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说到与清风山有莫大关系的清风寨的时候,书中表述,它地处青州的一个三岔路上,因为这条三岔路能通三恶山,故在这里特设清风寨。书中还说清风寨离清风山只有一站多路,当然这里所说的站并不是现在的车站,而是当时的驿站,从宋代的驿站制度我们得知,这一站多路的距离,相当于现在的50多华里,这在当时可不是一个很短的里程。从位于青州古城以南的三岔路来判断,昔日清风寨的位置很可能就在离S233省道和YGV1乡道交汇不远的地方,因为这个YGV1乡道在历史上不仅是著名的曼萨古道,也是著名的青州古道,自古以来,就是贯通古青州南北的重要通衢,而S233省道的作用则是西控淄川山区,东连弥河平原,其重要的军事意义同样不可小视。
清风镇有三五千人的规模,像这种规模的重镇,如果建在233省道和YGV1乡道交汇处的旁边,就地形地貌而论,显然找不到合适的地方,最适合建镇的地带,应该就离现在的王坟镇政府相去不远。环顾四周的地形,这里三面环山,山谷宽阔,土层深厚,田野肥美。在山谷的低洼之处,又有石沟河从西南向东汇入弥河,在这样丰华物宝的好地方,要成就一个有三五千人家的清风镇,自然不是什么难事。况且这一带据青州古道,最多也就十华里左右的样子,把清风寨的知寨衙门设在这里,既可以扼守古青州的交通命脉,又能兼顾来自弥河平原方向的威胁。这样的配置,无论是从军事层面,还是从经济层面,都可以使清风镇很好的起到青州古城的屏障作用。
明确了清风寨的位置,放眼50多华里的范围内,能符合书中所描述的清风山,大概就只有位于王坟镇政府东北方的青山了,青山和清风山虽然在名称上并不等同,但考虑到地名变迁的因素,这座山在宋代被称为清风山是极为可能的,或者也可以这么说,清风镇和清风寨的得名,在很大程度上就它有莫大的关系。现在随着水浒文化的再度兴起,青山又恢复了清风山的本来面目。到这里旅游的人,仍然在这里可以看到残留的山寨,站在这些遗迹前,当年啸聚山林的身影已经远去,三山聚义打青州的水浒故事却再次泛上我们的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