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山景区有`九峰七寨五寺一百零八岭`之称,传说因其高过周围诸山且居中得名。这里距广水城区5公里。
风光秀丽,奇峰怪石林立,寺庙历史悠久,古堡寨墙众多,夏天无酷暑炎热之烦,冬天无道路阻隔之忧,是一处集森林旅游、疗养避暑、观光度假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大邑县的南街口,指的是大南街与小南街交接处的那个口子,现今这里还树立着一块大大的招牌。解放以前,这座城市的高大城墙就在这个口子处往左右两边逶迤延伸,到了几乎看不到尾时,则立马直转分别从东西方向往北逶迤延伸,然后又从东西方向往中合拢,直至围成一个方圆几十华里的城廓,历史上最早的大邑县城就是这样子的。后来在南街口老城墙外,又形成了一条比城廓内的南街还长的南街。虽然长,但人们仍然称城廓内的街道叫大南街,南街口外的街道叫小南街,在两街交接之处则叫做南街口。这种称谓一直沿用至今,上了大大小小的街道门牌。
历史上大邑的南街口有许多风景,这些风景构成了南街口历史特有的画面。首先这里有南面进出的二十多米深的城门洞,城门洞顶是三重檐的城楼。城门洞外是一湾围绕城墙而流动的护城河,护城河上是一座三十多米长的,青石雕花兽栏卷拱大青石桥楼子。
桥楼子在历史长河中变得满目疮痍,常常成为人们摆摊设点,说书弹唱的聚集之地,颇有大邑县的清明上河图味道。桥楼子两头左右各有一棵数人合抱的古桢楠树,被传为神树,披红敬香者常年不断。据《大邑县志》载,在这座桥楼子建成之前,护城河上是吊桥,放下来就可供人通过,收上去就是城门。
今天的大邑已然看不到历史上的南街口风景了,已被红绿灯闪烁的车水马龙的风景所取代。在今天的南街口上有座茶楼,时常聚会一些聊天的本城文化人,谈论中心总是离不开上世纪五十年代南街口这些风景怎样消失的,以及护城河桥上的那个九十高龄,常年在那里说书打金钱板的老艺人。
听到文友们讲起这四棵树的消失,以及护城河上青石桥的拆毁时,我总是一个人端着茶杯走开靠近窗台,找一个最清静位置坐下看外边的风景。透过茶楼玻璃窗,让红绿灯处当年四棵树的景致尽量呈现在脑海。我的思维总是在南街口这幅极具个性的清明上河图中走不出来,在老艺人的文化絮语中走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