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浦楼(张月明)

马巷2023-04-13  50

  清江浦楼在初夏的雨水里漂浮着,北岸的酒楼隐在烟青色的雨中,半卷竹帘半掩门,像一幅民国的水墨。

  我自己是知道的,眼前的情景不是真实的清江浦楼,雍正已酉年建的古清江浦楼在河南西路华兴桥西边;但石头砌就的大闸口确是真实的。几年前还好端端东长街,说没就没了,或者说,来不及说再见。好好想想,我们何曾好好的看过它们一眼。

  淮阴籍四川作家李鸿猷说,我们就是这样苍老的,从时光的一端辗转到时光的另一端,请别说再见,不需要再见!

  端坐在中州岛时光的窗后,散淡地看南船北马大闸口,青衣般的身影,温婉,明媚,静美无伤。如果,可以享受生命给我准备的献礼,让我安放自己曾经失去的青春,就当它是我久等的归人吧,然后,让心境好好的平复。其实,情感是不需要背景的,能从此保留下你渐行渐远的背影就行。 我想,我是懂你的!

  有谁知道,这冬去春来的光阴,是经过多少流年,沉淀了多久以后,再次在某一个石阶处相遇;就如当年花街里痴缠的男男女女,爱过,恨过,怨过,终其一生,纠缠一辈子。

  一些时候,一些遭遇,一些缘份,清浅着,浓烈着,就像一场三角梅的花事,非得隐藏三个季节,然后,在一个雪雨过后的晴空下绽放;然后,凋零,然后,转身,然后把自己丢在春暖花开的季节前,埋葬在曾经有过大半生热情的土壤里。妖娆过,荼蘼过,生活过,热恋过,希望过...。无需要十全十美,懂得就好。

  有时,老觉得,时光终是浅浅的,在烟雨霏霏的时光里,你还是你,留下了那时的暖,我还是我,涌起了那时的念,可是,谁还去记起你手里拈着的那枝桃花儿和淡淡芳菲。

  时光,终究还是没能晕开烟雨色里的风情; 过了就过了吧,就像一首老歌,喜欢那轻轻慢慢旧旧感伤的旋律,不经意的听了好多年,却偶尔有一天发现,那首老曲子其实深深浅浅早已留在心底了。岁月中的风景,当然会和每个四季一样辗转,但有些日子里的瞬间,终是会和生命纠结一起,就像这掌心的纹理,至死都还是那老样子!

  这烟青色的雨帘,是去年就来过的烟青色的清江浦楼,也是去年就还在的,而我,却也还是年年都在这烟青色的颜色里,等着!

清江浦是古地名,大致范围是今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文庙以西、里运河以南、古清江浦楼以东、环城西路以北的区域。

清江浦于1415年开埠,在明清时期是京杭大运河沿线享有盛誉的、繁荣的交通枢纽、漕粮储地和商业城市,至今已有六百余年的历史,有南船北马、九省通衢、天下粮仓等美誉。明清时,以清江浦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淮安,与扬州、苏州、杭州并称运河沿线的“四大都市”、“东南四都”,有“中国运河之都”之称。

要读懂中国古代史,怎么也饶不开一条人工河--京杭大运河。

该怎么形容这条河流呢?

它是中国唯一南北走向的大河,以一己之力贯通南北经济逾千年。中国古代两大最重要的人力工程,一个是长城,另一个就是京杭大运河,从影响力上来说,后者还要强于前者。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京杭运河始于春秋,成于隋唐,完于元代,盛于明清,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绵延2500年,横亘3600里,从南方的小桥流水涌进北方的广袤平原,带来了无数黄金财富,道尽了千年风流传奇。

这次到“运河之都”淮安,我第一个目的地,便是京杭运河分段之一的里运河。

里运河古称邗沟,是京杭大运河最早修凿的河段,自清江浦至瓜洲古渡入长江,北接中运河,南接江南运河,长170余公里。公元前486年,诸侯各国战乱频繁,吴王夫差为了解决军粮运输,便开挖河道,将若干湖泊连接在一起,由此长江与淮河贯通。

邗沟的开凿意义非凡,它不但拉开了运河的大幕,还诞生了两座 历史 名城:淮安与扬州。

历史 上的淮安盛极一时,漕运兴盛时曾与杭州、苏州、扬州齐名,为运河沿线四大都市, 有“南有苏杭、北有淮扬”之说。

淮安处于古淮河与京杭运河交点,为运河由南转北的关键地带,明清时漕运5大中心:漕运指挥中心、河道治理中心、漕船制造中心、粮食储备中心、淮北食盐集散中心,皆设立于此。据记载,每年约有400万石漕粮,相当于5万4千多吨粮食由此北上。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 流淌千年的里运河,荟聚了天南海北的商贾,为淮安带来了富泽与荣耀,沉淀出文化与民风,孕育出“包容天下,崛起江淮”的城市精神,无愧于淮安的母亲河。

