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获嘉人,在郏县呆过一段时间,我这吃货当时感觉各有千秋都好吃,现在减肥两个都不碰了。
说说两个饸饹本身吧。获嘉县的饸饹碱更大,面发黄,很劲道不好消化。郏县的饸饹碱少点,面白,较好消化。获嘉县的做法介于打卤和汤面之间,卤以驴肉为主,肉片,卤汤厚,整体味重,很少人吃完面把卤汤喝掉。。郏县的饸饹其实是一种汤面,汤确实比较讲究,以牛肉为主,肉也多,吃完面喝汤是主流吃法。从做法和口味上,郏县饸饹更接近烩面的吃法,所以更能受市场欢迎,能遍地开花,各个城市都有。获嘉的饸饹目前只有获嘉县和周边的人喜欢,在外面很难打开市场,郑州我是找不到一家获嘉做法的饸饹。其实,获嘉人都叫它饸饹条的。
郏县的饸饹面在当地生意最好的就是筋面郎了,我个人认为是最好吃的,不知道现在咋样。
获嘉县的饸饹最好吃的李记连国饸饹,因为这是我姑家开的,就这么任性的做广告,哈哈哈。
说起获嘉饸饹条可以说我是最最有发言权的,因为我们家是获嘉最早(还在合作社大集体年代1977年我妈和我本家婶子就在生产队开了获嘉首家饸饹铺)独家经营的#王家祖传饸饹铺#,地址在获嘉 汽车 老站西口边上,相信获嘉50岁以上的人都还会记得我们家的老店
那时还是手工压饸饹面机器,手艺是祖传下来的,有独特的配料秘方,那做出来的味道简直香辣鲜美的不要不要的!!!凡是吃过一次的,肯定还要吃第二次第三次……生意那叫一个火爆啊,我每天要吃上一两碗面才去上学呢,从没有吃烦过!当时南来北往的客人来获嘉,都要吃上我们家饸饹面和芝麻烧饼才会走。
记得最清楚的是灵宝的许多客商,吃碗饸饹面还要吃上大半碗油辣椒面哈哈,我记得一碗面是0.25元我算了算账,都赔死了哈哈,幸亏我们获嘉人没那个吃法,不然生意早关门了哈哈……
我那个时候刚刚考上高中,没少因为生意火爆为店里帮忙而迟到缺课[流泪]而影响到了我的高考成绩非常遗憾,本来我的成绩在班里也是数一数二的……
说起正宗,我祖上口口相传留下了一个美丽的传说,也由此证明获嘉饸饹条绝对是正宗产地无疑,其他地方饸饹都是从获嘉传出去又经过改良的,不能同日而语的……
爷爷父亲叔叔都给我讲过:传说是商纣王听闻苏护之女苏妲己美貌德才俱佳,下诏要纳她为妃,苏妲己就由哥嫂护送前往朝歌,途经获嘉,下榻驿馆,妲己之嫂通玄术,夜观天象知道会有妖魔不利于妲己,于是下厨用面粉佐以祛邪镇灾之物作了一碗面,亲自给小姑妲己端过去,可是端去之后已经晚了一步,正好看到受女娲之命来淫乱殷商的九尾狐正在吸取妲己的元神,其嫂法力有限,眼睁睁看着狐狸化作妲己模样,与妲己肉身合二为一,惊恐的说不出话。假妲己笑吟吟的问嫂嫂所端面食叫何名字,妲已嫂子见天命如此,痛心疾首,只是喃喃道“活啦,活啦……”。从此这种面条叫:活啦条。后经漫漫岁月演变成了饸饹条,有说法是喝了杜康酒一醉三年的刘伶嫌名字不太好听,改成了饸饹条的。
因为祖传秘方里加有十八味药食同源的大料制作的高汤,不仅味道鲜美还有祛风避寒美容养颜 养生 的功效,尤其是寒冷的冬天,一碗饸饹条会吃得身子暖洋洋的,要是就着大蒜再放点辣椒,更是让你吃的通身冒汗,胃口大开!心情舒畅!我见过不少打工的一气吃了十碗!看得我都蒙了!一点没夸张啊!实话实说的
由于生意出奇的好,太累人了,开了几年的饸饹铺就连技术转让给了南关一家姓刘的做了……
不过,告诉大家一个极好的消息啊,我们家近一年来,祖传手艺又有了新一代的传人,我出嫁了的侄女王君杰,得了奶奶的真传秘方,又与时俱进进行了改良,更增加了美味和 养生 的功效,在自家的江都大酒店一楼新开了【获嘉饸饹】,星级酒店的服务,价格跟外面的地摊一模一样!真正做到了:浓香美味!好吃不贵!一流服务!经济实惠
