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的发源地是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授时部(二部)位于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虽处于东七区,但全国统一使用北京时间,负责发布北京时间。
因北京处于国际时区划分中的东八区(东经120°),同格林威治时间(世界时)整整相差8小时(即北京时间=世界时+8小时),故命名为“北京时间”。
中国幅员辽阔,东西相跨5个时区(即东五区、东六区、东七区、东八区、东九区5个时区)授时台必须建在地理中心地带,从而也就产生了长短波授。“北京时间”与“北京当地时间”是两个概念,“北京时间”的发播不在北京,而在陕西蒲城(处于东七区)。
扩展资料:
区时的规定
人为规定,在日界线西侧的东十二区在任何时刻,总是比日界线东侧的西十二区早24小时,这样东、西十二区,虽为一个时区钟点相同,但日期总是相差一天,即东十二区任何时候都比西十二区要早一天。
所以,自西向东过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反之,自东向西过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为了避免日界线穿过陆地,日界线与180°经线并不完全一致,而是增加了几处曲折。
每当太阳当头照的时候,就是中午12点钟。但不同地方看到太阳当头照的时间是不一样的。例如,上海已是中午12点时,莫斯科的居民还要经过5个小时才能看到太阳当头照;而澳大利亚的悉尼人早已是下午2点钟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京时间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授时部(二部)。北京时间的发源地是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授时部(二部),位于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虽处于东七区,但全国统一使用北京时间,负责发布北京时间。因北京处于国际时区划分中的东八区(东经120°),同格林威治时间(世界时)整整相差8小时,故命名为“北京时间”。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前身为陕西天文台,是以时间频率研究、授时服务为主,同时开展天体测量学、太阳物理、日地关系、天体力学、人造卫星观测与研究的综合性天文研究机构。
全台分设台本部和授时部两部分。台本部包括时频主控系统、科研实验室、天文观测站和领导管理机关,驻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授时部(即二部)为长波和短波授时电台,位于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境内。
“北京时间”的“生产者”是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的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位于陕西骊山脚下,附近是有着上千年历史的秦始皇兵马俑和华清池。
原名陕西天文台的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成立于1966年。中国现代的标准时间——北京时间,就是在这里产生,再通过70公里外的陕西蒲城长短波授时发播系统发出的。
在授时中心的时间科学馆中,人们能看到从古到今的各种计时工具。比如较早的圭表、日晷、滴漏、定时蜡、沙漏、摆钟,以及近现代的电子表、石英钟、电波钟、原子钟等,种种展品展现出人类对精细计时的不懈追求。
国家授时中心拥有国内第一、世界第四规模的守时原子钟组,负责确定和保持我国原子时标准和协调世界时标准。一个国家的精准时间,与国计民生、科研国防息息相关,因此独立精准的计时能力和稳定可靠的授时能力意义重大。
计算方式
如今我们所说的1秒,其实就是铯原子跃迁振荡9192631770次所用经历的时间,这是1967年10月召开的第十三届国际计时大会正式定义的。国际上规定,取1958年1月1日世界时零时零分零秒的瞬间作为原子时的起点。1968年10月,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建成。
国家授时中心承担着我国的标准时间的发播任务,其授时系统是国家不可缺少的基础性工程和社会公益设施,并被列为由国家财政部专项经费支持的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之一。
自七十年代初正式承担我国标准时间、标准频率发播任务以来,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国防建设、国家安全、互联网金融等诸多行业和部门提供了可靠的高精度的授时服务,基本满足了国家的需求。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北京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