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影是一种很奇怪的感受。面对荧幕,明明知道是虚幻被欺骗的,但观众都愿意相信它的真实,相信它带给自己的感动。于是,感觉成为评判一部电影好坏最直观的标准。
看完《破风》,我的感觉就很好。像跑了一次酣畅淋漓的10公里,运动后大脑分泌的吗啡肽带来的舒爽的感觉,游走全身。
怎么一个爽子了得。
没错,我喜欢的那个林超贤又回来了。林超贤自《激战》后跟彭于晏之后的再度合作,推出的一部优秀体育题材电影。从《翻滚吧阿信》的体操到《激战》的拳击到这部《破风》的自行车运动,华语电影中为数不多的体育励志电影从众多故事电影中脱颖而出,就犹如竦身一抖的汗水,凌厉中显得卓尔不群,阳刚气十足。也惊喜的发现,华语电影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港产电影为代表末落后,这几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重新复苏,已经迈步走在亚洲电影的前列。
《破风》的电影并非十全十美,感情故事情节较《激战》而言稍显单薄,男女兄弟母子之情的处理老套,稍微点水轻浮,人物之间没有明显的矛盾性格对立,故事编排变化起伏不大,新鲜感会随着电影的深入慢慢散失,比赛的紧张感到后期有些重复,但电影还是能打90分的高分。这部体育电影在世界相同自行车题材的电影中质量和影响都能排名第一,附加题做对,加10分。
《破风》老虎影评中今年第一部满分华语电影。强烈推荐观影。
推荐的理由有三个:
一是认真。林超贤本身就是一个自行车运动爱好者,所以在电影中观众能看到真实表现自行车比赛感觉,演员们接受专业指导训练,几位主演每天的职业自行车训练长达十几个小时,我们能从演员小麦色的皮肤和有线条的肌肉中看出演员和导演的认真。
《破风》在起拍之前就延长筹备电影时间,在剧组高雄大本营的2000平米库房中,此次有关自行车及装备的赞助品牌多达超过20家,有超过四百多部职业比赛单车和1404个专业车手参加拍摄。
电影《破风》为了达到最佳拍摄效果,该片拍摄跨越数地取景于中国大陆、台湾地区、韩国、意大利、内蒙古腾格里沙漠、上海数地。跨越将近20000公里。窦骁在欧洲骑行的画面,剧组每天都需要开车四个小时到达阿尔卑斯山区拍摄。
二:电影有完美的音乐和画面。
本片从头到尾全部是原创的配乐,每首配乐都是为电影情节量身定做。随着电影比赛的逐步紧张,音乐也波澜起伏,非常好的烘托电影气氛同时还不抢戏,影片在配乐上使用了大量的交响乐流行乐,音乐气势磅礴,也有接地气流行元素,声效部分关键时刻助燃了电影的激情沸涌。
电影并没有采用现在滥用的3d拍摄,但高清晰的摄像和完美的画面组合让祖国大地秀美河山尽收眼底,一部好的体育片一定是一部好的风光片,运动后汗水洗虐的心灵让眼中的景色更加美丽。而自然风光的旖旎让人更有一种室外锻炼的冲动。大漠高山,风光田园,碧海蓝天,清风祥云,在天与地的交界线,一众车手的风驰电掣,狂奔暴骑,达到人与自然,观众与电影最好的交融。
和观看体育比赛不同,一部体育片电影需要导演以强大的电影视觉效果和剧情安排来展现体育比赛紧张惊险不可预知结果的独特魅力,导演调度画面优秀剪辑让观众在运动员和旁观者视角中来回从容切换,带给观众完美观影体验。这需要这类电影比一般故事片更高超的动作表现能力和视听张力,一般导演不愿意尝试体育片,不是不想还是不能。
在《破风》电影中,电影背后的制作者们用高速拍摄,航拍,跟拍,慢镜头,头部摄像机,第一视角等拍摄手法,与特效技术的完美融合,两个小时电影的整体节奏始终快速而紧凑,亦保证了观影全程的持续无尿点
三:感觉。
《破风》电影的整个观看过程中,一直能带给观众耳旁呼啸的风声,一种血液喷张追求速度的感觉就麻酥酥的从大腿传导到脑部,让人血压升高,不由自主的战栗起来,这就是极限运动带给我们的快感,一如这部电影给我们的感觉。
我有一个机长朋友也是自行车狂热爱好者,和他聊起自行车运动,极限爬坡,通宵骑行,他对自己的体重控制在公斤,对速度的要求精确到分钟米,对心率呼吸把握到个位数。他看这部电影,一定会比我们感触更深。我们大部分观众虽然不了解自行车运动,但一样会在观看《破风》这部电影中受到感染,而这种体育电影带来的感动更是与其他电影不同,这是人对积极事物向往的一种本能。体育也是人类遗传基因中和生存息息相关本能。人类的祖先,跑过追他的老虎逃生后在大树上看着远方的风景,心跳加速后的兴奋会让他下次跑得更快。
这是勇敢的感觉,这是生存的感觉。
而开过飞机的朋友能体会,大地扑面而来或仰头飞离。跑步的人知道,最后筋疲力尽的冲刺,风声在耳后刮过,心脏已经要夺胸而出;在滑雪中看着地面的参照物飞速的从眼旁划过;打羽毛球扣杀,球与球拍接触时超音速的嘶叫。这就是我们追求的速度感。在电影中,自行车骑行的速度超越了一般人的20迈30迈,而达到70迈80迈,速度感在荧幕中扑面而来,紧张感中拍出了汗水,热血、激情与气势,更拍出了体育电影独特的现场感、竞技感、运动感,让每一个观众观看完电影都有一种投身自行车运动的冲动。
