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尖放血在什么位置 快来看看

威海石岛2023-04-09  64

1、耳尖位置在耳朵最上端,取穴时要端坐在椅子上,或者侧伏体位,选取耳廓最上方尖端部位,这里一个一个穴位耳尖穴,用三棱针,针炙针或者注射针头,剌络针剌出血,针刺之前用百分之七十五的酒精消毒,反复揉按耳尖部位,使其充血,然后快速针剌,挤压出血,每侧以三至五滴为宜,一般需要一至三次可以治愈。这种放血疗法可以治疗高血压,头痛,麦粒肿,腮腺炎,结膜炎,牙疼等疾病。

2、耳尖放血疗法要注意适应症和禁忌症,这种治疗方法一般需要年龄在十七到七十岁,比较适合中医上所说的肝阳上亢症状,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血热症状。这种疗法不适合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使用,身体非常虚弱的患者,或者有出血倾向的患者也不适合,另外肝肾和造血系统有比较严重的原发性疾病的患者也慎用,有精神疾病的患都最好也不要用。

3、耳尖放血疗法简单安全,适用症广泛,治疗费用低,自己在家也可操作,但是自己进行操作时一定要注意选准正确位置,做好消毒工作。有条件的话,最好到医院由专业医生操作,希望这个流传千年的传统医疗方法能为更多的患者带来健康,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熟悉和了解这简单易行的治疗方法。

目录1 拼音2 英文参考3 概述4 经外奇穴名·耳尖 4.1 拼音4.2 代号4.3 耳尖的别名4.4 出处4.5 耳尖穴的定位4.6 耳尖穴取穴方法4.7 耳尖穴穴位解剖4.8 耳尖穴的功效与作用4.9 耳尖穴主治病证4.10 刺灸法4.11 耳尖穴的配伍4.12 特效 *** 4.13 文献摘要4.14 耳尖穴研究进展 4.14.1 治疗眼病4.14.2 对青光眼眼压的影响4.14.3 对膈神经放电的影响4.14.4 耳尖放血对高血压肝阳上亢证大鼠血清NO的影响 5 耳穴名·耳尖6 经穴别名·耳尖 6.1 率谷穴的别名6.2 出处6.3 穴名解6.4 特异性6.5 所属部位6.6 率谷穴的定位6.7 率谷穴的取法6.8 率谷穴穴位解剖 6.8.1 层次解剖6.8.2 穴区神经、血管 6.9 率谷穴的功效与作用6.10 率谷穴主治病证6.11 刺灸法 6.11.1 刺法6.11.2 灸法 6.12 率谷穴的配伍6.13 文献摘要6.14 率谷穴研究进展 6.14.1 治疗偏头痛6.14.2 治疗中风偏瘫6.14.3 治疗眩晕 7 参考资料附:1 古籍中的耳尖 1 拼音

ěr jiān

2 英文参考

EXHN6 [中国针灸学词典]

Shuàigǔ GB8 [中国针灸学词典]

ěrjiān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EXHN6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HX6、7i(耳穴)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ear apex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耳尖:1.经外奇穴名;2.经穴别名;3.耳穴名。

4 经外奇穴名·耳尖

耳尖为经外奇穴名(ěrjiān EXHN6)[1][2][3]。出《针灸大成》[1]、《奇效良方》[2]。在耳郭的上方,当折耳向前,耳郭上方的尖端处[3]。有清热祛风,解痉止痛的作用。主治目赤肿痛,目翳,偏正头痛,颜面疗疮,高热,急性结膜炎,目翳,角膜炎,沙眼,麦粒肿,咽喉肿痛等。

4.1 拼音

ěr jiān

4.2 代号

EXHN6

4.3 耳尖的别名

耳涌(《刺疔捷法》)。

4.4 出处

《针灸大成》:在耳尖上,卷耳取之,尖上是穴。

4.5 耳尖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耳尖穴在耳郭的上方,当折耳向前,耳郭上方的尖端处[3]。

