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一下英德哪里有好吃的

乔布斯名言2023-04-10  27

英德哪里有好吃的,英德好吃的地方在哪?

有一种点心和送礼佳品,叫英红九号,英女王都喝过的茶。

有一种豆腐,叫九龙豆腐,口感嫩滑、豆香盈口。

有一道家家户户必备的菜式,叫白切鸡,原汁原味,皮爽肉嫩。

有一碗有故事的粥,叫擂茶粥,茶叶香浓,减肥又好吃。

有一种用爽滑的粉皮包起来的三角形早餐,叫粉角,去别的地方很难吃到。

有一处美食大街,叫迎春巷。

有一种驰名全国的笋,叫西牛麻竹笋,鲜嫩鲜嫩的。

有一种生活方式,叫叹早茶。

有一种饮料,叫老火靓汤,真材实料,营养高味道好。

有一种属于英德人的浪漫,叫烧味饭。

有一种芳香四溢、焦香软糯,听似残忍,吃下去却温暖人心的感觉,叫做煲仔菜。

有一种最接地气的早餐,叫肠粉,弹牙爽滑,材料十足。

有一种我们也爱吃的面,叫云吞面,爽口弹牙,配上粒粒饱满的云吞,连汤都不放过。

有一种属于我们的年糕,叫萝卜糕,好吃有营养,步步高升。

我们最爱的补品就是猪脚姜,女士挚爱,补充胶原蛋白,温补滋养。

有一种属于街头的味道,叫萝卜牛腩,平价实惠,风味十足。

有一种独特的软糯,叫钵仔糕,在电视里是恋人们的浪漫,在英德却是所有人的回忆。

除了咯咯鸡,我们还爱一种不是鸡的鸡,叫糯米鸡。

连歌里都知道我们最爱吃的包,叫叉烧包。

过年我们都会吃炸角子,香酥香酥的。

新年我们都会自己炸蛋散,新鲜酥脆,年味十足。

英德好吃的地方在哪?

英德的饭店遍布大街小巷,街边的每一个饭店和小吃都不会逃过英德人的法眼,在英德新开的饭店绝不乏缺人的困扰,只要你敢开我就敢去,英德平均三个月会黄一批饭店,这真不是假的,不怕不好吃,就怕好吃,想挣钱,开饭店吧,不管你承不承认,英德人就是出了名的吃货!

英德有什么好吃的,英德当地最著名的美食有哪些?

萝卜牛杂

人在英德混,怎能不吃萝卜牛杂?萝卜牛杂堪称是英德美食界的街头小霸王。但是,相信不少人出来工作以后,都会有一种想吃到小时候学校门口那种味道的感慨。因为,调味料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小时候的味道,永远只停留在我们心里。

好吃的街头牛杂档多是一些小店,或是小推车。但行人都愿意站在路边,捧着小碗,用小竹签在那团团热气中痛快淋漓地大吃一通~

无论是夏天冬天,萝卜牛杂都是很棒的街头小吃!比点萝卜、牛筋以及各种肺、肠、肚等各类牛杂,加上一点辣椒酱,冬天吃上一口真是非常赞!

鸡蛋仔

论英德小吃,鸡蛋仔当然少不了。还是学生时期的你,一定藏着那个TA为你买鸡蛋仔做早餐的回忆吧?

看着鸡蛋糊倒进模具里,我总是会跟老板说少烘一下,因为我喜欢吃7成熟的。没有完全熟透的鸡蛋仔,更加香滑柔软,十分诱人~

冬天里的鸡蛋仔,就像是一个小太阳一样温暖着我们。那浓浓的气味总能勾起我的食欲,无论吃得再饱,还是想再来一个鸡蛋仔!

