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桥烧饼源于何时虽无文字记载,但民间流传的一个小故事多少有些参考价值。说是清朝道光年间,如皋县的一位知县路过黄桥,吃了一回黄桥烧饼后齿颊留香,念念不忘。如、黄二地相距60余里,总不能专程来吃呀,这位县太爷竟不怕人说他搞特权,隔三差五地派快马到黄桥购买烧饼,以饱口福。这个故事不仅让人联想起唐代诗人杜牧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诗句,也告诉我们,至少在150多年前,黄桥烧饼便小有名气。
黄桥烧饼的主馅是肉松、火腿、虾米、葱油、鸡丁、香肠等外加猪油,香葱和面调和的馅,在温控的电烤炉的烘烤下,烧饼外黄里软,色呈蟹壳红,不焦不糊,不油不腻,咬一口,香气四溢,葱油流满嘴角。
没有吧!到我们黄桥来,你们吃的其实不是正宗的,正宗的黄桥烧饼不是用烤炉,而是筒炉,那种才是好吃的,你们估计吃的都是小的(那不正宗),其实只有三类,烧饼,马饼,炒鞋底。这才是真正的黄桥烧饼是的1.如皋烧饼
人们总称道黄桥烧饼,这不仅是因为黄桥烧饼可口,更由于它为革命立过功劳作过贡献。虽说黄桥建制上原属如皋,但黄桥烧饼与正宗的如皋烧饼仍有不同,黄桥烧饼小些,厚些,油些;正宗如皋烧饼碗口大,比较薄,更酥一些。说起如皋烧饼,颇多考究。首先是擦酥。烧饼不在油多,主要在于擦酥要擦得匀,要舍得多揉几遍,棒子多擀几遭,吃起来才爽口不腻。其次是考究现铲现吃。俗话说“磨口的冷蒸,炉边的烧饼”。刚出炉的烧饼,热气腾腾,颜色蟹壳黄,芝麻密布,拿在手上烫手,吃起来又香、又脆、又酥,妙不可言。烧饼一冷,也就板了,僵了,食之无味。如皋烧饼又考究时令包馅。一般烧饼包馅是或葱油或椒盐或白糖。春季,鲜嫩的野菜上市,荠菜烧饼备受青睐,一咬开,一股幽幽的田野气息飘然而至,沁透心头;秋、冬两季,雪白的萝卜满街都有挑卖,店家将萝卜刨成很细很白的龙须丝,挤去水份,拌上葱花作馅,吃起来别有风味,因而也最受人们欢迎。听老人说,早年如皋城还有一种草炉烧饼。做这种烧饼,得先用新上场的麦秸将炉子烧热,然后贴上烧饼,靠麦秸的灰烬慢慢将烧饼烤熟。据说这种烧饼的口味绝佳,吃起来“打嘴不丢”。不过这草炉烧饼只夏天有,秋风一吹,店家就不做这个品种了。
2。如皋肉松
产品特点:形似猴毛、丝绒、淡黄或金黄,营养丰富,是高蛋白、低脂肪、老幼皆宜的食品。
3.丁堰脆饼
4.白蒲茶干
5.白蒲黄酒
6.林梓潮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