欢迎全国各地的朋友路过获嘉时别忘了去【江都商务酒店】一楼【获嘉饸饹】去品尝一下啊!绝对是物超所值,您一定会不虚此行回味无穷的哈
对了顺便说下地址在:
获嘉东环路向北第一个红绿灯向北100米路东【江都商务酒店】一楼【获嘉饸饹】。
本人是在校学生,老家是正儿八经平顶山市郏县人,来到焦作上学,无时不刻都在怀念老家的饸饹面,饸饹面在我们同学包括大一辈人的心里都有着一定的地位,也是在外游子魂牵梦萦家乡的味道。在焦作看到饸饹面店,怀乡心思顿时涌上心头,进到店里却被老板一句 你要大肉还是鲜汤的 一句话问的迷三道四。给老板说明本人就是郏县人之后,推荐我吃鲜汤饸饹,上桌之后,就能够明显感觉和老家郏县饸饹面的区别,焦作的饸饹并不会像郏县饸饹面一样,上面铺满香而不辣的羊油辣椒,青白相间的葱花,包括肥而不腻瘦而不柴的羊肉片。心中难免会有一丝丝失落。但这也是各个地区不一样的风情民俗,饮食特色吧。还是很怀念在老家,吃一碗正宗的郏县饸饹面,配上刚出炉酥焦的火烧馍,更不能缺了郏县本地出的波蕊口乐。哎呀,大晚上的,码字又码的肚子咕咕叫唤。结尾给大家说一句,我们老家还有很多像郏县饸饹面一样的特色 美食 ,例如,薛店豆腐菜,三郎庙牛肉、烧鸡、烧兔。郏县炖三宝。欢迎各地兄弟朋友们来我们老家一一品尝。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我是一个生活在平顶山的新乡获嘉人,在平顶山市区和郏县都吃过饸饹面,我以为跟我小时候在获嘉吃的一样好吃,可是尝了那么多家最后可以很肯定的说郏县饸饹面是真的不能跟获嘉饸饹面相提并论,味道真的不怎么样,很一般!关键面很粗还并不劲道,汤底确实也没有获嘉饸饹面的汤底香,现在在平顶山我再也不吃饸饹面了,上次回老家带着我的老公,我老公是平顶山人,从小吃着郏县饸饹的人,他吃过获嘉饸饹面之后说超好吃,如果平顶山也有这样味道的店一定会很火!虽然我俩不能代表绝对意见,但是如果去获嘉吃过随便的一家街头饸饹面的味觉没有问题的人,我相信心中一定会有答案!以上只是刚好吃过这两种饸饹面的人的个人见解,有吃过获嘉饸饹面和郏县饸饹面的欢迎提出异议!
肉,汤,面,当属郏县饸饹面,陕西和山西饸饹面都没有肉,汤也不易煮肉汤,难吃!!获嘉的没吃过不能点评!
我是老郏县人,就没有听说过有获嘉饸饹面
我是获嘉人,在许昌十年了,郏县的面经常吃,和获嘉的一样,水平参差不齐,获嘉人还整天可着圈转着去吃吃这家的吃吃那家的,几乎都没有小时候吃的味道了,郏县的也一样。两种面各有千秋,在我看来,获嘉的饸烙面于获嘉人来说已经离不开了,外来的人很难理解精髓,那劲道的口感,醇香的汤汁,没有几年的浸泡很难体会到它的精妙。郏县的面更像是羊汤,不放面放点肉你说是羊肉汤也能过得去,至于面条,松散没嚼劲,这点和获嘉的碱水面没法比。获嘉的汤味道很好,但是给人感觉不营养,香料加的比较多,选材和制作方法没那么讲究,反观郏县饸烙面,大块肉,浓白汤,再加上羊油辣子的红,清香菜的绿,甫以大片的肉,给人感觉很好,尤其是各地遍地开花,日渐标准化,门店一家一家的,早已出了郏县了。而获嘉饸烙面,更像许昌的胖东来,在本地是绝对的王者,面铺的不老大,基本没出来获嘉的,外来的更是戏称大料水面。这点没有郏县做的好。
总的来说, 美食 是一种记忆,跟自己从小的生活环境相关,让获嘉人承认郏县饸烙是很难的,反之亦然。没必要争论!
