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哪有擂茶棍和擂茶钡买?

手表分类2023-04-12  20

湖南的擂茶挺有名的,购物网上有成品卖。看了你的问题,去搜索了一下,发现原来客家人也有这种美食,以前传统制作工具应该如下图,这个可以去那种传统市场看看,广州没听说有,估计找到要费大力气,可以去看看网上搜一下,或者找亲友梅州或者客家人较多的地市找一下更容易。实在不行,找替代品也差不多吧。

擂茶广泛流传于广东省汕尾市、益阳、安化、桃江、常德等地,起源于中原地区,兴盛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制作时将大米、花生、食盐、茶叶等作为原料,放进擂钵中并捣碎成糊状,最后加入炒米,入口极其香甜可口。

擂茶属于哪里的特产

擂茶广泛流传于广东省汕尾市、益阳、安化、桃江、常德等地,起源于中原地区,兴盛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擂茶的利用价值较高,可食用、可药用也可饮用。

擂茶怎么制作

制作擂茶时,将大米、花生、绿豆、芝麻、食盐、茶叶、山苍子、生姜等作为原料,用擂钵捣碎成糊状,然后兑开水搅拌均匀,并加入炒米,清香可口。

擂茶的种类

擂茶在不同地区的制作方式各不相同,根据地区的差异可以分为汕尾擂茶、桃江擂茶、土家擂茶、武陵擂茶、瑞金擂茶、将乐擂茶等。

擂茶的作用

擂茶一般用于祭祀祖宗、商业贸易等,以及开展茶话会,茶话会是指旧中国商人在茶楼进行交易的一种集会,用于联络感情、招待宾客等社交场合。

广东云安区茶洞擂茶粥是一道风味独特的美食。

擂茶粥历史悠久,饮食文化底蕴深厚,2006年12月被云安县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7年2月被列为云浮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茶洞擂茶粥选料有田糙米、细青茶、生姜、小葫、八角、砂仁、陈璘皮、茴香、花生仁(炒熟去衣)、花生油、食盐、山泉水等。

制作擂茶粥的工具不过是砂盆(擂盆)一个,擂棍一根。但擂棍的取材很讲究,首选是肉桂树,其次是茶油树或黄牛木,因为这些树木质坚硬、气味芬芳。

制作擂茶粥时,先把细茶、生姜、小葫、茴香、八角、沙仁、果皮捣烂拌匀,再把适量的田糙米和山泉水用明火煮成粥,然后将配料和米粥混合,制成擂茶粥。擂茶粥最好装于瓷盆,在半小时内食用味道最鲜美。 “擂茶粥”也是一道选料上乘的“文化粥”,茶洞村民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古代“军爱民、民拥军”的故事。

相传明万历年间,云雾山一带,以陈东瓜为首的草寇,四出为害,民不聊生。茶洞圩附近有一个山村,叫茶洞村,尤以罗姓人居多。这里是东西官道沿线数十里唯一的一条山村,是山里人往县城的必经之路,山贼每逢路过该村,均实施抢劫,村民们深受其害。地方禀告朝廷,明万历皇帝下旨陈璘率官兵进剿。

陈璘(1532—1607),字朝爵,号龙崖,广东翁源县人,明万历四年(1576年)率军到罗旁山平乱,后率广东水师援朝抗击倭寇,历任湖广总兵、左都督军职,最后改镇广东,落籍东安(今云安区六都镇)。

一天,村民闻说陈璘将军要率大军由信宜经金鸡直插富林,围剿陈东瓜等草寇。又探得陈璘将军率三千主力途经茶洞,等粮草运到后再折往歌村(今高村)沿江东进。村民们决定盛情款待剿匪大军。可是倾尽所有,全村只集得糙米一石,黄豆三石,茶叶、花生、茴香、八角等什物不足一担。陈璘大军三千人,这些食物哪够吃?于是,他们用糙米熬了十锅白粥,用黄豆制出两千多斤豆腐,采了十来担野菜,用豆渣拌野菜煎了三千多只煎饼。可是熬出来的十大锅白粥,稀得可以照镜。有人提出把茶叶、花生、茴香等什物捣碎,放到粥里,粥也许会变得粘稠一些……那些茶叶等什物擂碎拌到稀粥之后,人们意想不到的奇迹出现了,不但粥变稠了,而且那些香料还发出阵阵清香。

晚上,陈璘率领三千将士到达茶洞村安营扎寨,村民们用他们七拼八凑的食物盛情款待自己的恩人。又累又渴的将士们,大口大口地喝着带有茶叶味儿、香料味儿的稀粥,胃口大开。

虽说行军打仗辛苦,可是陈璘可从未吃过这样七拼八凑的大餐,吃过以后感觉不但胃口大开,而且还觉得胸腹间的滞气全消,觉得特别精神,长途行军也浑身充满了力气,甚觉奇怪。于是,他向村里的长老请教那带味的黑香粥叫什么名堂,老人只好如实道来。

陈璘听后,连连道谢,沉吟道:这粥,以茶叶擂碎拌之,可叫茶粥,吃后消暑去滞,补中益气,使人浑身充满力气,像为我们擂鼓助威一般……那就叫“擂茶粥”吧!

陈璘给这道食物起了名字后,还专门在村里挑选了几名年轻力壮的村民做军队的厨师,随军制作擂茶粥。据说,自从陈璘大军将士吃上这道食物后,体力恢复很快,士气大增,一口气平定了“三罗”(即以前云浮、罗定、郁南一带),立下了旷世奇功。 从此,茶洞擂茶粥就声名远播,成为云浮地区的著名美食。

其实,擂茶粥的发明,与当地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息息相关。据传,明万历年间,石城镇茶洞罗氏家族祖先由南雄珠玑巷南下迁到茶洞大塘尾(现上洞村委会)。当时,整个茶洞地方还是一片未开发的原始森林,古木参天。罗氏祖先到来定居后,披荆斩棘,发展生产,种粮、种茶。所谓山清水寡,当时罗氏人家经常有人出现肠胃不适、头晕、厌食等水土不服症状。当时就有人提议把家里的茶叶、生姜、茴香、八角、花生等芳香行气的材料磨烂倒入白粥内,以达到消滞健胃的目的。人们选好材料,放进平时用来磨山草药的砂盘之中,用擂棍捣烂,再放进一些炒好的花生仁拌匀,然后将煮好的白粥盛入砂盘之中混和,再加入食盐进行调味,整盘粥果然色香味俱全。身体不适的人闻到粥的美味后,胃口大增,精神很快就恢复了。此后,罗氏家族就经常以此方法煮粥来吃,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习惯。由于制作材料中有茶叶,制作工具是擂棍,人们索性就把这色香味俱全的粥起名为“擂茶粥”。

擂茶粥有着400多年的历史,它的产生及沿袭过程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生存智慧和战胜自然、战胜自我的韧性和自立自强的精神,可以作为传统文化和饮食文化的绝好题材进行宣传推广,因而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打造擂茶粥系列文化品牌,将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擂茶粥气味芬芳,除具有食用价值外,其保健价值不可小视。其选用的茶叶、生姜、小葫、八角、陈璘皮、茴香等材料,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其中茶叶有分解脂肪、帮助消化的效能,具有提神、解酒、利尿强心、养目保齿、杀菌、消炎等功效;生姜具有驱寒、和胃、健脾的作用;沙仁、小葫、八角、果皮、茴香等具有化气、消滞、暖胃的作用。所以食用这些材料制成的擂茶粥可以改善人们的体质,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49392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