鸡蛋饼

鸡蛋饼也是一种在英德步行街随处可见的小吃。外脆内软,冬天把它捧在手里,暖在心上。

冬日逛步行街,吃一份鸡蛋饼,热腾腾的香气实在是冬天里的治愈神物。

猪脚姜

猪脚姜是广东美食,在英德街头和小食店都经常可以看见。因为营养丰富、滋补养颜,受到了广大女性的喜爱~坐月子必须要吃上几碗热乎乎的猪脚姜。

冬天吃上一碗,嘴上虽然油腻腻,心里却是暖暖的。

咖喱鱼蛋

小悠既爱吃咖喱,又爱吃鱼蛋。小时候看翡翠台电视剧,常听见咖喱鱼蛋,但英德还没有出现。这些年,终于在英德街头终于看到咖喱鱼蛋的身影。

不仅仅是咖喱鱼蛋,各种鱼丸、牛肉丸、虾丸,都很好吃~可以拿着一串吃,也可以放在小碗里捧着吃。再加上一点点辣酱,QQ弹弹又美味,真的是完美了。

卜卜糍/萝卜糍

卜卜糍/萝卜糍在英德已流传几十年,因为酥软香脆,容易制作而受到广大市民的喜爱。

章鱼小丸子

章鱼小丸子是日本的传统美食,简单又方便。出炉后挤各种酱料、撒木鱼花、海苔碎。

保持小火,底部金黄时,用竹签将丸子翻转,继续烧制金黄。

各种粤式点心

粤式点心又叫广式点心,一般出现在茶楼的热气腾腾的点心,也走上街头,成了一天24小时都可以随处吃到的街头小吃。

新鲜出炉,热气腾腾的点心~虾饺、干蒸烧卖、娥姐粉果、马蹄糕、叉烧包、糯米鸡、蜂巢香芋角、鸡仔饼、家乡咸水角、白糖伦教糕等等,吃不完,打包!

擂茶粥

擂茶粥是广东英德农村地区的传统食品,长相兀突,味道佳美,碗碗生津,匙匙养神,是对英德风味擂茶粥最恰当的描述。擂茶粥是英德农村基础最深,受众最广的特色饮食,其中又以大洞、九龙、水边、西牛、石灰铺、连江口、黎溪等小北江沿岸或相关支流为集中区域。据不完全统计覆盖人口近30万,近100个村(居)委,至今仍保留着吃擂茶粥的传统习惯。很多人特别是中老年人对它情有独钟,几乎到了宁可食无肉,不可食无粥(擂茶粥)的境地;坊间普遍流传喝上两碗擂茶,胜吃两贴补药的说法。

到英西农村,逢年过节或亲友到来,擂茶粥是当地村民招待客人的高级食品。当地有一条约定成俗的规定,人来客到,主人热情不热情,有没有礼貌待客,就看有没有擂茶粥的招待。习俗是,招待客人吃正餐之前,通常是先吃一顿擂茶粥,叫做半餐。

据说,远在新疆、西藏、黑龙江、海南等地,都有人吃擂茶粥,原因是现在不少英德人外出工作,他们不论去到哪里,都千里迢迢把家乡的饮食习惯带去,从而也带去了擂茶盆、擂茶棍、茶叶。有意思的是,大洞镇一些茶农保存了十多年的旧茶叶,一斤竟卖到了近百元,擂茶粥的魅力由此可见一斑。

青塘切粉

青塘切粉手工制作起源于清朝雍正年间(1723—1735)举子岩陈氏,就这样一代代相传,沿袭至今。它用优质粘米磨制,用传统工艺加工制成。粉条洁白、均匀、柔韧、富有弹性,可炒、可汤,其特点是水煮不糊汤,干炒不易断,香滑爽口,筋道十足。若配以各种菜肴或汤料进行汤煮或干炒,粉丝不断不糊,味道更佳。

在外地工作的青塘人,年节或平时回家,离开时都不忘给亲戚朋友捎上一盒青塘切粉。就连外地路过的人,吃了都不禁竖起大拇指,赞不绝口:确实好吃!

