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龙山湾51号属于哪个区?哪个街道?

昙华林2023-04-13  18

看哪个街道或者哪个镇,现在叫新吴区了,以前鸿山街道是属于锡山区的,新区其他镇或街道是属于滨湖区的。无锡市新区就是一个独立的区。无锡下辖7区2市之内中的一个区

新区,原滨湖区,现在新吴区。无锡新区,在正式的管辖里面是属于滨湖区,但今年行政区划重新调整,南长,崇安,北塘合并为梁溪区,新区升格成新吴区。江苏省无锡市新区就是新吴区的前身。新吴区原为无锡新区,是吴文化发源地之一,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以泰伯陵、泰伯庙、伯渎河、鸿山遗址博物馆等组成的泰伯及吴文化景点为代表。无锡市新设立新吴区。

无锡市新区是在1992年设立的无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1993年设立的无锡新加坡工业园的基础上,于1995年3月正式成立的。硕放镇被整建制划归其管辖。同时,由坊前镇的5个村、梅村镇的7个村、新安镇的7个村与旺庄乡的7个村组成新的旺庄乡(下辖26个村),并成建制划归新区管辖。至此,新区行政区域面积达到83.26平方千米。

1999年,旺庄乡撤乡设镇。2002年1月,坊前镇、梅村镇、南站镇的行政管理归属无锡市新区管理委员会。新区行政区域面积达到138.63平方千米。

2004年,旺庄、南站2个镇改为街道办事处。无锡市新区辖无锡国家高新区、无锡新加坡工业园、无锡出口加工区等多个专业科技园区和三个镇、三个街道,辖区面积141平方千米,人口18万人。2004年末,硕放镇面积46.56平方千米,人口71256人;坊前镇面积14.64平方千米,人口22980人;梅村镇面积25.50平方千米,人口25744人。

2005年,原隶属于锡山区的鸿山镇委托新区管理,原隶属于滨湖区高浪路以南友谊路以东的太湖国际科技园委划归新区旺庄街道管理。

2006年,无锡市新区下发《关于调整优化部分镇和街道行政区划的通知》,根据《市政府关于调整部分镇和街道行政区划的批复》(锡政发[2006]36号)文件精神:1.撤销硕放镇,以其原辖行政区域设立硕放街道办事处。面积44平方千米,人口4.565万,管理17个居委会、4个村委会,办事处驻政通路9号。2.撤销坊前镇,以其原辖行政区域设立坊前街道办事处。面积22平方千米,人口1.926万,管理10个居委会,办事处驻坊政路1号。3.南站街道与长江路街道合并,设立新的南站街道办事处。面积13平方千米,人口4.6674万,管理17个社区,办事处驻塘南路113号。 通过行政区划调整,新区由原4镇3街道,调整为2镇4街道。镇平均面积由原36.3平方千米扩大到42平方千米,平均面积扩大15.7%;镇平均户籍人口由原35856人扩大到39601人,平均人口扩大10.4%。街道平均面积由原17.6平方千米扩大到34.2平方千米,平均面积扩大94.5%;街道平均户籍人口由原来的37430人扩大到50603人,平均人口扩大35.2%。

