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500万年前,孙悟空大闹天宫,用金箍棒把天戳出了一个大洞,时常有石头从天上掉到人间,女娲娘娘很是着急,想炼就五彩神石把天补上。于是,女娲就驾着祥云,四处寻找补天神石。
这一日,她驾着祥云来到龙山地界,看到一处山青水秀,植被丰富的地方,于是降下祥云,化作一个老太太,唤来土地询问。土地告诉女娲娘娘,此处叫北上涧(山东日照莒县龙山镇),脚下这个地方叫黄泥沟。
只见流水潺潺,云雾缭绕,绿水环绕之处,有两块巨大的石头,正是补天神石。此时的女娲娘娘已经驾云飞行一天了,又累又渴,就顺势坐在神石上休息。一不小心,兜里的一个桃核滚了出来,只见这个桃核入土即疯长,一会儿开花结果,大大的桃子压弯了枝条,女娲娘娘顺手摘了一个,咬了一口,甘甜如蜜,此时一阵秋风吹来,女娲娘娘顺口说秋风蜜,这就是秋风蜜的由来。
吃完桃子,女娲娘娘顿时力气倍增。于是用红菱系住两块大石头,念动咒语,说声走起,用三尺红绫担起了两块大石头,一块足有数万斤,轻飘飘地往西走,边走边欣赏风景。很快来到了村西,这时碰到一位老翁,老翁就问:“你担这个大石头干什么”女娲娘娘笑而不答。又往前走,遇见一位老妈妈,老妈妈问:“这担石头这么重,你用这么细的红绫撑住了?”话还没有说完,只听“轰隆”一声,大石头落地了,再回头一看,只见大石头,担石头的老太太一溜烟上了北山。
从此,北山上云雾缭绕,只要山顶戴帽,长虹在山腰出现就下雨,因此北山又叫云蒙山。大石头落地后一块化化作老妈妈石,至今还在山上。石下有个洞叫乌云洞。一块化作金銮殿石。在金銮殿石旁,出现了一座庙宇,这座庙,名唤老母庙,在山下有个清泉,水是从乌云洞流出的,无论天有多旱,都是流水潺潺,因此人们叫它“神泉”。
清朝道光十三(1833)年,天突降大雨,大雨过后瘟疫横行,大批的人一病不起,有一过路的病人,口渴喝了神泉的水,第二天病就好了,一下就传开了。人们不论远近,都到这里取水,喝了神泉之水就好了。一时间庙里香火鼎盛,从早到晚香客不绝,每年三月三逢庙会,那是人山人海,做买做卖,说书的唱戏的都有,热闹非凡。
后来,由于香客不注意,引起了火灾,庙宇烧毁倒塌,从此没落。由于山上树木烧死,下雨引发泥石流,把神泉也填平了,后虽经过挖掘,出水量也小多了。到现在只有乌云洞还在静静的等候着八方游客,现在人们仍称它为老母洞。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可是我要说,山有树则灵。没有树,就没有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哪还有灵气
灵山老母(青霄元君)是中国道教高级别女神之一,全称为福慧圆满大慈大悲灵山老母,俗称灵山老母,灵山娘娘,灵山老母菩萨。民间传说老母为佛道双修,一般称为灵山老母菩萨。有传说白娘子白素贞是其门徒,其信仰远至东北、美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方。关于老母说法主要有“青海说”和“山东即墨”两种身世:
(一)青海说: 中国青海省湟中县鲁沙尔四周的山麓就像一朵盛开的八瓣莲花,因此,被称为“莲花山”。据传宋朝有位女仙于农历六月十九在此修仙成道名为一枝花,虽为道家神仙也示现为佛教的菩萨相。于千百年间常显圣护持一方民众,降妖捉怪,寻声救苦为众生治病救难,渡化有缘人。十分慈悲灵验。青海人俗称灵山老母菩萨,供奉于当地城隍庙等很多寺院。至今香火鼎盛,有求必应。 灵山老母菩萨