这是速度的感觉,这也是超越的感觉。
《破风》虽只是一部电影,但这部电影带给观众飞一般的感觉,电影带着我们破风骑行,追求勇敢自由的心与电影主人公一起跳动。这也是我给这部电影打满分的最重要的原因。
这是破风手的名言,也是《破风》上映前的宣传口号。
这是一部讲述单车公路赛角逐的电影,
一部全程让你肾上腺素狂飙、强烈释放着青春荷尔蒙激情的电影。
所谓破风,是自行车比赛中的一个专业术语。冲线是关键,破风是前提。
单车比赛中,“破风手”负责为车队主将“冲线手”挡风阻、卡车位,为冲线手在冲刺前保存体力、创造最有利的冲线环境。
仇铭(彭于晏饰)和邱田(窦骁饰),原本都是炫光队郑知元(崔始源饰)的破风手。三人的完美配合下,战胜对手无数,尤其是劲敌幽灵队。
然而,当郑知元以胜利者姿态站到领奖台上时,仇铭和邱田意识到王者只有一人,破风手难有出头机会。
于是,他们开始争夺冲刺手位置,为了赢,却搞乱了自己。
当仇铭和邱田重新意识到团队之价值、不再为冲线手之位而争夺时,他们终于超越极限、找回自我与初心,划破逆风,同伙伴以及自己,握手何言。
影片开头,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龟兔赛跑,为何第二次兔子依然输了。
接近结尾处,给了答案——兔子之所以没有赢是因为它想通了,兔子的强项本来与乌龟不一样,与其跟乌龟争,倒不如把自己的强项发挥到极致。
兔子和乌龟,各有各的使命和任务,没有必要,在同一方向和领域竞争。
电影中最后一场比赛,仇铭(彭于晏饰)在最后100米,让邱田(窦骁饰)做冲线手,角色互换,自己甘愿做破风手。
仇铭本身,就具备极佳的冲线手能力。而邱田,最大的优势在于耐力而非爆发力。一个车队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劣势。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极致,才是自己真正的价值所在。
自行车赛事中,基于团队整体考虑,破风手,注定只能用作铺垫的。车队的破风手,仿佛注定为冲线手而生。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正如不是所有事,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收获自己想要的一切。我们的生活中,有多少人,在自己根本不擅长的领域去和别人争,却选择性忽视自己本身得天独厚的优势。
成功的模式并非只有一种,破风手的默默付出和无惧前行,谁能说不是成功的一种呢。
每个人的能力都有边界和上限,取是能力,舍是境界。我们都必须诚实的面对自我,学会取舍。
这是电影《破风》中,我最喜欢的一句台词。
这是郑知元提醒仇铭的话,在我看来,用在邱田身上,才是最好的写照。
影片中的邱田,或许,最贴近大多数追梦者的形象。
他虽有一定的实力,却没有仇铭过人的天赋;
他苦练无果于是铤而走险,被胜利的渴望冲昏了头脑,
他为了赢,开始注射利于突破心率的药物,为了实现目标而不择手段,
风光一时,却在一次赛后被检测出来并曝光,
于是,丢掉了尊严,荣誉不再;甚至,一度迷失了自己。
几次大起大落之后,他终于想清楚了,自己该走怎样的路,
他犯错之后,选择重新站出来面对世界、直面自己,最终找回初心和骑车之乐趣。
他走错了路,开始诚实的面对自己,于是选择用时间去沉淀、磨练自己,
用两年的时光,训练十万公里来突破心率极限,默默积累着,不再急功近利。
关于梦想,关于成长,很多人都曾跑着跑着,就忘了自己当初为何而出发;
有时,因为太想赢,而乱了阵脚,忘了初衷,丢掉了曾经那份诚挚的热爱和初心。
电影行业中,少有人敢碰竞速题材。
前有《激战》,后有《破风》,再到《湄公河行动》,导演林超贤近年来的每一部影片,都在挑战自己。他的作品,着力于人性与故事。他敢于挑战冷门题材,总能使观众眼前一亮。
他是一个,“对自己狠,对剧组狠,对演员更狠,逼到绝境,为的就是拍出比预想中更好效果”的导演。
网易娱乐曾评价他,“一年一部卖座佳片,以一个破风手的姿态接连捧出张家辉、谢霆锋等一众影帝”。
《破风》从前期的剧本,到后期的拍摄、制作,难度高、风险大,对演员的挑战也额外高。
电影开始的城市比赛拍摄了三天,山地比赛拍摄四天,最难的沙漠戏则拍了六天。
辗转全球6个地区(内地、台湾、上海、韩国、意大利、腾格里沙漠),主创骑行117900公里,剧组工作人员达200至400人,动用400多台单车,出动17台摄影机,横跨10个城市取景。
阳光、轻松、热血、激动。
片尾的那行字,“献给所有为梦想不断打拼的你”,看完,热泪盈眶、热血沸腾。
追梦过程中,我们都有过收获的喜悦以及落败的失落,
但,请你,不忘初心,别忘记当初自己究竟为何而出发。
正如影片中所说,
真正的强者不是从不失败,而是从不妥协。
梦想永远不会逃走,逃走的永远只会是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