2007年1月27日新安街道挂牌成立(2006年批复);5月,原南站街道与坊前街道合并设立江溪街道。2009年,梅村、鸿山撤镇设街。

九龙十三泉 九龙,即九个石螭吻。惠山多泉水,自 古以来,人们将惠山泉水通过暗渠,引入石 螭吻,淙淙流出,俗称龙头。现仍存九个, 漪澜堂下,天下第二泉下池一个,形制古 朴。愚公谷华孝子祠鼋池内二个,浮在水 面,南吐北纳,呈双龙戏水之形。惠山寺山 门内日月池中一个,小而旧。二泉书院方池 中一个,泉水经金莲池流入。听松坊王仲山 祠内一个,此螭大而且古,系明朝王仲山 “怀先阁”内遗物。寄畅园美人石下境池内一个,流水畅通。惠山寺塘 泾浜(现名惠山浜)一个,俗呼龙头下,二泉经此流入运河。还有一个 在原白衣庵香积池中,池湮而毁。现另有一个被搁置在金粟堂旁,虽不 是九龙原物,却是明朝俞宪“独行园”中古物,1980年从城中岸桥弄移 来,是难得的文物。 十三泉,据历史文献记载,惠山泉源、泉眼很多,现尚存200处。 天下第二泉周围有泉九个:若冰泉,在景徽堂南侧。那里有一石 洞,上镌“若冰洞”三字,下有泉水一泓,通“九曲清流”至二泉。若 冰泉,是唐长庆年间惠山若冰和尚所凿而得名。龙缝泉,在若冰泉南, 碧山吟社西北,凿于宋代,上有宋朝杨无为书的“龙渊”两字刻于石 上,所以又名“龙渊”。明代无锡人广东佥宪冯夔在这里建“龙泉精 舍”,故称“龙缝泉”。滴露泉,在玉皇殿后侧山坡上。明正德年间, 无锡人邵宝辞官隐于惠山,建尚德书院和二泉书院,山麓筑有“点易 台”,那里石隙中有泉水流出,即修渠九曲,引泉入潭,取名“滴露 泉”。遂初泉,原来是在孔山尤袤墓前。1931年,复建遂初堂于二泉亭 右面,见堂之下有泉一泓,于是凿一泉井,刻碑,今泉水清澈。罗汉 泉,在云起楼“隔红尘”听松亭下,明朝惠山寺僧真恩开凿。清乾隆年 间杨孝元建朱衣阁于泉旁,又取名“朱衣泉”,源出于“罗汉本无我 心,朱衣岂有无心”之句,今罗汉泉刻石及泉旁黄石题刻尚存。松泉, 在竹炉山房旁、云起楼曲廊下岩石之隙,上有清王澍篆刻题额,泉井深 邃。龙眼泉,又名大同井。在原大同殿后,开凿于梁大同年间而得名, 比二泉要早凿200多年。大同殿毁于清代,李鸿章建“昭忠祠”,泉保 留在二门前,四周石为池。碧露泉,在惠山寺不二法门(今公园管理 处)内,青石上刻有“碧露泉”三字,并有光绪三十年僧人培根及其徒 永法重凿的落款,泉池2米见方,四周黄石堆砌,泉水碧澄。滤泉,在 今愚公谷前廊西北,北属至德祠,建祠以前,这里“枝峰阁”内有唐李 洞手书的联句:“扫石月盈帚,滤泉花满筛”,因而名之。今泉上有六 角亭,亭中有六角井。 除上述泉井外,锡山周围还有泉四个,锡泉、云泉、仙姑池、灵泉;忍草庵左右有泉四个,蟹眼泉、松苓泉、听松泉、南泉;石门下有 泉三个,珠帘泉、悟空泉、凤泉。 补充: 无锡惠山位于无锡市西郊,为江南名山之一。古称华山、历山、西神山,唐以后始称惠山,或慧山。惠山是浙江天目山由东向西绵延的支脉。山有九峰,由南向北望,犹如九龙。惠山别称很多:老子《枕中记》称西神山;《汉书》载“春申君时盛祀以牛,名历山”;《隋书》称九龙山;《太平寰宇记》引《郡国志》称冠龙山;唐顾欢《吴地记》称华山;陆羽《惠山寺记》称斗龙山、古华山。另据《蠡溪笔记》载:晋代开山禅师、西域僧人慧照,来到此山,他有很高的佛学造诣,又喜欢和文人雅士交往,一时名声很大,后人以慧照名字命山,称慧山,慧、惠相通,惠山一名由此而来。 惠山的雏形形成于据今约1.8亿年的华夏构造,经过1.5亿至7千万年前的“燕山运动”三次构造的抬升和剥蚀,造就了惠山逶迤磅礴,九峰九坞的优美林壑。在天崩地陷、鬼斧神工的造山运动中,因断层的积压切割,挤出了惠山的东峰—锡山,同时,又使组成惠山山体的砂岩具备了使地表水在岩石裂缝中运动、储存、溢出成为泉水的自然条件。