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托是山西柳林传统特产。
碗团由石勒发明于西晋初年,可冷食或者热食。用荞麦仁加水渗透碾压,渐渐加水,掺成糊状,过滤去渣,稠度以挂勺为宜。而后将粉糊盛碗入笼,旺火蒸熟后晾凉,从碗中脱出成,故名碗砣。其色浅灰,食时切片,状若柳叶。
榆林碗托
碗托在陕北是很常见的一种民间食品,走在榆林大街上,许多卖碗托的都打着镇川碗托的招牌,好像只有这样自家的生意才能红火。
陕北普遍产荞麦,尤其是定靖一带。于是,陕北老百姓便不断摸索荞麦的吃法,荞面碗托就是其中的一种。它观之晶莹光亮,粉白微青,质地精细、柔软、光滑、细嫩,清香利口,风味独特,百吃不厌。
碗坨,是一种陕北榆林与山西汉族传统面食,在方言里又叫做“碗团”。碗团是用荞面同水揉到一块儿,加热熬成粥糊状,晾凉以后即成。食用时,浇上醋、蒜、特制不辣辣椒,再将它用小刀划开,即可食用。
天津蓟县也
有碗团,碗砣在蓟县一带非常有名气的小吃,大街小巷都有卖碗砣的商贩的身影,许多游客在蓟县游玩时都会吃上一碗。碗砣由石勒发明于西晋初年,可冷食或者热
食。用荞麦仁加水渗透碾压,渐渐加水,掺成糊状,过滤去渣,稠度以挂勺为宜。而后将粉糊盛碗入笼,旺火蒸熟后晾凉,从碗中脱出成,故名碗砣。其色浅灰,食
时切片,状若柳叶。调拌汤汁用盐、醋、油泼辣子、花椒粉、姜粉、蒜泥、香菜、芝麻等加水勾兑而成。
平遥碗托(秃)是平遥著名的风味面食小吃,最早由清代厨师董宣发明,距今已有百年历史。具有面质筋道、滑爽可口的特点。吃时既可凉拌又可热炒,一般夏天多以凉拌为主,具体办法是将碗托切成小条,佐以醋、蒜泥、芝麻、香油等。热炒则是由碗秃则、土豆丝、蒜肠、饼子加辣椒油快速翻炒,色香味俱全,远远站在路边香味扑鼻而来。这一小吃在古城大街小巷随处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