也有合法的官方身份)——堡垒都是从内部攻破的。明朝卫所的军户,也是要讨生活的。当初太祖皇帝朱元璋所构建的和谐社会,是各类人各居其职,各安所需,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都去打洞——军户们就一辈子给老子当兵吧。这种构建之下,国家是没有地方财政这一说法的,反正各地各级官员的各种开支,都是自己想办法解决。那些边防卫所里的军户,一部分屯田种地,一部分脱产当兵,以此维持卫所体系的运行。这么天长日久,卫所的兵哥哥们也是要娶妻生子,壮大家族的,到了明朝后期,问题就来了——多出来的这些人,怎么讨生活呢?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道理大家都知道,可靠海最来钱的,不是打渔,而是做生意啊。偏偏太祖得国之时,陈友谅、方国珍等对手水军力量其实是很强的,特别是方国珍,以海贸起家,那些曾经给朱元璋的敌人们当兵的水手们,老朱很不放心——谁知道这些技术兵种造起反来,会多大程度破坏社会的安定团结?怎么办呢,那就不许他们下海呗,一则断掉财路,二则断掉技术,这不就皆大欢喜,安定团结了嘛。可是呢,海贸那超高的利润,导致明着禁海商并不能真正禁绝。明朝前中期,只有官方的海贸才是合法的,最大规模的海上贸易,也正是郑和下西洋——虽然这不仅仅是商业行为,更重要的是外交,是维持明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天朝上国),但除此之外,也仅有朝贡贸易才是合法的。说起来也是咱们大明看小日本不顺眼,定这朝贡的规矩,觉着日本跟咱们不怎么亲近,于是就定下了“十年一贡”的规矩。这下可苦了从唐宋以来就与我天朝有密切关系的日本——“我们的丝绸衣服、瓷器到哪里买?还让不让人愉快地消费奢侈品了?”于是乎,走私就成了维持贸易的地下途径,而搞这些走私的人,也就成了明朝时所谓的“大海商”。最出名的,就是汪直,那个被胡宗宪玩弄于股掌的耿直人。而且卫所的军户也能从中抽得好处,补贴家用,这些并不为官方所容纳的民间海贸,也就成了灰色地带,那些来自日本的浪人,有生意时做生意,没生意时也就杀杀人抢抢钱,成了沿海边境的祸害。好像扯远了……回正题:做生意最重要的是什么?是有钱赚啊。明国跟日本做生意,最赚钱的是什么生意?买银子啊。日本恰巧在这个时候,发现了个大银矿——石见银山。这是个非常罕见的易于开采的大大大大银矿,有多大呢,巅峰时期的开采量差不多占了全球同时期产量的一小半。这下日本人可发达了,买买买,咱们有的是银子——于是乎,东西贵了,银子贱了,各国商人们都知道,日本银子便宜,货物到日本去换成银子,再回到其他地方用银子换钱换货,能大赚一笔。偏偏此时的明朝,正在经历没有地方财政的阵痛:什么东西都要地方政府自己解决,真是烦死了。于是有的知道变通的地方,开始用银子来抵各向杂役;到这种做法闻名于天下,已经是晚明“一条鞭法”的时候了。是的,这个时候支撑中国经济赋贡体系的货币,已经不再是铜钱了。这时西南的铜矿尚未开发,其他地方的铜矿又采得差不多了,铜钱又受到东南亚的欢迎,在宋元时期大量出口,到了明朝,越来越不够用了;税收很大程度上退化到了实物税的程度,而银子慢慢取代了铜钱,成为这一体系的核心。明朝人逐渐意识到,银子是个好东西,于是乎,在对外贸易当中,大明国就成为一个银子的黑洞,不断地从周边地区吸纳银子,而以瓷器、丝绸、铜钱作为交换。此时的欧洲,自达伽马发现到印度的新航路、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乃至麦哲伦的环球航行,已经让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等国也插足东南亚的海上贸易;西班牙征服下的美洲,秘鲁和墨西哥银矿的发现,也让他们有足够的硬通货来跟东南亚交易香料,跟中国交易丝绸瓷器;两边都有需求,于是,地球另一边的银子,被遥远欧洲的人们做成西班牙银圆,然后再源源不断地运到大明。明朝乃至清朝,始终是一个吸金,不对,吸银的怪兽!可是呢,大家也都明白,货币总量不正常地增加,结果就是货币贬值,通货膨胀,经济崩溃——这跟明清的现实不一样啊。很多人也为此而困扰着,特别是西方的史学家。其实这原因呢,是因为来到中国的银子,并不完全进入流通领域;这些新来的银子有好几个去向,一部分进入了贡赋体系——就是变成贡品,归国家财政了;一部分被贮藏起来——就是地主老财们把银子熔成银球,藏进地窖了;还有一部分进入流通市场,确实也导致了规模不大的通胀现象。而很重要的一部分,是由于明国江南开发程度高,木材这一基本资源被采得差不多了,每年都要用啊,造房子、造船(特别是漕运船只,有规定的,十年要换一拨,每年换十分之一),不够了怎么办?买买买!跟谁买?谁有木头跟谁买!西南方尚未开发的原始森林,成了一块大肥肉。用什么买?银子啊,爷有的是钱!于是乎,这些漂洋过海的银子,也就流通到了南方少数民族人民的手中。说起来,少数民族的同胞们过惯了苦日子,也没有太丰富的物产,好不容易靠卖木头赚了银子,可当地并不发达的经济水平,导致这些银子其实花不出去——穷得只剩银子,并不是玩笑话。于是乎,仍然爱美的女孩子们,不管日子怎么苦,也要爱漂亮啊——白花花银闪闪的银子,也就成了饰品最好的材料。所以说,南方少数民族的银饰,有几百年的历史,完全不是吹的——真的有这么长久的历史,只不过,并不是所有人知道,这些银子都来自几百年前的那个繁荣的贸易时代,来自那个时代的海外罢了。——以上出处,大致来自最近上课的一些知识点,具体的史料啊引文啊都不大理得清,欢迎大家继续丰富补充,但大致的脉络是没有问题的。记得有一篇是陈春声、刘志伟的《贡赋、市场与物质生活——试论十八世纪美洲白银输入与中国社会变迁之关系》,清华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不过还没来得及看……其实最有意思的历史,就是掩藏在史料、风俗民情下的脉络,这些脉络草蛇灰线,伏延千里,默默地掩藏在尘埃之中,等着有心的人发现它们。怎么样,是不是很波澜壮阔?没想到从南方少数民族的银饰,能引出这么精彩的历史吧?显示全部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52266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