有诗赞:
青海圣地莲花山 灵山老母乘道船 清净庄严无以比 普渡众生誓愿先
行医救苦渡劫难 化尽因果宿世缘
莲花手印降妖魔 一杆拂尘三界安
佛道双修弘正法 惩恶扬善天地间
咒语:灵山老母来帮忙 求药问诊
莲花山
(二)山东说:
圣母殿主神青霄元君,亦称灵山老母,据明万历年间祭酒周如砥所记,万历年重修灵山祠时,掘得元君遗壳,并一石碑。《元君碑记》载,周元王五年,招远女子王氏,童养于即墨金门姑母为媳,貌甚丑陋,朝打暮骂,不得安宁,元君初无怨色,一日汲水于山之东,遇仙人点还其真容,于四月十五日这天登山顶,坐化于大石之上,得仙为“青霄元君”。后人遂立祠祀之,并以四月十五日为灵山庙会日。
灵山,原名零山,又名灵芝山,均因其形而得名,后因香火之盛,称之为“灵山”,素以“钟灵毓秀、人杰地灵、仙山圣母”而闻名遐迩。整个山由三个山包自东而西排列而成。灵山座落在即墨城北10公里处灵山镇之南。海拔154.6米,东经127°27',北纬36°32'。204国道沿山脚下穿过,是青烟、青石两条公路干线之间的制高点,又是城北屏障。 灵山山上山下,树木葱茏,风景秀丽,实为旅游胜地。晴日,登望海石,东南而望可观大海;阴霾天气,山顶云缭雾绕,聚而不散,称作“灵山戴帽”。春秋时节,百鸟翔集,盘旋欢叫,时有全身赤红的“火狐狸”穿跃林间。 灵山不惟自然风光秀丽,且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庙宇建筑别具一格,且规模宏大壮观。更有许多灵山圣母的传说穿插其间。 寺庙外围墙壁上的灵山老母图
灵山庙宇相传创建于周元王5年,即公元前471年,唐朝及明朝万历年间,经过了两次大的修复。自清朝道光、咸丰年之后已毁败,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复重修复扩大至今日规模。修复后的灵山庙宇计有圣母殿、眼光殿、疹痘殿、送生殿、催生殿、百子殿、泰山老母殿、无生殿、龙王殿、耳光殿、三神总殿、十八只手殿,以圣母殿最大也最富丽堂皇。 灵山有十大景观: 青霄遗壳:在西山之巅。 酆都城:在西山半坡之阴,远视周石如墙,近视散乱无纪,西南门一石最高,俗称鬼王。 聚宝盆:在山前。 望海石:圣母殿之左,有石高不盈丈,晴日,登石可观大海。 黑虎泉:位于西山西北麓,据传当年有虎引道而掘得此泉。 仙人洞:在东山之西腰,高可坐,阔容三四人,当地人相传风雨不入其中。 玉女盆:在西山西半峰,有石高及背,石面有水一泓,盈盈无源,旱涝不减不溢,长年不竭,相传可洗目疾。 扁担眼:东山东麓,石崮上一窟仅容伸进一手,其水不减不溢,以毛巾拭之,须臾水满如初。传为二郎 担山时,扁担一插所致。 孙膑牛迹:西山之西,有牛迹宛然于石面上,相传为孙膑独角青牛所踏之处。 铁耙齿:东山峰石面之上,有一石长出,形似耙齿。 新开辟聚仙洞一处,内有送子观音、八仙过海、哪吒闹海等景观。
通过查询相关资料显示,即墨灵山老母庙现在开了。由于疫情的原因导致,即墨灵山老母庙关闭了半年之久,截止到2022年7月22日,即墨灵山老母庙属于低风险地区,已经开放游玩了。即墨灵山老母庙又名灵芝山,位于即墨城北10公里处,海拔154米,因形如灵芝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