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时期的人,都在春秋时期。孔子生于春秋末期,老子生于楚国的库县。1.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姓孔,名邱,名,春秋末期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李城(今河南夏邑)。他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学的创始人。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他带领部分弟子周游世界十三年,晚年修订了《诗、书、礼、义》、《春秋》六经。
相传孔子曾向老子求礼,弟子三千人,其中圣贤七十二人。孔子死后,他的弟子和他的弟子们把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言行、语录、思想记录下来,编成了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称为“天之圣人”、“天之木祭司”。他是当时社会上最有学问的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子之圣,至圣,至圣之师,大成至圣宣传之圣,千古之师。他的思想对中国和世界影响深远,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
2.老子,姓李名儿,字孟,字伯阳,或伯阳。春秋末年,生卒年不详。他出生在春秋时期陈(后楚)的国库县(古县名)。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历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
老子是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名历史名人之一,与老子、庄子并称。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人称“太上老君”。在唐代,老子被认为是李的祖先。老子现存著作有《道德经》(又名《老子》),是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上世纪80年代,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在世界文化名著中,《圣经》被翻译成外文出版,发行量最大,其次是《道德经》。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的发展影响深远,其核心是朴素辩证法。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教,默教。在政治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的道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双修人生的始祖,注重谦虚、诚实、不与人争的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