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是日本最先发明的。
高铁是日本人发明的,并且高铁的理念最初也是由日本人提出的。日本提出高铁理念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日本虽然在战争中受到了重创,但是其恢复经济的速度非常快。
在经济持续提高之后,日本政府发现,日本国内现有的铁路系统远远不能够满足国民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因此,为了使交通运输更加便捷,日本政府提出了建设高铁的想法。
后续高铁技术的发展——法国高铁
就在日本的高铁成功运行后不久,法国也开始了商业高铁运行的研究。他们没有借助国外的力量,而完全是靠着国内专家的自主研发,经过了非常艰难的过程才终于将高铁研制成功,他们称高铁为TGV动车。
这个动车虽然在速度上与高铁相似,但是在运行模式上同日本的高铁还是有着一定的区别的,这也充分证明了法国研制的自主性。
世界高速铁路的发展史:
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发生了严重的石油危机,石油短缺的阴影笼罩全球。为了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各国反思之余,要求彻底改革传统的交通能源结构模式,而铁路是唯一能采用非石油能源的交通模式。
自1964年日本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东京至大阪高铁40多年来,高速铁路从无到有,迅速发展。截至目前,全球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近2.5万公里,分布在中国、日本、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时、荷兰、瑞典、英国、韩国、中国台湾等17个国家和地区。高速铁路作为一种安全可靠、快捷舒适、运载量大、低碳环保的运输方式,已经成为世界交通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世界高速铁路的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次是在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末,是世界高速铁路发展的初始阶段,主要由发达国家日本、法国、意大利和德国推动了这一次建设高潮。这期间,日本建成了遍布全国的新干线网的主体结构,在技术、商业、财政以及政治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2.第二次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由于日本等国高速铁路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世界各国对高速铁路投入了极大的关注并付诸实践。欧洲的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时、荷兰、瑞典和英国等最为突出,1997年,从巴黎开出的“欧洲之星”列车又将法国、比利时、荷兰和德国连接在一起。在这期间,日本、法国、德国以及意大利对发展和完善高速铁路网也进行了周密和详尽的规划,对原有高速铁路网进行了大规模扩建。
3.第三次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这次建设高潮涉及到亚洲、北美、大洋洲以及整个欧洲,形成了世界交通运输业的一场革命性的转型升级。俄罗斯、韩国、中国台湾、澳大利亚、英国、荷兰等国家和地区都先后开始了高速铁路的建设。为了配合欧洲高速铁路网的建设,东部和中部欧洲的捷克、匈牙利、波兰、奥地利、希腊以及罗马尼亚等国家正在进行干线铁路改造,全面提速。对高速铁路开展前期研究和初步实践的国家还有土耳其、中国、美国、加拿大和印度等。
扩展资料:
高速铁路简称高铁,是指基础设施设计速度标准高、可供火车在轨道上安全高速行驶的铁路,列车运营速度在200km/h以上。
高速铁路,就是铁路设计速度高、能让火车高速运行的铁路系统。世界上第一条正式的高速铁路系统是1964年建成通车的日本新干线,初步速度标准是200km/h,后来随着技术进步,火车速度更快,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就对高速铁路有了不同定义,并根据本国情况规定了各自的高速铁路级别的详细技术标准,涉及的列车速度、铁路类型等就不尽相同。
目前开行时速250公里以上高速列车的国家已有中国、日本、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时、荷兰、瑞典、英国,正在积极建设或规划建设的还有瑞士、奥地利、丹麦、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俄罗斯,韩国、印度等国。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世界高速铁路 中国信息报--世界高速铁路发展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