在耳区,在外耳轮的最高点[4]。

耳尖穴位于耳廓上端,卷耳取之,尖上是穴(《奇效良方》)[1]。

耳尖穴位于耳区,在外耳轮的最高点[2]。

经外奇穴——耳尖穴的位置

经外奇穴——耳尖穴的位置

4.6 耳尖穴取穴方法

正坐位或侧伏坐位,在耳郭的上方,当折耳向前,耳郭上方的尖端处。

正坐或侧伏位,折耳向前时,于耳郭上方的尖端处取穴[4]。

快速取穴:坐位,将耳郭折向前方,耳郭上方尖端处即是耳尖穴[5]。

4.7 耳尖穴穴位解剖

耳尖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和耳郭软骨。分布有颞浅坳、静脉的耳前支,耳后动静脉的耳后支,耳颞神经耳前支、枕小神经耳后支和面神经耳支等。

4.8 耳尖穴的功效与作用

耳尖穴有清热祛风,解痉止痛的作用。

耳尖穴位于耳郭最高点处,常采用放血疗法,多用于治疗实热性头面五官病[6]。

4.9 耳尖穴主治病证

耳尖穴主治目赤肿痛,目翳,偏正头痛,颜面疗疮,高热,急性结膜炎,目翳,角膜炎,沙眼,麦粒肿,咽喉肿痛等。

耳尖穴主治目赤肿痛,目翳,偏正头痛等[1]。

耳尖穴主治目赤肿痛、目翳、偏正头痛、颜面疗疮、高热、急性结膜炎、沙眼、麦粒肿等[2]。

耳尖穴主治头面五官病:偏正头痛,目赤肿痛,目翳,麦粒肿,咽喉肿痛[4]。

常采用放血疗法,多用于治疗实热性头面五官病[4]。

4.10 刺灸法

一般直刺0.1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2][1]。

直刺0.1~0.2寸,局部疼痛;或用三棱针点刺挤压出血[4]。

注意:针前要严格消毒耳部,以防感染[4]。

4.11 耳尖穴的配伍

耳尖配攒竹、风池、光明、合谷、委中、关冲、印堂,有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主治急性结膜炎,目赤肿痛,麦粒肿。

耳尖配百会、四神聪、头临泣、听会、风池、光明,治眼病[4]。

耳尖配太阳、合谷,治偏头痛[4]。

耳尖配后溪、肝俞,治麦粒肿[4]。

4.12 特效 ***

用拇指和食指用力挤压耳尖穴,早晚各1次,每次100下,能防治麦粒肿[5]。

4.13 文献摘要

《针灸大成》:治眼生翳膜,用小艾炷灸五壮。

《银海精微》:患眼偏正头痛,灸百会一穴,神聪四穴,临泣二穴,听会二穴,耳尖二穴,风池二穴,光明二穴,太阳二穴……

《针灸经外奇穴治疗诀》:耳尖……主治沙眼、眼有翳膜。灸五壮。目疾久不愈,眼红肿者可刺血,宜灸七壮,不可多灸。

《针灸学简编》:眼生翳膜,总性结膜炎,喉痹,麦粒肿,高热。

4.14 耳尖穴研究进展4.14.1 治疗眼病

耳尖放血治疗麦粒肿105例、结膜炎64例、霰粒肿36例,均有活血消肿,缓解疼痛的作用,并能促进疤痕及结节吸收。

4.14.2 对青光眼眼压的影响

实验显示,耳尖放血对青光眼患者房水流畅系数的改善有明显作用,能降低眼压,缓解症状,保护视力[4]。

4.14.3 对膈神经放电的影响

电针家兔“耳尖”有显著增加膈神经放电频率和振幅的作用,但随窒息加重或延长,这种作用维持时间有依次减弱和缩短的现象。提示电针耳尖改善呼吸状况宜尽早 *** 为好。[4]

4.14.4 耳尖放血对高血压肝阳上亢证大鼠血清NO的影响

耳尖放血疗法可以通过影响血中NO的浓度,进而调节血压,达到治疗高血压肝阳上亢证的目的。耳尖放血合氨氯地平组疗效显著高于耳尖放血组,说明耳尖放血与西药有协同作用。[4]

5 耳穴名·耳尖

耳尖(ěrjiān HX6,7iear apex)为耳穴名[3]。在耳郭向前对折的上部尖端处[3]。主治发热,高血压,急性结膜炎,麦粒肿,痛症,风疹,失眠等[7]。

6 经穴别名·耳尖

耳尖为经穴别名[1][2]。即率谷穴[1][2]。《银海精微》:“耳尖穴,即率谷穴。”

