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时的西羌是现在的哪

任良韵2023-04-09  41

汉初,生活在青海地区的羌族游牧部落有数十个,羌人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主 要从事狩猎及原始畜牧业和农业生产。因北方匈奴强大,故河湟羌人臣服于匈奴。原居河西走廊的月氏人遭匈奴攻击后被迫西迁,少部分逾祁连山南迁到湟水流域与羌人杂居,史称湟中月氏胡。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 汉武帝遣将军李息、郎中令徐自为率军镇压河湟羌人起义,汉军深入河湟,西逐诸羌,并置护羌校尉,统领河湟羌人事务(见李息、徐自为平羌)。神爵初,汉宣帝遣后将军赵充国镇压青海先零羌等羌人,汉军采取打击先零、安抚罕· 羌的策略,使羌人归附,置金城属国,安置降羌。汉军在湟水流域罢骑屯田,扩大了金城郡的属县,使河徨地区纳入西汉的郡县体系之中。(见赵充国平羌、赵充国屯田)

汉平帝(公元前1-公元5年)时,王莽在今青海湖周围的广大地区设西海郡 ( 治龙夷,今青海海晏县三角城 ), 强行迁徙内地刑徒和百姓赴西海地区居住,引起了人民的强烈不满。王莽末年,西海郡因羌人反抗而废弃。

东汉时,青海地区的羌人多次参加反抗东汉统治阶级的起义,朝廷在今青海地区设置的郡县极不巩固。 东汉时的羌汉战争前后持续了100 多年,声势浩大,给统治阶级以沉重打击,统治根基为之动摇,羌汉人民也作出了巨大的牺牲。献帝建安中(196-219 年),东汉在湟水流域新置西平郡 ( 治西都县,在今西宁市 ), 领4县,加强了对青海东部地区的控制。 (见东汉羌人大起义)

两汉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中央集权国家的巩固,民族间的交往和联系趋于频繁。接连不断的羌汉战争使许多羌人被迫内迁、西迁和南迁,大批内地汉人通过从军、屯垦、任官、移民等形式进入或长住于青海地区,民族间交错杂居的局面逐步形成。两汉在青海东部湟水、黄河两岸实行军屯或民屯,并逐步扩大屯田规模,戍卒和内地移民把较先进的生产耕作技术、生产工具和作物品种等不断带人青海地区,使这里的农业生产出现了使用铁器、施行农田水利等现象,这是青海农业发展史上的进步 (见曹凤屯田、侯霸屯田、上官鸿屯田、马续屯田) 。两汉时,青海水陆交通得到开拓性的发展。羌汉战争中广泛使用木车,黄河、湟水上出现古渡、桥梁。东西横穿青海境内的羌中道 (亦称青海道), 是丝绸之路的组成部分,当通向西域的河西走廊被阻隔时,便可绕道羌中道,使中西交通仍然畅通。邮驿事业开始得到发展,西汉时青海出现当地最早的邮亭,驿路东通金城 (今甘肃兰州西), 西通环海,北连河西,南至黄河流域 (见汉代河湟邮驿) 。在河湟地区交通线旁的高山上和环湖地区建有障亭燧,一有军情,烽火相通,在军事活动中发挥着神奇的作用。

经过汉武帝的打击,先零羌移居到西海、盐池地区。汉武帝逐渐迁徙汉人军民充实河西的空地。后来到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0年),又设置了金城郡,治所在允吾(今甘肃省永靖西北),原护羌校尉所辖的领地全部归属金城郡。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45290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