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住的海洲大酒店位于黄山风景区南大门的汤口镇,从这里到宏村不到一小时的车程。宏村位于黄山西南,在安徽黟县。黟县是我国最古老的县治之一,也是徽文化的集中发祥地和古徽商的重要聚集地之一。据介绍,宏村始建于南宋,距今已800多年历史,为汪姓聚居之地,宏村汪九是唐初越国公汪华的后裔。宏村最初叫弘村,到了清乾隆年间,因村名犯了与弘历皇帝重名的忌讳,改为“宏村”,沿用至今。村落面积19.11公顷,山水明秀,恰似山水长卷,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享有“中国画里乡村”之美称。在皖南众多风格独特的徽派民居村落中,宏村是最具代表性的。从整个外观上说,宏村是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既有山林野趣,又有水乡风貌。村中各户皆有水道相连,汩汩清泉从各户门前潺潺流过,层楼叠院与湖光山色交辉相映,处处是景,步步入画。
1997年10月,世界建筑大师贝聿铭专程来宏村参观,他对这里的古建筑和古水系设施等评价极高,并挥笔题词:“黟县宏村古建筑物是国家的瑰宝”。2000年,国际古遗址专家大河直躬在考察宏村后评价:“青山绿水本无价,白墙黑瓦别有情”。 2000年宏村正式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2001年又被确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3年被评为国家级4A景区,同年被评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2005年,宏村被评为中国最具魅力名镇。2006年,宏村景区被评为安徽省文明风景区。2006年,宏村景区被评为“中国最美的村镇”。当然,这些文字介绍到了实地是否确实能够感受到还需拭目以待。
到达宏村时,太阳虽然没能完全露出久违的笑脸,但它还是把阳光透过云层轻柔地洒向了这片土地。现在的宏村已经成为景区,需要购买门票入内。宏村的先辈们一定想不到他们居住的村落在21世纪能够成为国家的瑰宝向世人展示,同时也给它的后人带来福祉。 宏村在景区入口处修建了门楼,上书“宏村”二字,我们一行人在这里以此为背景拍了一张合影。此时,我并没有感到宏村的魅力在哪里,与普通的村落也无多少特别之处,然而,当我走进以后,放眼一望,顿时感到自己刚才的判断是那样的有眼无珠,因为现在映入眼帘的分明就是一幅水墨丹青画!
显然,我们一行人都被这眼前的画面吸引了,纷纷拍照,似乎像遇到了海市蜃楼,担心她会转瞬即逝,以至于景区的讲解员再三喊我们先听讲解,会有时间给大家拍照。
走进宏村首先看到的是一池清澈的湖水和依湖而建高低错落的古民居。此湖谓之“南湖”,四周修有湖堤,堤旁湖边的树木还未染上新绿,但条条树梢随风飘动已在呼唤春的到来。湖的中部有一条贯穿两岸的细细的长堤,长堤上还修了一坐小巧的拱桥,可供村民由湖面方便的穿行。湖边的民居白墙黑瓦,高低不同,门楼别致,许多人家春节的对联和门两边的灯笼还鲜红如新,点缀其间,平添了几分生机。双目所及,可见水面上镶嵌着房屋、堤岸、树木,还有远处起伏山峦的倒影,如果有人在岸边或长堤上走过,人的倒影就在湖面漂移。真可谓,风止时水平如镜,镜面如画;风起时水波粼粼,光影浮动。水天一色,自成画卷!
安徽黟县一带古时交通不便,这却使当地免去了不少战乱纷扰,所以黟县的古民居是徽州地区保存最完善的。深山中藏有两处世界文化遗产,其中一处便是宏村。宏村以前叫弘村,后因犯了乾隆皇帝的名字“弘历”之讳,遂更名为宏村。
村名没能保留至今,800年前的小村却能完好无缺地保留下来,全是因为那充满了智慧的整体“牛形”设计村西的石碣头为牛头,东山龙排道观的旗杆为牛尾,村中大水圳是牛大肠,小水圳是牛小肠,月沼为牛胃,南湖为牛肚(腹),二反房碓为牛肺,西溪上的木桥为牛腿。放眼宏村,村外山林野趣,红杨翠柳,村内则是清渠绕户,黛瓦粉墙,有诗为证:“何事就此卜邻居,花月南源画不及。 浣汲未妨溪路远,家家门巷有清泉。”
我在油菜花刚刚开过的五月去了宏村,那时如流的游人打破了小村的宁静,这可能就是旅游开发带来的悲哀吧。一直以来养成的“在家做猪睡大觉,在外做牛起大早”的习惯,还是让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要早起和晚归,自然是要在村子里住上一晚,村里诸如居善堂那样有故事的老宅也提供给游人住宿,可是在我看来,老宅太阴,只适合白天在那喝喝茶晒晒太阳,晚上去住还是心有余悸的,终究选择了南湖边的湖沁楼客栈。
客栈是幢二层小楼,正对南湖的却只有一间,而这间位置实在妙,正对着湖上的画桥,而且房间外还有一个大露台,真是绝了。画桥取自《南湖春晓》中的“杨柳含颦桃带笑,一边吟过画桥西”,横跨南湖,颇有些中式“廊桥遗梦”的味道,相信住在这样的房间里多少会受些爱情磁力的吸引吧。
翌日早起,踩着湖面上的薄雾任意地在画桥上穿行,没有白日里那种拥挤,来回走了好几遭,是为了找到更好的角度拍南湖,更是喜欢在桥上那种如入仙境的感觉。顺着村里清澈的水道,踩着青石板路无目的地溜达,自己竟也似村中的暗渠般蜿蜒飘动其中了。
大约是走到村中央的位置,看见一个不规则半圆形的池塘,这就是传说中的月沼,《卧虎藏龙》里的场景让大家可以一眼就认出这一池粼粼波光。这几年村子为了发展旅游,多次清淤换水,所以池塘水质不错,周围错落有致的青砖瓦舍投影塘中,更是平添了不少古韵,唯一的遗憾就是月沼边总是人太多。
早晨才七点多的时候,要想拍到没有人的月沼已是奢望,只能安慰自己,带些游人和村民的照片更显早晨宏村的自然人文交融吧。
村中的古宅很多,多为明清时期的,喜欢建筑的朋友对它们的一砖一瓦都颇感兴趣,我闲逛,所以也没一处处去看,不过雷岗山脚下的承志堂,我是按图索骤找过去的。
这宅邸有“民间故官”之称,相传当时建造这承志堂共花费了主人60万两白银,仅木雕上镀的黄金就达100之多,堂中60多间屋无不显示了主人的荣华富贵和家产万贯,正厅前的吞云轩却似奏响了一支衰落的小插曲,鸦片带给这个家族的没落,也只有留给我们后人空悲叹了回来翻看在宏村拍的照片,从不同的视角再次端详这处世界文化遗产,不得不感叹,时间在这里用韧性凝固成了天地间永恒的纯净。
穿过岁月尘埃的宏村所积淀的历史和文化是我们这些处于精神荒漠中的现代人最想探寻的,可是身处其间,自己心灵的空虚却越发强烈了,毕竟背后的徽学”如此博大精深,庆幸自己在宏村行走那几天,没有背负如此重的负担,只是走马观花罢了,轻松地飘过或许也是一种释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