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的“七堰八门六十坊”是哪七堰?

老布鞋2023-04-12  21

大诗人白居易的诗“半酣凭槛起四望,七堰八门六十坊。远近高低寺间出,东西南北桥相望。

现在已经很难对号入座了。

已知的七堰为:苏州城外七道防汛的挡水堤:李公堤,山塘街白公堤,太湖西堤,元和塘居家堰,吴江塘梅堰,斜塘支家堰,沈家浜钱家堰。

已知的八门是:东有娄门、匠门,西有阊门、胥门,南有蟠门、蛇门,北有齐门、平门。

已知的六十坊有:大石头巷”原名“平权坊”,三元坊 。。。。

我国古代的科举考试,从开创一直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最后一届科举考试结束,一共经历了1300多年,诞生了700多位(一说500多位)状元。然而在这里面,六首状元仅有两位。

何为“六首状元”?简单来说,就是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统统取得第一名的人,就是“六首状元”。在几百位状元中,就只有两人做到了这一点,一位是明朝的黄观,一位是清朝的钱棨。那么他们之中,又是谁更厉害些呢?

史上第一位“六首状元”,黄观

黄观,字澜伯(又字尚宾),是今安徽池州人。洪武二十三年,黄观以贡生入太学。

这里要说一下,在古代科举制度中,凡是童试(县试、府试、院试的统称)取得优异成绩的人,便可被选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这类人被称为贡生。黄观在县试、府试、院试皆取得第一,俗称“小三元”,自然就能入国子监读书。

同年,黄观去参加了乡试,取得解元。第二年,他去参加了会试,再次夺魁。紧接着是殿试,当时明太祖朱元璋亲发策问殿试,最终黄观被钦点为“第一甲第一名”。就这样,他又成为“大三元”。整个科举下来,他便是“六首状元”,时人赞誉他:“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

黄观中状元之后,授翰林院修撰一职。五年之后,他便升任为礼部右侍郎,在明朝这是正三品的官职,可见朱元璋对他的赏识。建文帝朱允炆即位后,黄观又任右侍中,获得参与重要国事奏议的资格。

清朝唯一“六首状元”,钱棨

钱棨是江苏长洲人,出自书香门第,父亲和祖父都是颇有学问的读书人,曾祖父更是顺治时期的进士,曾参与过《明史》的纂修。受到家庭的影响,所以钱棨从小就十分刻苦读书。

乾隆三十一年,钱棨考中生员,也就是秀才,而且还是第一。乾隆四十四年,钱棨参加乡试,取得解元。接着会试、殿试均拔得头筹,被乾隆钦点为状元。就这样,他便成为清朝第一个“连中三元”者,也是清朝唯一的“六首状元”。

据说最开始,主考官是将他的试卷,放在第十名的位置。当时的乾隆皇帝已经70岁了,就在感叹自己还没见证过“三元及第”的人出现。主考官一听,想起钱棨之前连中解元、会元,离三元及第就差一步了,于是将他试卷拿给乾隆看。乾隆看后,十分欣赏他的才学,这才将他钦点为状元,后来还亲自写了一首《御制三元诗》庆贺“钱三元”的出现。

谁更厉害

历史上仅有的两位“六首状元”,结果就出现在离我们较近的明清时期,那么这两位状元,又是谁更厉害些呢?

仅仅从考试方面来说,那绝对是黄观更厉害一些,为什么呢?黄观在接连取得县试、府试、院试第一以后,随即就进入国子监学习。同年便参加了乡试,第二年就去了会试、殿试,一路披荆斩棘,接连取得解元、会元、状元,中间没有落榜过一次。

也就是说,黄观的六个“第一”,是他一气呵成的,从未试过落榜的滋味。他考中状元的时候,仅仅才27岁。

而钱棨的科举之路并不顺畅,他早年参加童试的时候,就屡次落榜。不过他屡败屡战,终于在32岁那年,成为长洲县秀才的案首。接着他去参加乡试,又是经历了六次落榜。

好在他没有心灰意冷,仍然凭借自己的实力和毅力,成为了乾隆钦点的状元。不过这个时候,他已经47岁了。所以从考试角度来说,黄观自然要更胜一筹,毕竟他是“连中六元”。

最终结局

不过从结局比起来,钱棨就要比黄观好很多了,我们先来说钱棨的结局。

众所周知,乾隆朝的宠臣是和珅,钱棨作为清朝第一个“三元及第”之人,和珅便很想将其拉到自己的队伍中。然而钱棨为人正直,为官清廉,最看不惯和珅这样的贪官,于是就拒绝了。

和珅拉拢不成,便怀恨在心,在他的诬陷下,钱棨被乾隆罢官留任。虽然得以留任,但有和珅在,钱棨始终没能再次得到重用。直到嘉庆即位,和珅倒台后,钱棨才再次得到重用。嘉庆四年,钱棨卒于任上,享年65岁,也是善终了。值得一提的是,江苏的“三元坊”,就是乾隆为钱棨而建的。

至于黄观,他在洪武朝、建文朝都十分受重用,而且他也是忠于建文帝的。我想大家可能就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黄观对于燕王朱棣自恃皇叔,对建文帝态度傲慢感到极其不满,甚至还当众顶撞过朱棣。