没什么正宗不正宗,只有对不对个人味口。
获嘉饸饹从小吃到大,隔几天就跑去吃,一次一碗不够吃得两碗。小时候和朋友整个获嘉县城转悠吃饸饹就是为了比比到底哪家好吃。。那时候还大多都是手工压的面条,现在都机制了,再加上生活好了,真的没那么好吃了。隔十天半个月去吃一次也就是个念想。现在都是去斜街,人多,停车方便,晚上十二点去一样很多人,获嘉人就好这一口大早上就开始吃。
郏县饸饹没吃过本地正宗的,只是在许昌吃过,因为有获嘉饸饹珠玉在前,主观认识上真不知道这也是饸饹,跟烩面一样的做法,完了面上盖两片羊肉,如果换成牛肉卤,或许就是拉面了。
获嘉饸饹传闻是商纣王时一个传说由来。是大锅牛肉驴肉丁和肥肉丁熬的卤,面碱大,煮好面大多过凉加卤香菜,一碗油大生香。郏县饸饹是熬的的骨汤,面碱也没那么大,也是一道传统面食,没必要争个高低!
获嘉饸饹大家估计很少听说,据说是因为和面用水的问题,出了获嘉就不是那个味儿,包括新乡市也少有饸饹铺,就像茅台一样,到别的地方一样的配方一样的工艺就是味儿不对~
只能说各有特色,真的要论谁更正宗还真不好说,因为都有一段流传下来的传说,都能言之凿凿的表明自己的正宗血统,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饮食文化追溯起来也是源远流长,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背景和饮食习惯,很久很久的习惯才能培养一点点传统,很久很久的传统才能演变成一种文化,饸饹条能够流传下来说明是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已经形成当地的一种饮食文化,也符合了当地人的口味,是当地饮食文化的一种代表,谈谁正宗已经没有意义!
晋南地区饸饹面非常常见
饸饹面最早起源于晋南地区这种说法是非常可信的,因为一则在明初时期很多山西人都迁往了河南,将这一做法带过来也很正常;二则饸饹面盛行于陕西、河南、山西,甚至于内蒙古也有饸饹面,由此可见,饸饹面是围绕着山西发散开来的。山西的 历史 文化非常悠久,很早以前先民们就是以面食为主。
郏县饸饹面和获嘉饸饹面同为河南特色 美食
这两种饸饹面就像是北舞渡镇胡辣汤和逍遥镇胡辣汤一样,分为两个流派,都具有一定的地区影响力。郏县饸饹面我是比较熟悉的,以前就听朋友讲过,郏县的老人没事坐车到城里,就是为了吃一碗饸饹面。而获嘉饸饹面了解的不多,在获嘉饸饹面的背后还有一段西晋时期获嘉县令开店的故事。
总之,目前来看郏县和获嘉的饸饹面都不算是最正宗的,都具有一定的地区影响力,饸饹面究竟起源于何时何地,现在也很难说清了。
河南平顶山当地的 美食 还是挺多的,也都是比较有名气的,像平顶山郏县的饸烙面就是当地的一道名吃,也是河南众多面条中好吃的一个,除了郏县的饸烙面还有郑州的羊汤烩面、新野板面、南阳窝子面、南阳方城烩面、新野臊子面等都是挺有名的。平顶山除了郏县的饸烙面以外,鲁山的揽锅菜也是当地的一大名吃,也是我国北方传统烩菜的一种,里面配上蕨菜、粉条、猪肉丸子和油焖豆腐、时令蔬菜等,不仅味道好吃而且色泽鲜艳,价格便宜而且量也是挺大的,就是有一些油腻。
还有就是汝州的锅盔也是平顶山的一个面食小吃,和烧饼以及火烧挺像的,有发面锅盔和死面锅盔两种,里面都是掺的打好的肉馅儿,在鏊子上烤熟即可,除了肉馅以外还有香菇馅、牛肉馅的,把它们切成块装配上黄豆、芹菜段特别的好吃。
平顶山,别名鹰城,位于河南省中部,处于暖温带和亚热带气候交错的边缘地区,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平顶山不仅仅是矿产丰富, 美食 小吃也是种类繁多,下面就来看看平顶山10大名吃,本地人视为美味百吃不厌,外地食客大为称赞。
1、(郏)县(饸)(饹)面
(郏)县(饸)(饹)面是河南(郏)县地区一道用料考究、独具特色,已有千年 历史 的传统特色名小吃,简称(饸)(饹)。(郏)县(饸)(饹)是一种圆形条状面制食品,初以荞麦面为面料,其加入用纯羊油熬制的辣椒和百年老锅汤及新鲜味美的羊肉,辅以八角、茴香、辣椒、胡椒、肉桂、葱花、枸杞等十余种佐料,吃起来不仅味道鲜美,香而不腻,而且有暖胃去寒。