如今的里运河被开辟为了景点,为国家4A级景区,总长度15.6公里,花260亿元投资打造。沿河岸漫步,可谓遍地是古迹,古桥、古闸、古寺、古阁依次出现,如同置身于明清画卷中。

河岸旁种满了树木,绿意葱葱,空气极佳,路边常有跑步市民,水面上偶有水鸟划过,显得静谧空灵。

在文化长廊入口,有一处清江大闸,古朴斑驳,其貌不扬。这座石闸距今已有600多年 历史 ,是大运河全段上保存最完好、最古老的石闸,也是里运河繁忙富饶的见证。

闸门高11米,宽7.3米,用于调节水位和控制里运河的流量,使漕运船只顺利通过。清江闸是漕粮北上必经之道,每逢运粮季节,万艘漕船帆樯衔尾,绵亘数里,蔚为壮观。康熙六次南巡,每次都要到闸上走走,看过运河船只后才肯放心。

京杭运河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后,清江闸作为重要遗产点,也被列入了名录之中。

接着往东走,会看到一座朱色大气、高耸入云的古塔,这便是大名鼎鼎的“国师塔”。

国师塔为九层八面的楼阁式佛塔,高62米,攒尖式屋顶直上云霄,飞檐翘角,巍峨壮观。古塔位于慈云禅寺内,是为了纪念顺治皇帝的老师玉琳国师所建。

寺庙原名慈云庵,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是淮安名刹,民国时遭遇大火,大雄宝殿消失于火焰中,仅存天王殿、藏经殿、国师殿建筑。

玉琳国师位高权重,却在声誉日隆时急流勇退,辞归山林,为当时名僧。国师在此跌坐而逝,为佛法作了最后一次布施,去世后肉身尚存,两百年后才被人掩埋,是 历史 上唯一以国师身份成就肉身的僧人,星云大师为其著有《玉琳国师传》。

国师塔造型优雅,前俯香火旺盛的慈云寺,背倚川流不息的里运河,像一位得道老者,注视着万千众生。

走过国师塔不远,又有一座红色楼阁映入眼帘,它就是清江浦楼。

实际上这是一座新清江浦楼,旧清江浦楼始建于雍正七年,为方形青砖两层楼。新楼倚靠运河水,与国师塔遥相辉映,夜晚时分,灯火璀璨,光耀照人,成为了淮安地标性景点。楼内展陈有清江浦楼记、乾隆南巡错题 “清江浦”的场景,可以登楼参观,眺望绵延不绝的运河水。

楼阁往东,有一处青砖碑墙,上写“水渡口”,这里曾是明清时漕运北上关键渡口。

因黄河夺淮入江,河流倒灌,清江闸以西的清江口经常淤塞,便在此河边开辟码头,货物至此卸载改为车运,两河之间形成车路,得名“车路口”。 后又开凿清江坝,里运河漕船可直抵坝口,免去陆运之艰,于是便得“水渡口”之名。

历史 上是有过“水渡口”碑记的,这面砖墙就是对曾经的纪念。

漫步里运河沿岸,众多珍贵古迹让我留恋不已。闲逛之余我还发现了一座并未开放的“吴公祠”,心中一惊,难不成是吴棠祠堂,上前一看果然如此。

吴棠是光绪年间的漕运总督,清末著名大臣,历封疆大吏16年,担任过漕运总督、两广总督、四川总督,一度和曾国藩、左宗棠齐名。比起前两位的争议,吴棠一生光明磊落,功绩卓著,后人多为正面评价。

吴棠一生是励志范本,据记载,吴棠儿时“家奇贫,不能具膏火,读书恒在雪月光照之下”。因家中贫穷,点不起膏火,只能在雪夜里照着月光读书,最终功成大业,让人佩服不已。

淮安因运河而兴,也因此而衰。清朝末期,清王朝内忧外患,疏于治理河道,漕运由此衰落,此时海运兴起,到同治年间,已有九成漕粮改为海运。

1901年漕运正式停办,流淌了千年的大运河结束了自己的使命,慢慢退出了 历史 舞台。

如今的淮安不再是名噪一时的都市,阅尽繁华的它娴静美好,带着沉淀千年的底蕴,带着山清水秀的风光,成为了让人依依不舍的宜居之城。

可里运河不曾退下,凭借着这里水源比较稳定的特点,依旧在运行,仍是煤炭等大宗物资南运的重要通道,航道标准也较高,可通航2000吨级船舶。

临走之时,黄昏已近,夕阳将金光洒在河面上,运河变身为金色河流,清风阵阵划开半面涟漪。两岸行人不断,常有老人唱戏下棋,偶有小情侣卿卿我我。

我看着金光粼粼的河水,忽觉得京杭运河的繁华不曾消失,它早已经化为文化和风景,潜入我们的生活当中。

【小贴士】

地址:江苏淮安市清江浦区,文化长廊不收门票,内部景点收费。

交通:乘坐11路、26路、31路公交到慈云寺站下,往北不远便是。

作者:小鹿,知名旅行家!带你游遍中国各城市冷门、有趣、免费风景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50172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