后来朱棣起兵靖难,就将黄观列入“奸臣”名单中。不过当时的黄观并不在京城,而是在长江上游督促各地赴援。当他得知大势已去后,便选择投江自尽了。

即便如此,朱棣还是没有放过他。朱棣下令将其诛九族,他的朋友也都惨遭监禁,受牵连多达上百人。不仅如此,朱棣还将其名从登科录上划去,剥去其状元名号。

由于黄观是投江自尽,所以连具尸首都找不到,大家也只有为他建立衣冠冢。直到万历二十四年,明神宗才为黄观昭雪,补谥“文贞”。

苏州赏梅花地方有哪些

苏州赏梅花地方有香雪海、林屋海海、穹窿山、太湖湿地公园、白马涧龙池景区、大阳山植物园、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虎丘、可园、石湖景区、苍浪亭等景区。

【香雪海】

成人门票:24元/人

这个季节,还有种清香幽幽引人入胜。梅花数量不多却很是宜人。

在沧浪亭里,阳光正好之时,抬头仰望,粉红色的梅花挂于枝桠上,透过阳光闪闪发光,让人沉迷不已。

香雪海,全国四大赏梅胜地之一。香雪海内,梅花势若雪海,这里藏着江南人对春天的期待。

香雪海得名于清康熙大臣宋荦在山崖所题“香雪海”三字,此后名扬海内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倾倒。

康熙、乾隆两位帝王写下了19首诗盛赞邓尉之梅,成为江南著名的探梅胜地被誉为“古代梅花胜地第一”。

【林屋海海】

门票:50元/人

地址:吴中区金庭镇林屋村林屋路

林屋梅海位于苏州太湖西山岛的“林屋梅海”,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赏梅胜地之一以及梅文化活动基地。梅花盛开的时节,登临林屋山,放眼望去,山下千亩梅海,白浪翻滚,凝若积雪,蔚为壮观。见到它们在寒意的早春中盛放起舞,迎着风雪,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的袭来,这也是苏州人永恒的诗意。

【穹窿山】

地址:吴中区藏书镇兵圣路穹窿山麓

穹窿山风景区内有着多片梅林,穹窿山顶的望湖园便是一处赏梅的好去处。梅花盛开时这里别有一番韵味,每一朵都生得“骨骼”清奇,每一簇都长得傲骨芬芳。

孙武文化园茅蓬坞内的梅花盛开时,朵朵梅花挤满枝头,或深或浅的红色,花态典雅端庄,红妆淡抹,远看近看都自成风景,微风拂过,梅香飘逸,花影纤纤。

万鸟园内的梅花同样不能错过,漫漫轻舞,鸟语花香,承载了一园的欢乐。

【大阳山植物园】

门票:30元

地址:虎丘区阳山南路

大阳山植物园梅花的分布比较零散,虽然不成片成林,但胜在花朵盛开茂密优美,花的品相好看。蓝天、浮云、微风、红梅......已经能串联起整个画面,每一帧都美得如同治愈系电影。

【白马涧龙池景区】

门票:30元

地址:虎丘区枫桥街道华山路南

气温回升,白马涧龙池景区里的梅花已摇曳生姿,远远的就能闻到一股细细的清香。无论是风韵犹存的腊梅,还是含香待放的梅花,都是冬日里一抹靓丽的色彩。

【太湖湿地公园】

地址:虎丘区

太湖湿地,风光胜旧,岁序更新,新春焕新颜,梅花也竞相开放。在春日的微风中,只见一大片梅花傲然怒放,形态不一,斗寒争艳,婀娜多姿。

【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

门票:40元

地址:吴中区吴越路47号

赏梅时节,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梅花竞相开放,朱红、粉红、嫩绿、雪白……淡淡花香惹人醉。虽然还有一部分仍害羞的躲在花苞里,但那些已迫不及待绽放的梅花,在这寒冬里分外惹眼,让人驻足留恋。

上方山森林公园的梅花共有三处,分别位于:梅香竹影、盆景园还有石佛寺,三处的梅花各有千秋。

梅香竹影以粉色梅花为主,这正是春天的主色调,粉色花海同样让大家的少女心洋溢了起来。

【虎丘】

成人门票:60元/人

地址:姑苏区虎丘山门内8号

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除了成为苏州标志的虎丘塔,二月春风似剪刀,虎丘的空气中弥漫着早春芬芳的气息。

虎丘景区内的梅花如约而至,吸引了众多游人前来观景赏花。虎丘的“冷香阁”,取意梅花的暗香清雅隽永,自然是赏梅的好去处。

【可园】

门票:15元/人

地址:姑苏区城南三元坊

可园是苏州仅存的一座“书院园林”。

它与沧浪亭“面对面”、“门对门”,园内画舫、花窗、飞檐、翠竹,即便在冬日里,整座园子依然是满满的诗情画意。

园内学古堂前遍植梅花,旧时曾有古梅“铁骨红”,被誉为“江南第一枝”。这个季节,看花开枝头,诗情画意不言而喻。

【石湖景区】

成人门票:全天免费开放

地址:吴中区玉湖桥堍

在暖暖的阳光下,来石湖景区晒晒太阳、休闲遛娃,寻芳赏梅,也是假期的不错选择。梅园里红白相间,连成一片,傲骨里透出几分柔情,惹人怜爱。

【苍浪亭】

门票:15元/人

地址:姑苏区人民路沧浪亭街3号

沧浪亭造园艺术与众不同,未进园门便设一池绿水绕于园外。它的特色,在于借景、漏窗、复廊。

这个季节,还有种清香幽幽引人入胜。梅花数量不多却很是宜人。

在沧浪亭里,阳光正好之时,抬头仰望,粉红色的梅花挂于枝桠上,透过阳光闪闪发光,让人沉迷不已。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48501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