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有哪些码头?驾车过海要到哪个轮渡口?

统筹基金2023-04-13  50

1、海口有三个码头:海口港(秀英港)、海口新港、南港码头

2、驾车过海要经过的是海口港。

3、海口港现在是最主要的民用港口,可以渡人,也可以轮渡汽车。

4、新港现在要逐渐发展为旅游类港口,不过现在也是可以轮渡人和汽车的。南港码头则主要是货运和运输火车的。

扩展资料:

一、三个港口的不同的作用

海口港现在是最主要的民用港口,可以渡人,也可以轮渡汽车,小汽车400每车(加一个司机)

新港现在要逐渐发展为旅游类港口,不过现在也是可以轮渡人和汽车的。

南港码头则主要是货运和运输火车的。

二、三个港口的主要地理位置

海口港(秀英港)海口港位于海口市,是从事港口装卸、仓储、水上客货运输、集装箱运输、外轮理货、船舶修理、商业贸易、旅游、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等多元化的综合性经济实体。

它属琼北地区海口秀英港、海口新港、马村港3个港口,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经营、统一管理。其中,海口秀英港是海南省的交通枢纽和客货集散中心,在中国沿海港口发展战略中被交通部列为主枢纽港和海南省国际集装箱干线港口,属国家一级开放口岸。

海口新港是海南岛历史上较早的渔港和商港,坐落于海口市交通便利、风景秀丽的滨海大道世纪大桥旁,是海南水运客运、车渡流量最大的口岸和件杂货及集装箱运输的装卸港之一,为海南省政府定点的"绿色通道"重要口岸。

南港码头位于三水区西南街道西河路北江东平水道左岸。码头港口岸线长350米,占地223亩,堆场容量为集装箱重柜9000个,吉柜(空柜)8000个。

海口港位于海口市,是从事港口装卸、仓储、水上客货运输、集装箱运输、外轮理货、船舶修理、商业贸易、旅游、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等多元化的综合性经济实体。

它属琼北地区海口秀英港、新海港、马村港3个港口,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经营、统一管理。其中,海口秀英港是海南省的交通枢纽和客货集散中心,在中国沿海港口发展战略中被交通部列为主枢纽港和海南省国际集装箱干线港口,属国家一级开放口岸。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海口港

