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七月十五是道教中的中秋节,佛教中称为兰盆节。现在它在民间被称为鬼节。7月15日复杂的履历使其文化内涵比其他节日更加丰富。万艳·袁绍认为七月十五日最重要的文化核心是对原始的否定,即祖先崇拜。7月15日的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河灯、祭拜亡魂、烧纸锭、土地祭祀等。
节日的由来:
七月十五本来是古代民间祭祖的节日,称为“中元节”,起源于东汉以后的道教。
道家有个“三元论”。“天官蒙元福,地方官蒙元赦,水官蒙元赦”,故名“中元”。
佛教称七月半为“兰盆节”。到了唐代,统治者推崇道教,道教的中元节开始盛行,逐渐固定“中元节”作为节日的名称,并在7月15日举行节日,一直流传至今。
节日习俗:
1.祖先崇拜
祭祖的节日在农历的七月十五,所以它被简称为“七月半”。崇拜仪式通常在七月底前的晚上举行,并不局限于特定的一天。
2.放电管
河灯也叫“荷花灯”。通常,灯或蜡烛被放在河灯的底座上。在一月中旬的夜晚,它们被放入河流、湖泊和海洋中,任其漂浮。放河灯的目的是为了祈祷和祈福。点亮河流,尤其是黄河,非常壮观。
3.面团成型
在七月十五日之前,民间妇女在面塑活动中很受欢迎。家里一个馒头,邻居帮忙。根据家里实际人数,先给每个人一个大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