闻名天下的“天下第二泉”就在这里。惠山山高328米,周围约20公里,其灵秀的山貌风光及历史文化积淀在江南平原地区首屈一指。 乾隆皇帝在评述江南诸山水时,认为“唯惠山幽雅娴静,江南第一山,非惠山莫属”。惠山九峰中最著名的有三个山峰,即头茅峰、二茅峰、三茅峰。如欲上山纵览美景,除已有的几条山路外,位于锡山南麓的旅游索道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山下名园、古泉等古迹众多,山上则别有洞天。惠山有九峰,每一峰有一坞,峰峰坞坞都有名胜古迹。白石坞,在第一峰下,有天下第二泉、黄公涧等;桃花坞,在第二峰下,峰名绣岭,又名照山;担钩坞,在第三峰下,旧有时思庵;王家坞,在第四峰下,有巨石、名灰堆石,高丈许;宋坞,在第五峰下,有镜光石、凉棚石、狮子石、天公足迹石;马鞍坞,在第六峰下,有三台墩,立如品字;望公坞,在第七峰下,有石门、白云洞、珠帘泉等。仙人坞,在第八峰下,有回龙涧。火鸦坞,在第九峰下,有白龙潭。 补充: 惠山九峰,以头茅峰、二茅峰、三茅峰最为著名。从头茅峰至三茅峰一路名胜古迹甚多。头茅峰山门南侧有一块大石,刻有醒目的篆书“福”字,为西神山翁所书。西神山即惠山古称,此刻石有惠山老翁向上山游览的人们祝福的意思。头茅峰下坡,与锡山龙光塔相对,有古石台,长1.70米,宽1米,厚0.70米,上刻围棋盘和象棋盘,侧面刻“棋盘石”3字。在棋盘石旁的碣石上,刻苏东坡登惠山所题“孙登无语空归去,半岭松风万壑传”诗句。由此上前,即到半山亭,可眺望锡惠公园、龙光塔、黄公涧等,成为登头茅峰的第一景。二茅峰,高302米说到婉约派词人秦观,不由使人想起名句“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他的墓现静静地卧在风景奇绝的惠山南坡上。秦观,江苏高邮人(公元1049-1100年),于北宋元丰二年曾同苏轼、僧人参廖同游惠山,写下了“峦澹如洗,杰阁森欲翔。林籁含雨湿,岫日开云光”赞美惠山之句,道出“岩阿相与邻”的愿望。身后由其任常州知府的儿子主持归葬于惠山以慰其夙愿。从二茅峰去三茅峰途中,有宋坞,俗称把船湾,据传八仙在此把船出太湖。此外并有镜光石狮子石、凉棚石等奇石。临近三茅峰,有明万历四十三年无锡人秦光启题刻的“三吴第一山”五字,山脊路侧石壁上,刻有苏轼所题的“石路萦回九龙脊,水光翻动五湖天”诗句。苏轼曾与北宋熙宁七年春来锡,自带贡茶小龙团,看望好友,一同品尝二泉水,再由二泉亭登山顶眺望太湖,写下“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的诗句。清嘉庆四年,无锡人将苏轼诗句刻在石上,并刻“东坡题处”四字,纪念这位对二泉、对惠山有深厚感情的大文豪。 追问: 先生不吝指教,令人佩服,惜乎,先生只讲了1.桃花坞,2.担钩塢,3.王家塢,4.宋塢,5.马鞍塢,6.望公塢,7.仙人塢,8.火鸦望,少了一塢。 回答: 惠山九龙十三泉 图片 补充: 惠山有九峰,每一峰有一坞,峰峰坞坞都有名胜古迹。白石坞,在第一峰下,有天下第二泉、黄公涧等;桃花坞,在第二峰下,峰名绣岭,又名照山;担钩坞,在第三峰下,旧有时思庵;王家坞,在第四峰下,有巨石、名灰堆石,高丈许;宋坞,在第五峰下,有镜光石、凉棚石、狮子石、天公足迹石;马鞍坞,在第六峰下,有三台墩,立如品字;望公坞,在第七峰下,有石门、白云洞、珠帘泉等。仙人坞,在第八峰下,有回龙涧。火鸦坞,在第九峰下,有白龙潭。 追问: 谢谢你告诉了我九峰九个塢,我问得是九龙十三塢,还有四塢在那里? 回答: 还有四塢的资料找不到啊。我看资料好像还有个秦始皇坞,白石坞也叫白山坞