中山路 因孙中山在该路凉亭歇息过而得名中山路地理坐标为北纬20°02′,东经110°20′。该路位于海口市老城区中部,呈东西走向。东起博爱北路,西止新华北路,全长207米,街道宽12米,混凝土路面。道路两旁多为骑楼式建筑,是海口市老城区最早的道路之一。名称来历及演变:该路系清朝康熙年代(1662年)建,原名称“还海坊”,后改为北门外路,后又改为大街(以大庙神牌名称为大街)。到民国十三年(1924年)改为中山路。据传说,当时该路中段建有一凉亭,孙中山先生来海南时,曾在此亭暂歇,后来为纪念孙中山,将该路命名为中山路。影像笔记在中山路上行走,我放慢脚步寻觅历史的余韵,没想竟有出乎意料的发现。这条海口老城区较早的商业街上,竟隐藏着海口市老城区年代最久、规模宏大、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庙宇和明清古宅。这些在古建筑、历史学和民俗文化学等方面具有重要文物和科研价值的古庙古宅,隐藏在闹市商业街被人遗忘的角落里,处境堪忧。一铺养三代,中山路以经营五金交电为主中山路很短,只有200米左右的长度,记者从博爱北路由东向西至新华北路穿过中山路,步行只花了5分钟时间。中山路共有123个门牌号,是海口市城区保持历史原貌最完好的一条老街。这条街目前以经营五金、交电为主。店铺开在骑楼下,店堂幽深,给人一种在家中做买卖的感觉。街道两旁的骑楼,保持着原有的建筑风格,骑楼外墙依稀可见雕刻的或花草或飞鸟或龙凤的图案,透出几分雅致和古朴。临街的骑楼外墙以白色为主,因年代久远,墙面有的已经斑驳掉色了,一些窗户的木椽已腐蚀掉落,墙上不经意间可看到同几株野草和藤蔓,枝叶在风中摇曳,无言地诉说着老街的沧桑。中山路不像得胜沙路有川流不息的人流,但也人来人往,生意红火。“一铺养三代”。街道的铺面可谓寸土寸金,没有一间闲置的空店。街道居民充分利用临街的每个空间开店纳财。记者注意到,在中山路的南面街道,有的店面只有不到3平方米的空间,也开着一些卖烟酒、复印、打字的小店,商家在狭小的天地里惬意地经营着自己的生意,在闹市商业街头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沐浴三百年历史风雨,街上的骑楼依旧,店铺依旧,商业气息依旧。邱宗祠,一座具有明清建筑风格的民宅在街头寻古探幽,有居民告诉我,中山路63号有家很古老的民房,年代悠久。在热心人吴先生的带领下,记者找到了这家隐身在闹市商业街中的古老庭院。位于中山路63号的邱宗祠坐落在骑楼之间,门面低矮,毫不显眼,两扇厚重的古旧木门虚掩着,推门进入,里面竟别有洞天。这是一座典型的具有明清建筑风格的民宅。进大门是前厅屏风,转过屏风,见一天井,过天井是该屋的大堂,又称祖厅,往后走,又有中厅和后厅,在厅与厅之间连接处的两侧有6间横屋,每个大厅左右两边有对称的4间房,整个宅院占地1100多平方米,有大小22间住房。据居住此屋的屋主65岁的邱庆年介绍:这幢古宅是清道光年间所建。建此屋的祖先名叫邱成顺,在海口做陶瓷生意,赚了钱后,就在中山路建房置产,建成了这幢规模较大的邱宗祠。从邱成顺到现在,已是第7代了,邱家一脉香火旺盛,从这幢古宅里衍生出100多个邱家后代。住在该老屋里,现在还有6家邱氏的后人。尽管历经150余年的祖屋已经很破旧了,但邱家的子孙,依然留恋这个古老的家。这幢古宅处处透着古色古香的气息。门窗都是雕花的,工艺精湛。地面铺着红石板,历经百年踩踏,天井和祖厅里的石地板已磨损、破裂了。凝望着斑驳的石板,我似乎隐约听到邱家先人久远的足音。邱家大堂很气派,堂案上摆设着香炉,八仙桌和太师椅都是精美的雕刻工艺品,其古朴精细的图案造型,令人叹为观止。屋主邱庆年老人告诉记者,原来祖厅内有8张雕花太师椅,先后被小偷偷走了4张,还剩4张。有人曾出价3000元买一把椅子,被邱家人拒绝。老屋的中厅旁还建有马场,现在已拆除建了一幢新房,但马场旁有一口古井,是建此屋时挖的,住在邱宗祠的邱氏子孙都饮用这口井里的水,解放后市区用上自来水,这口古井就荒废了,但常年仍清水荡漾,从未断过水。邱家后人还在井旁供奉着井龙“神之位”,烧香拜敬。因该屋年久失修,去年底,邱家老屋的后房被台风吹倒了,梁柱木椽横架在空中,砖瓦塌落。邱家的子孙很担心:这幢祖宗留下的,中山路上唯一保存完好的古老民居,不知道还能在风雨中支撑多久?天后庙,700年古庙处境堪忧亟待保护记者在中山路87号的门牌下伫足,一条横挂巷口上方写着“纪念妈祖文化节”的红色条幅引起了记者的关注,小巷口临街处有副对联:上联是“圣德配天慈航普渡”,下联是“母仪称后福泽万民”。走进小巷约50米左右,见一厢房,里面焚香缭绕,烛火明亮。不断有善男信女,燃香点烛,拜敬一女性神像。原来这里就是有着700年历史的海口天后宫,又称天后庙,庙中供奉的祖位是妈祖(天后娘娘)。看管天后庙的中山路居民吴和平得知记者身份后,搬出一堆有关海口妈祖庙的资料给记者看,让记者惊喜不已。资料上记载:天后宫(又称天后庙),始建于元朝,距今有700多年的历史,在明清年间曾多次修缮。天后宫占地面积约1400平方米,分前庭、正殿和两侧厢房,是海口市现存下来为数不多的古建筑之一。附近居民告诉记者,这样一座极具保护价值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2000年11月27日,在海口市商贸企业改制过程中,天后宫被当作直管公房抵扣职工安置费的一部分,作价90万元出售给了原中山路华侨商场的31名职工,并办理了房产过户手续。记者看到天后宫前庭已扩建成3间临街商铺,正殿被隔成3个大货仓,前庭和正殿内放着满满的各种各样的商品,紧挨着正殿的顶梁屋瓦。货仓内阴暗、潮湿,挂满蜘蛛网,正殿的雕梁画栋已破损斑驳,屋顶长出的榕树,须根从顶梁一直垂挂到地面。沿着楼梯到房顶,记者看到正殿屋脊上有“咸丰十年”的字样,屋顶四边有红绿色雕画的各种精美图案,屋顶上生长着几棵野草在风中摇曳。妈祖庙沦为货仓的现状,引起了文物保护部门和有识之士的强烈关注,四年来为此奔走呼号,呼吁抢救保护,尽快把“妈祖庙”建成海口市新的旅游景点,但现状依旧。有居民痛心地对记者说:妈祖庙沦为货仓,存在严重的火灾隐患,抢救有700年历史的妈祖庙已到刻不容缓的地步。处境堪忧的妈祖庙,何日才能恢复她真正的容貌?走出这座在岁月的变迁中衰落的妈祖庙,记者的心中有种难以言表的沉重。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50157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