穴位 率谷 汉语拼音 Shuaigu 罗马拼音 Shuaiku 美国英译名 Chains of Valleys 各

号 中国 GB8 日本 8 法

国 莫兰特氏 VB8 富耶氏 德国 G8 英国 G8 美国 GB8

率谷为经穴名(Shuàigǔ GB8)[8]。出《针灸甲乙经》。《银海精微》作率骨。《外台秘要》作蟀谷。别名耳尖[9]。属足少阳胆经[8]。率谷是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的交会穴[8][9]。率即统率,谷即山谷,此穴在耳上,为以“谷”命名诸穴的最高者,如诸谷之统率,故名率谷[8]。率谷穴主治头目疾患:如偏正头痛,眩晕,耳鸣,耳聋,呕吐,小儿急慢惊风,偏头痛,目眩,惊痫,现代又多用率谷穴治疗血管性头痛,神经性耳聋,腮腺炎,面瘫,顶骨结节部疼痛,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胃炎,小儿高热惊厥等。

6.1 率谷穴的别名

率骨(《银海精微》、《针灸大全》)

蟀谷(《外台秘要》)。

耳尖(《银海精微》)

6.2 出处

《针灸甲乙经》:率谷,在耳上入发际一寸五分,嚼而取之。

6.3 穴名解

率即统率,谷即山谷,此穴在耳上,为以“谷”命名诸穴的最高者,如诸谷之统率,故名率谷[8]。

率,有循、行之义。谷,泉出通川曰谷。穴在头侧骨与颞颥骨之合缝处,本经循此缝运行,其缝犬牙交错、曲如蛇行。《孙子》:“夫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出之蛇也。”谷即缝也,因名此缝合处为率谷,故曰“率谷”。全身以“谷”命名的各穴均在肢体,仅有率谷高居头上,有如诸谷穴之表率。[10]

6.4 特异性

率谷是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的交会穴[8][9]。

6.5 所属部位

侧头[11]

6.6 率谷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率谷穴在头部,当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角孙直上方[3]。

率谷穴位于头部,当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正坐或侧伏取穴[8]。

率谷穴位于头颞部,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处[9]。

一说:在耳直上入发际一寸,高于曲鬓,相距八分。

率谷穴在足少阳胆经的位置

率谷穴在侧头的位置

率谷穴在侧头的位置

率谷穴在侧头的位置

率谷穴在侧头的位置(骨骼)

6.7 率谷穴的取法

正坐或侧伏,在耳廓尖上方,角孙穴之上,入发际1.5寸处取穴。

率谷穴位于头部,当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正坐或侧伏取穴[8]。

6.8 率谷穴穴位解剖

率谷穴下皮肤、皮下组织、耳上肌(提耳肌)、颞筋膜、颞肌。皮肤由下颌神经的耳颞神经分布。耳上肌是皮肌,起自帽状腱膜而止于耳廓软骨,其作用可上提耳廓,受面神经分支支配。在皮下组织内,有颞浅动、静脉和耳颞神经。

6.8.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耳上肌→颞筋膜→颞肌[8]。

皮肤→皮下组织→颞肌[12]。

6.8.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耳颞神经、枕大神经和颞浅动脉分布;深层有下颌神经肌支分布[12]。

布有耳颞神经和枕大神经吻合支;并有颞浅动、静脉顶支通过[9]。

6.9 率谷穴的功效与作用

率谷穴有疏风活络、镇惊止痛的作用[8]。

率谷穴具有平肝熄风,通经活络的功效。

率谷穴位于侧头部,具有平肝熄风、宁神止吐之功效[13]。

率谷穴系胆经和膀胱经之会穴,有清热散风之功,主治偏头痛、烦满、呕逆、胃寒等症[10]。

6.10 率谷穴主治病证

率谷穴主治头目疾患:如偏正头痛,眩晕,耳鸣,耳聋,呕吐,小儿急慢惊风,偏头痛,目眩,惊痫,现代又多用率谷穴治疗血管性头痛,神经性耳聋,腮腺炎,面瘫,顶骨结节部疼痛,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胃炎,小儿高热惊厥等。

