戌时1、黄昏又叫日暮、日夕,是一天当中的晚上七点到九点钟,是戌时。一天当中,到了黄昏的时候,太阳已经落下去了,但是天色还没有全黑,万物呈现出一片朦胧的景色,天地变得昏黄,这时的景色就完全展示出了“黄昏”这一词语的魅力与典型的自然特色。
2、古人根据一天之内对于日出和日落的观察、不同时间段内天色的变化、自然界的其它规律、自己的日常活动和生活习惯将时间划分总结成十二时辰,分别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种方法历史悠久,是中华灿烂文化的表现之一。
日落一般在下午六点左右对于日落的过程,大致我们可以分为三个黄金时段,在这三个时间段会有不同的色彩变化,不同时间段你所拍摄的画面反映出的色调或凸显的主体也不同。
太阳正落下的时候,太阳与我们视线与地平线夹角小于30度并接近0度时,天空的色彩非常好看迷人,太阳光的色温也较低,天空也变得很通透。
一般情况下,日落的时间为17:30—19:00之间,具体的时间要根据当地的经纬度与季节气候来定。日落指的是太阳下降至西边的地平线下的过程,各个地区的经纬度和季节不同,日落的时间也会不一样。
日落是什么时辰
日落是酉时,酉时指的是下午5时—7时之间,时辰是中国传统计时单位,一个时辰约等于如今的两个小时。
在中国古代,并没有像现在的“24小时制”这么精细的计时单位,通常把一天分为十二段,按照地支的顺序,每段叫做一个时辰。
古时候的人民描述时间的方式比较直观,通常是参照明显的天象、动物的生物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