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戏的产地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其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并因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皮影戏。
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老北京人都叫它“驴皮影”。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西汉,兴于唐朝,盛于清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在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天水等地农村,这种拙朴的汉族民间艺术形式很受人们的欢迎。皮影戏中的平面人偶以及场面景物,通常是民间艺人用手工,刀雕彩绘而成的皮制品,故称之为皮影。在过去还没有电影、电视的年代,皮影戏曾是十分受欢迎的民间娱乐活动之一。
华县皮影戏是我国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的,华县是华州区的别名,华县皮影是中农过出现最早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在广中东部华州一带十分流行,最早起源于汉代,在唐宋时期发展成熟,清末民初时最为鼎盛,是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
华县皮影出自什么地方
在《中国影戏史略及现状》中记载:世界影戏源于中国——中国影戏源于陕西,而华县是陕西皮影重要的发源地之一。在清代,华县皮影戏无论是在演技、唱腔还是在剧目、雕刻技巧等方面都达到了鼎盛,皮影班社更是多达二十余家。
华县皮影戏的唱腔分为“时腔”和“老腔”两大类,“时腔”的剧目多以爱情戏为主,还唱腔委婉细腻,十分动人,而老腔的剧目则多以楚汉故事为主,唱腔粗犷激昂,唱到高潮的时候甚至全台演员会一起吼叫,因此也被称为“满台吼”。
华县皮影戏的特色
华县皮影用料讲究,做工精细,主要以秦川牛皮为原料,经过刮、磨、刻、染、熨、缀等20多道工艺精雕细刻而成,服饰、道具等栩栩如生,造型古朴典雅,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极具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