灯盏糍

灯盏糍——是一种很让人口馋的英德地方小吃,它的金黄金黄的,味道独特,香香脆脆,很诱人。

也许你会疑惑,灯盏做的?对了,就是用灯盏做的,准确一点来说是用灯盏去做糍粑。灯盏,对现在的人来说确实有点陌生,或许我们这一代看过无数次西游记的人来说也许会记得,那和尚经常会用条细细的小棍子去撩那快要熄灭的灯丝。那用来装灯丝和灯油的那个小盏子就是灯盏了。

在青石板巷子的拐角,一位阿姨,一锅、一炉、一桶、一盆,一两分钟就可以炮制出鲜香味美的灯盏糍。锅是油锅,炉是煤炉,桶是米浆桶,盆是菜盆。

阿姨一手持直径五寸、灯盏形状的铁模,一手从桶里舀一勺乳白的米浆倒入铁模,转动铁模,让米浆均匀覆盖铁模;夹一筷子提前腌制好的萝卜丝、猪肉或番薯放在铁模中间,堆成一个小山模样;再舀一勺米浆覆盖所有材料,持铁模下入油锅。吱地一声响,米浆、萝卜丝、猪肉、番薯在热油的包围中,逐渐成熟,一分钟左右,给灯盏糍粑翻个身,再炸一小会,等糍粑颜色微黄,就可以捞出放在锅边的铁丝架上控油。油沥干后,就可以趁热吃了。

艾糍

俗话说:清明前后吃艾糍,一年四季不生病。

艾糍:在客家人的餐桌上,艾草可算是一种常见的食材。每到春季,田头水边就会长出一丛丛艾草。将糯米蒸熟之后拌入艾叶一起舂成米膏,在中间包些花生或芝麻馅,团成一个个绿绿的小粑粑放进锅里蒸熟,这就成了有名的客家美食——艾糍。

每至端午节之际,人们总是将艾置于家中以避邪,秆枯后的株体泡水熏蒸以达消毒止痒,产妇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传统药性理论认为艾叶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等作用。现代实验研究证明,艾叶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镇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镇静及抗过敏作用;护肝利胆作用等。艾草可作艾叶茶、艾叶汤、艾叶粥等食谱,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吃一口艾糍,口感柔软,甜糯弹牙,豆沙慢慢地流出来,细腻、香甜,齿颊之间那种芳草的芬芳,让你觉得把春天含在嘴里,一时还舍不得咽下。

黄糍

黄糍客家人的传统特色美食,是用山上的黄糍树(也称灰水树)、稔子树等的树枝烧成灰后,用木桶等农家原始工具过虑成灰水,再加入糯米粉搅拌而成的地道美食,品尝有清涩回甘的味道。

黄糍的原料主要是糯米、碱水,以及馅儿。糯米用水泡两三个小时,直至用手可以搓烂时,便可以捞起来,沥干水分后打成粉。碱水可以到市场上买,也可用过滤后的灰水代替。烧开的碱水缓缓地倒入糯米粉堆中,并不停地用筷子搅和,待糯米粉和碱水搅拌均匀后,使劲反复揉搓成团,揉搓得越足,黄糍吃起来越有劲道。而馅儿则是根据个人喜好而定,较为经典的是瘦肉、冬菇、笋干、木耳切成丁炒熟,或者用萝卜切丝炒肉。

黄糍的吃法很多,可以蒸着吃,也可以炸着吃,甜咸随个人的口味。

九龙豆腐

提起九龙豆腐,相信英德人都不陌生。

英德九龙豆腐以鲜、嫩、滑而著称,由九龙镇产的优质黄豆和天然山泉水加工而成。外表白而不亮,细若凝脂;摸起来嫩而不滑,放在手里晃而不散,弹性十足;滚汤时久煮不碎,放入口中,口感清鲜柔嫩,唇齿留香,深受广大食客的喜爱。

观之白而不亮,细若凝脂;摸之嫩而不滑,托于手中晃而不散,富有弹性;掷于汤中波浪不惊久煮不碎;入口,则清鲜柔嫩,细腻醇厚,满口留香,九龙豆腐令人回味无穷,终生难忘。

九龙豆腐好吃,一方面是因为做豆腐用的水,是没有受到一丝污染的山泉水,并且碱性较大;另一方面是九龙豆腐的制作工艺,在压水的流程中,采用大木桶,成型的豆腐可以用筷子夹起不碎,即使在锅里煮很久也不会烂,这是九龙豆腐的一大亮点。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46858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