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帝王会在天坛祭天,通常是在哪一天祭天的?


一般是在冬至日根据黄历选择一个吉时来祭天的。至祭天盛于唐宋,明清间更为隆重尊崇,并且逐渐流传至民间,演变为鼕至祭祖的传统习俗,称为“祭”或“拜”。无论是官方祭天还是民间祭祖都表达了向上天祈求风调雨顺、丰衣足食的朴素愿望。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敬天法祖”的信念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敬天法祖”的信念。在远古先民眼中,天地孕育万物,是至高无上的神,祭天仪式是人与天交流的一种形式。中国古代帝王自称“天子”,他们对天地非常崇敬。历史上的每一个皇帝都把祭祀天地当成一项非常重要的政治活动。 历代,天子亲自主持仪式,祭祀天堂的祭坛一般是圆形的,这意味着天堂是圆的。在仪式上,人们必须朗诵祭品,演奏优美的音乐,焚烧祭品,以显示人们对上天的贡献的回报。

关于天坛的建筑,很多人已经研究得很透彻了,艺术方面在此就不再赘述

关于天坛的建筑,很多人已经研究得很透彻了,艺术方面在此就不再赘述。下面要说的是它几个较为特别的地方。

首先说的是帝王为什么要建天坛?为什么要祭天?我们中华民族是个智慧的民族,早就知道“天人合一”的大道了。这个大道,儒家讲,道家讲,释家讲,现在整个世界都在讲。我们讲“天人合一”,首先必须讲天,但天究竟是什么?天就是自然界,是一切生命之源,也是一切价值之源。

易传》用干、坤二卦代表天、地,这便代表了自然。“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之大,具有无限性、永恒性,天可称之为父,天有四德,即元、亨、利、贞。天地之道是生成的原则,人之道则是实现的原则,二者缺一不可,在这一点上,天、地、人得到了真正统一。其实,人与自然界本来就是统一的,不能分离。人类离了自然界,还有什么生命?自然界离了人类,还有什么意义?

天有天之道,地有地之道,人有人道。天之道在“始万物”,地之道在“生万物”,那么,人之道又是什么?在天地万物之中,人应该负有一种神圣的使命。古人为什么要祭天?就是提醒人们要“顺天时、合地理”,要与自然和谐相处。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天确实有一种神圣性,人对天应该有一种敬畏感,这一点在宗教情感里得到了非常程度的表现。

人间的帝王要在天帝面前俯首称臣,要对天帝表示尊敬,必须有一定的礼仪和供奉

人间的帝王要在天帝面前俯首称臣,要对天帝表示尊敬,必须有一定的礼仪和供奉。皇帝是天子,就必须要与上天保持密切的联系,这样祭天就成了皇帝与上天对话的一个平台。在这里,帝王得到上天的授权来统治万民,并传达上天的意志。所以,与上天对话,是皇帝义不容辞的神圣责任。而皇帝与上天对话的方式就是各种祭祀活动。即使今天,人们站立在圆丘中央仰望苍穹,也会感觉到与天堂的接近。

开朗宏阔的空间背景,级级升高的祈年殿和圆丘,使天子与天帝之间建立起了沟通渠道,他们能够穿越遥远的距离,听到彼此的秘语。皇帝既是受命于“天”,又必须是当“运”的兴盛者。所以,当中国人跪下来恭听最高指示时,总会听到这样的开场白:“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根据明清两朝史料记载,明清两朝每年冬至日的圜丘祭天,继承古代郊祀最主要的形式,礼仪极其隆重与繁复;具体正月上辛日,皇帝要到祈年殿举行祈谷礼,祈祷皇天上帝保佑五谷丰登;四月吉日至圜丘举行雩礼,为百谷祈求膏雨;冬至,至圜丘举行告祀礼,禀告五谷丰登,感谢上天。

据史料记载,有正式祭祀天地的活动,可追溯到公元前两千年,尚处于奴隶制社会的夏朝。中国古代帝王自称“天子”,他们对天地非常崇敬。天坛是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仿南京形制建天地坛,合祭皇天后土,当时是在大祀殿行祭典。

扩展资料:

天坛称为祭天的场所,按照《易经》的说法,东南方向是皇宫的巳位,是至阳之位,是太阳光线最充足的方位,当然也就是建造祭天之地的最佳场所了。所以天坛就被古人选在了北京城南中轴线靠东一点的位置。

清廷入关后,一切仍按明朝旧制。乾隆时期,国力富强,天坛也大兴工程。乾隆十二年(1747年),皇帝决定将天坛内外墙垣重建,改土墙为城砖包砌,中部到顶部包砌两层城砖。内坛墙的墙顶宽度缩减为营造四尺八寸,不用檐柱,成为没有廊柱的悬檐走廊。经过改建的天坛内外坛墙,更加厚重,周延十余里,成为极壮丽的景观。天坛的主要建筑祈年殿、皇穹宇、圜丘等也均在此时改建,并一直留存至今。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皇帝祭天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46222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