2、舞钢热豆腐
舞钢热豆腐是河南省平顶山市舞钢市的特色小吃。舞钢热豆腐选用优质黄豆制作,所制豆腐老于豆花,嫩于平常豆腐。食时,将热豆腐切块,浇以特制辣椒汁、食香汁、蒜汁、韭花、芝麻酱即可。其特点是鲜辣爽口,豆香扑鼻,物美价廉,天然营养。
3、(郏)县豆腐菜
(郏)县豆腐菜源于河南省(郏)县乡镇的一种地方特色小吃,是当地民间集会上盛行的小吃品种。用料考究、独具特色,已有千年 历史 ,全称为豆腐粉条菜。当地有名的听选豆腐粉条菜的创始人不断的 探索 改进,如今的豆腐粉条菜不仅在做法上有区别,而且在味道上独具特色,别具一格,荣获"中华名小吃"称号。
4、鲁山揽锅菜
鲁山揽锅菜是古老与现代精湛烹调技术相结合、精工细做“杂烩菜”,系河南省地方名吃之一。据传,起源于明朝洪武年间,后经杨氏几代人的潜心研究,结合当地人酷爱咸鲜、滑嫩、香软的特点制作而成。
5、酱焖鸡
酱焖鸡是平顶山一特色 美食 ,做酱焖鸡的原料,如鸡、酱、花椒等,全是自产,标准的绿色食品。酱焖鸡的关键佐料是酱。他们叫本地酱,本地酱制作方法既简单又复杂,说简单,只要有白面就能做,说复杂,要掌握季节、熟悉工序。经过半个小时左右,一大盘酱焖鸡便上桌了,不动筷子就已领略到了它极具独特的美味。
6、三郎庙牛肉
三郎庙牛肉特指产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三郎庙的腌制牛肉。三郎庙牛肉始于宋、盛于清,是康熙年间著名的老字号贡品牛肉,选用良品中国八大优种牛之一的郏县红牛,采用天然植物香料与"玉泉"水腌制而成,色红肉嫩,味道鲜美。
7、(买)根烧鸡
(买)根烧鸡,是河南平顶山的汉族传统名食,属于豫菜系。型美观,色佳味美,美口不腻。不论热凉只要提着鸡腿一抖,即可骨肉分离。以独特风味令人倾倒。已有100多年 历史 。(买)根烧鸡是清代光绪年间创制的,早在清末民初已誉满平顶山郑州一带。
8、丁记羊汤
丁记羊汤馆凭借着独特的配制方法,熬制出色、香、味俱佳的羊汤,每天前来吃羊汤的人络绎不绝,周边骑岭、夏店、大峪、庙下等乡镇及鲁山、登封、宝丰、平顶山等方圆百里的食客前来品尝,被顾客们誉为"汝北第一家羊肉馆"。
二者都有各自的特点,我觉得郏县饸饹比较正宗。郏县饸饹味道好吃。
1、郏县饸饹碱少,面颜色发白,汤汁多。获嘉饸饹面碱颜色深,发黄,吃起来非常筋道,让人感觉不太容易消化。但是当地人非常喜欢吃获嘉饸饹,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获嘉当地的人觉得获嘉饸饹才是正宗的。很多外地人却觉得郏县的饸饹比较正宗。主要是觉得郏县饸饹知名度高,而且面的颜色比较浅,发白,吃起来比较软,容易消化。而且汤汁比较浓郁,有很多牛肉,面汤的颜色也很讲究,所以很多人喜欢吃郏县饸饹。
2、郏县饸饹吃起来特别香,味道很鲜美。郏县饸饹里面有很浓的汤汁,它的名气很广,也被称为网红面。上面有葱花,还有牛羊肉,还有老汤,在汤料上准备的很齐全。获嘉饸饹在口味上,主要是以打卤为主,主要切的是驴肉,口味有点咸,很多人不喜欢喝汤。而郏县的饸饹更受市场欢迎,汤料也非常讲究。郏县饸饹,这些年发展的很好,在各地的生意都很火爆。这就说明大家对郏县饸络的认可。郏县的饸饹做得很细致,无论是汤,面,肉,都很不错,而获嘉饸饹就显得有些原始和粗糙了。郏县饸饹尤其是在汤料上,能让食客接受,吃饸饹的时候连面带汤都一起吃下去,绝不会有丝毫的浪费。
3、郏县饸饹适应市场需求,口味得到认可。郏县饸饹遍地开花,很多人都认郏县饸饹,是因为郏县饸饹的口味好,所以打出了名气。很多当地人又把郏县饸饹开到全国各地去了,所以他们的饸饹更能适应市场发展,成为了大家喜欢的美食品牌。相比获嘉饸饹就显得有地域局限,没有适应市场,没有经过改良,所以它的发展不好。郏县饸饹的口味更正宗还在于老百姓的推广,一传十十传百,就会有了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