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鲤鱼,属鱼纲鲤科鲤鱼属的鱼类,体态丰满,肉质肥厚,细嫩鲜美,营养丰富。别名“鲤鱼”、“鲤拐子”、“黄河金翅鲤”。体侧扁,腹圆,2对颚须,咽齿3列,鳞片34~38。为中下层杂食性鱼类。遍布全国各大江河、湖泊。产自黄河的鲤鱼鳞片金黄闪光,各鳍尖部鲜红,脊有厚肉,内脏少,骨骼小,尤以色泽鲜丽、肉质细嫩、气味清香而著称。盛产于青铜峡至石嘴山段黄河中,年产约30万公斤,近年由于主河道污染等原因而产量大减。
现状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流,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素有“铜头、铁尾、豆腐腰”之称,穿越河南境内的692公里,主要位于豆腐腰上。孟津以东河道开始放宽,两岸堤距一般10公里左右,最宽处可达20公里,河床宽而浅,非汛期含沙量11.3-25.0厘米,水中富含水生生物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盐类。该流域(河南段)气候温和,年日照时间和鱼类生长期长,黄河滩生长着大量的野生杂草可作为鱼类饲料,这些都是发展渔业生产的优越条件。也是历史上我省境内河段盛产优质黄河鲤的主要原因。
但是,上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人类活动因素的影响,诸如水质污染,滥捕、毒鱼、炸鱼,隔离天然繁殖场地以及黄河断流,使得天然水域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黄河鲤鱼的资源量急剧下降。50年代,在三门峡、灵宝、洛阳、巩义、郑州及开封等地均有专业捕捞队在黄河里捕鱼。月捕鱼量600-1150公斤/船,其中黄河鲤可占总重量的45-50%,黄河河南段每年能捕捞黄河鲤15万公斤;而到1981-1982年,同样的作业方法在同一季节的月捕获量也不超过125公斤/船,且渔船数量大大减少,特别是黄河鲤鱼的产量下降更为严重,年捕捞量还不足1万公斤,年龄与个体均减小;如今已很少能见到捕鱼的船只了,可见鱼类资源已明显衰退。特别是进入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在全国一片鲤鱼引种杂交热的直接影响下,经黄河的不同支干流水域,混进了多种杂交鲤,使得河道内黄河鲤种质资源遭到了更为严重的破坏,出现多种鲤鱼混杂现象,黄河鲤鱼品质下降。主要表现为体色不一,鳞被杂乱,体型改变等性状变异。
秦东镇港口黄河湿地游览区。潼关黄河鲤鱼秦东镇港口黄河湿地游览区的最好。该处位于黄河自北而东大拐弯处,属黄河主航道区,是黄河鲤鱼正宗产地,河中水流湍急,河水营养丰富。
潼关,地理名词。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北,北临黄河,南踞山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