率谷穴主治头目疾患:如偏正头痛、眩晕、耳鸣、耳聋、呕吐、小儿急慢惊风等[8]。

率谷穴主治偏头痛、眩晕、小儿急慢性惊风[12]。

率谷穴主治偏头痛、目眩、耳鸣、呕吐、惊痫等[9]。

率谷穴主治偏正头痛,眩晕,耳鸣,耳聋;小儿惊风[14]。

现代又多用率谷穴治疗血管性头痛、神经性耳聋、腮腺炎、面瘫等[8]。

现代常用率谷穴治疗偏头痛、顶骨结节部疼痛、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眩晕、胃炎、小儿高热惊厥等。

1.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偏头痛,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眩晕;

2.其它:顶骨部疼痛,胃炎,小儿高热惊厥。

6.11 刺灸法6.11.1 刺法

一般沿皮刺0.3~0.5寸[8][9]。

平刺0.5~0.8寸,局部有胀重感,并可向上方扩散[14]。

平刺0.5~1寸[12]。

6.11.2 灸法

可灸[8][14][12]。

艾条灸5~10分钟[9]。

间接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6.12 率谷穴的配伍

率谷配风池、太阳,有祛风止痛的作用,主治偏头痛。

率谷配风池、太阳、中渚、足临泣,治偏头痛[14]。

率谷配人中、曲池、太冲,有祛风清热镇惊的作用,主治小儿惊风。

率谷配水沟、曲池、太冲,治小儿惊风[14]。

率谷配足三里、中脘,有和胃止呕的作用,主治呕吐。

率谷配足三里、中脘、内关,治呕吐[14]。

6.13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醉酒风热,发两角眩痛,不能饮食,烦满呕吐,率谷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膈胃寒痰,伤酒风,发脑两角强痛,不能饮食,烦满,呕吐不止。

《类经图翼》:主治脑病,两头角痛,胃膈寒痰,烦闷呕吐,酒后皮风肤肿。

《针灸大成》:主痰气膈痛,脑两角强痛,头重,醉后酒风,皮肤肿,胃寒,饮食烦满,呕吐不止。

《医宗金鉴》:伤酒呕吐,痰眩。

《玉龙歌》:偏正头风痛难医,丝竹金针亦可施,沿皮向后透率谷,一针两穴世间稀。

6.14 率谷穴研究进展6.14.1 治疗偏头痛

①取患侧率谷,以2寸毫针,沿头皮水平进针后朝丝竹空方向平刺1~1.5寸,得气后将针尖退至皮下,再将针朝角孙方向平刺1~1.5寸,得气后再将针退回至皮下,然后朝脑空方向平刺1~1.5寸,得到较强针感后留针30 min,留针期间行针2次。每次针刺由浅入深过程中体现苍龟探穴针法,如龟入土,一深再深,一探再探,产生足够量的针感,出针时摇大针孔,不闭其孔。每日针刺1次,10次为一疗程。共治疗35例,治疗3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为88.6%。[13]

②令患者侧卧位,灸患侧率谷,距皮肤2~3 cm,令患者感到稍有温烫感为度,每次20 min。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共治疗43例患者,临床治愈33例,显效8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为100%。[13]

③患者卧位,取率谷、天冲。率谷常规消毒后,以15°角向后平刺透天冲,以每分钟150~200次频率捻转行针1~3 min,使酸胀感向头颞周围放散,留针30~60 min,每间隔10 min行针一次。上法左右交替,每日1次,6次为一疗程。隔日继续第2个疗程治疗。共治疗93例患者,经治1~5个疗程,治愈76例,显效1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8%。[13]

6.14.2 治疗中风偏瘫

取双侧率谷。常规消毒后,用1.5寸毫针平刺1寸深,一般留针30 min,每隔10 min随患者呼吸行针20~30次,每日1次,20次为一疗程,每疗程间休息2~3d。吸气进针,先针健侧,后针患侧,或双手同时进针。腧穴加减:肝阳上亢者,加百会、曲泉、太冲透涌泉;头痛者,加风池、太阳、上星;舌强语涩者,加神门、廉泉、聚泉;头晕者,加当阳(目瞳子直上入发际1寸处)、太冲;上肢痉挛者,加肩髃透极泉、外关透内关;下肢痉挛者,加阳陵泉透阴陵泉、公孙透涌泉;痰多者,加丰隆、太溪;大小便失禁者,加三阴交、关元;烦躁者,加神门、足临泣。53例中风偏瘫患者中,痊愈25例,显效15例,好转10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4.3%。23例脑出血患者中,痊愈9例,显效6例,好转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2.6%。[13]

6.14.3 治疗眩晕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45137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