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雪原绥芬甸是哪


海林市。

这个指的是海林概况,海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长白山支脉张广才岭的东麓,行政区域总面积8816平方公里,东北至西南方向长204公里。

林海雪原指的是黑龙江省东南部长白山支脉张广才岭及其周边地区,中温带大陆性山地季风气候区。地貌以山地、浅山、丘陵为主,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

在我国历史上,以东西南北方位命名的城市并不少见,如最著名的四京:北京、南京、东京、西京。这几个城市在历史上太出名,大家都很熟悉。西宁、南宁就不多说了,一个是青海省的省会,一个是广西的首府。那有没有东宁、北宁这两个地方呢?答案是:有。它们在哪里呢?

东宁市

东宁市,县级市,隶属于黑龙江省,由牡丹江市代管,位于黑龙江省最东南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分别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吉林省、宁安市、穆棱市和牡丹江市接壤。东宁是个边疆城市,是东方从陆地通往欧洲的门户,拥有139公里的国境线。

东宁地处东北边境,相对比较偏远,在我国历史上开发时间相对较晚,因此它的建制就比较晚,在清朝末年始有建制。不过,和它相关的一个地名却是大名鼎鼎,就是宁古塔。东宁因地处宁古塔东部而得名,清初归宁古塔副都统管辖。

宁古塔在清朝时是有罪之人的流放地,气候环境极其恶劣,“宁古寒苦天下所无”。《研堂见闻杂录》中记载:“宁古塔,在辽东极北,去京七、八千里。其地重冰积雪,非复世界,中国人亦无至其地者。”

顺治十四年,清初诗人吴兆骞因丁酉科场案而无辜遭累,曾被流徙宁古塔23年。后来其友人找到明珠将其营救出来,但是长期的严寒生活,吴兆骞回来后仅过了三年就病逝了。曾有人说:“人说黄泉路,若到了宁古塔,便有十个黄泉也不怕了!”可见气候之恶劣,对当时生活在那里的人们来说,是个巨大的考验。当然,现在北方有暖气,就没那么可怕了。

清末,清廷在宁古塔副都统辖区三岔口设招垦局,招民垦荒。光绪二十八年(1903年),招垦局撤销,设绥芬厅,后升为绥芬府。在绥芬府移驻宁古塔城后,在三岔口另设置东宁厅,即东宁县的前身。1913年,改为东宁县,2015年撤县设东宁市。

东宁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二战时,日军为防御苏军在东宁修筑了无数堡垒要塞,就是著名的东宁要塞群,当时被称为亚洲最大的军事要塞,有“东方马其诺防线”之称。

北宁市

北宁在哪里呢?从名字上看,在北方无疑。北宁隶属于辽宁省锦州市,不过现在已经改名为北镇市了。北镇市位于辽宁西部,医巫闾山东麓,素有“幽州重镇”之称。

北镇市虽然名气不大,但是也大有来头。我们都知道五岳名山为: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其实还有五座镇山,分别为东镇青州沂山、西镇雍州吴山、北镇医巫闾山、南镇扬州会稽山、中镇冀州霍山,这在《周礼》中有记载。也就是说医巫闾山是北方的镇山,而医巫闾山东麓的北镇市得名就来源于此。

北镇市的建制比较早,西汉时设无虑县,唐朝时在境内设置巫闾守捉城。守捉是唐初一种规模较小的边防军事机构,常设在西域、北部等边陲地带,守捉郎为守捉驻地的戍边人员,守捉郎的首领为守捉使。《长安十二时辰》中就有“守捉郎”不少戏分。

明朝时,北镇有个非常出名的名字,就是广宁卫,当时是明朝辽东总兵府驻地,是辽西的咽喉,镇守山海关的门户,守卫京城的屏障,名符其实的军政重镇。广宁之战中,孙得功被策反,熊廷弼、王化贞不战而逃,努尔哈赤不费吹灰之力得到广宁城。失去广宁后,明朝失去整个辽东,而且和蒙古各部的联系也被切断,成为明清角力的一个转折点。由此可见广宁的位置有多重要。

清朝入主中原后,在此设广宁府、广宁县,1913年因与广东省广宁县重名,改称北镇县。1995年撤北镇县,设立北宁市(县级)。2006年,北宁市更名为北镇市。也就是说,北宁之名大约存在了10年时间。

宁古塔,中国清代统治东北边疆地区的重镇。满语数之六为宁古,个为塔,相传清皇族先祖兄弟6人曾居此地,故名。有新旧2城,相距25千米。旧城位于牡丹江左岸支流海浪河南岸,今为黑龙江省海林县旧街镇。康熙五年(1666)迁建新城于今黑龙江省宁安县城地。其地原为渤海故壤、上京龙泉府故址,距今县城35千米(今宁安东京城)。顺治十年(1653)设昂邦章京(意为总管)镇守,长期为清统治东北边疆地区的重镇。每年六月,派出官员至黑龙江下游普禄乡,收受库页岛(今萨哈林岛)居民贡貂。17世纪中叶,俄国哥萨克侵扰黑龙江流域,清朝多次由此地派兵征讨。康熙元年,更昂邦章京为镇守宁古塔等处将军。十五年,将军移驻吉林乌拉(今吉林)城,以副都统镇守此地。光绪二十九年(1903)设绥芬厅于宁古塔,与副都统同城治理军政事务。三十三年裁副都统。宣统元年(1909),绥芬厅升为府,迁驻三岔口,1910年此地改置宁安府。1913年改为县。今为黑龙江省宁安县治所在地。

宁古塔辖界在顺治年间十分广大,盛京以北、以东皆归其统。随着设厅,疆土逐渐减少。作为国防重镇的宁古塔,是向朝廷提供八旗兵源和向戍边部队输送物资的重要根据地,也是十七世纪末到十八世纪初,东北各族向朝廷进贡礼品的转收点,因此宁古塔与盛京齐名。

从顺治年间开始,宁古塔成了清廷流放人员的接收地。有许许多多的流人来到荒凉凄苦的北大荒,有的是官吏、文人雅士,有的是艺匠、官人,有的是战俘,也有平民百姓千里赴北疆。不同的人,不同的遭遇,不同的罪名,走上同一块土地。他们在这塞北寒山饮凄风苦雨、茹荒野寂寥,可谓"古戍黄沙迷断砖,羊裘坐冷千山雪"。他们当中有抗清名将郑成功之父郑芝龙;文人金圣叹家属;著名诗人吴兆骞;思想家吕留良家属等等。在悲惨的境遇中勉强生存的同时,他们也为边疆的经济建设、文化、教育、艺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们的到来,传播了中原文化,使南北两方人民的文化交流得以沟通。流民的涌入改变了当地以渔猎为生的原始生活方式,教他们种植稷、麦、粟、烟叶,采集人参和蜂蜜,使农业耕作得到发展。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48343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