刘伯温在五更三点上朝启奏皇上"臣夜观天象,发现无锡龙山(即惠山)有龙脉龙气,将要出三斗三升芝麻多的文官和三王十八将大乱南。"朱元璋大吃一惊,急问:"如何是好?"刘伯温笑笑说:"待臣前往无锡细察一番,便有主张。"刘伯温来到无锡,登上龙山,朝东、朝南、朝西、朝北望了又望,然后蹲下身子,抓起一把泥土,捏一捏,竟粘成了一个泥团。他看看手上的粘团,再捏捏、看看,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刘伯温立即吩咐随从晓谕龙山脚下众老百姓:大明天子深知民间疾苦,特派军师前来龙山察访,今发现龙山泥土可以捏成泥人卖钱度日,变泥土为乌金,无锡人将永世享受不尽。刘伯温跟着招来一些能工巧匠,用泥土捏成了许许多多头戴朝冠,身穿朝服、脚登朝靴的文官武将,真是千姿百态,栩栩如生,人人见了都喜爱。

那时候,龙山脚下的老百姓因日子过得十分贫困,都以为是朝廷为百姓着想呢。于是家家户户拿起铁锹到山坡上去取泥做泥人。没几天,龙山街上开满了大小店家、摊位。刘伯温看到龙山脚下泥人店铺越开越多,暗暗高兴。一天夜里,他与随同前来的太监开怀畅饮。酒过三杯,太监忍不住轻轻问他:" 军师,皇上派你来办理安邦定国的大事,你为啥叫无锡老百姓大做泥人?"刘伯温带着几分醉意,得意地仰天大笑,说:"公公有所不知,我是叫此地尽出泥王泥相、泥臣泥将,这岂止三斗三升,我要刨得龙山一丝龙肉也不剩!"太监又追问:"军师计策虽妙,可龙山不死,后患无穷呵!"刘伯温安慰他说:"公公不必担忧,山人还有对策。"

过了几天,刘伯温突然调三百士兵,在龙山南麓青山湾前的山坡上扎营下寨;并下令把这一带树林统统砍掉,从中选了一块地方,准备开凿一口深井。附近老百姓眼看树林被毁,断了他们樵柴生路,都跑来气愤地跑来找军师说理。刘伯温呵呵笑道:"我是见你们吃水困难,特地为你们打算,井挖好了,大家得益非浅呵!

太监不知他葫芦里卖啥药,老百姓走后,悄悄地问道:"军师,你凿井到底为?"刘伯温嘴巴一努,回答:"这凿开处是紧连龙颈的龙脉,井一开凿,不就断了龙脉、斩了龙颈?嘿,我叫无锡人守着这座死山,世世代代尽出瞎子、聋子靠讨饭为生。"说完,两人不约而同冷笑起来。谁也没料到,两人说的悄悄话,竟被龙山听得清清楚楚。龙山越听越气,气得九个山峰顿时颤动起来,把刘伯温和太监颤得跌跌撞撞,滚到了山脚下。龙山的龙脖子也气粗了,一股怒气迸发出来,一瞬间天动地摇,"哗"一声巨响,在青山湾前山坡上长出了一座小山。第二天一早,刘伯温赶到打算凿井的地方一看,只见那里已平地隆起一个山头,吓得目瞪口呆,灰溜溜地带着随从回南京去了。

这座小山,无锡人现在还叫它"产山"。无锡有句谚语"一夜长产山",就是这个出典。龙山未死,龙山的泥土能做泥人,无锡人捏泥人的手艺却从此一代一代传下来了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49975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