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云南」芳华不再——访芷村车站和碧色寨车站

飞鸟与射手2023-04-07  126

2018年3月25日,云南蒙自。

电影《芳华》热映,也带热了拍摄地–芷村车站和碧色寨车站。来蒙自,当然要去网红地打卡,不过我更希望能找到滇越铁路米轨和个碧石铁路的寸轨。

芷村火车站位于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市芷村镇,建于1909年,这里曾是滇越铁路的一等车站,百年前的芷村火车站甚至比昆明站的等级都高。

十九世纪中后期,法国觊觎云南丰富的矿产,开始计划修建铁路加大运输量,掠夺云南地区矿产资源。1903年,中法签订《中法会订滇越铁路章程》,随即法国派人踏勘路线,绘制蓝图,并正式成立滇越铁路法国公司。云南段于1904年动工,1910年4月1日,滇越铁路全线通车。

芷村火车站现保留有六幢法式建筑。当年,中、法、越文化这里汇集、碰撞,法国人的小院和越南人的民居围绕在车站周围,商号林立,餐饮业兴盛繁华,造就了车站旁著名的"南溪街"。

当年因云南人民的反对,滇越铁路放弃平坝地区而改走山路,爬山、急弯在滇越铁路上是家常便饭。随着滇越铁路客运的停止和货运的萎缩,昔日连通省会昆明和越南的芷村火车站已逐步淡出人们的记忆。如今,芷村每天只有两列货运列车通行,想在铁路上看见火车不容易了。

碧色寨站原名壁虱寨站,位于云南省蒙自县碧色寨,建于1909年。1910年年滇越铁路全线通车,逐渐繁荣起来,1921年个碧石铁路通车,碧色寨成为换装站,滇南进出口货物都由碧色寨中转,后成为个碧石铁路的终点站,滇越铁路与个碧石铁路的换装站,这里也是滇越的米轨铁路和个碧石的寸轨铁路交汇的地方。

运气不是一般的好!下午5点52分,我们竟然遇到一列火车进站。黄色房子就是《芳华》里多次出现的碧色寨车站的主体建筑,那座三面钟还在。

滇越铁路的开通,使最初只有十几户人家的碧色寨,成为铁路线上的一个特等站,成为云南进出口贸易的重要集散地。

从1910起的30多年时间,碧色寨一直扮演滇越铁路沿线第一大站的角色。1910,蒙自海关分关和邮电分局在碧色寨设立之后,中外商号、洋行纷纷在碧色寨设立分号,主要有中国商人经营的大通公司、法国商人经营的加波公司、美国商人经营的美孚三达水火油公司代办处、希腊商人经营的哥胪士酒店、越南商人经营的咖啡店等。法、英、美、德、日本和希腊人接踵而至,每天有四十余对列车在此经停,拉人装货,洗车加水,热闹非凡;其开放和繁华程度,在滇南一带首屈一指。

繁华过去,只剩下残垣断壁

解放后这些房子成为铁路职工的宿舍,后因年久失修,成为危房。

现在的碧色寨正在打造景区,这些房屋在慢慢修复。带壁炉的法式房子却有个中式屋顶。

法国人还带来了他们喜欢的运动–网球和游泳。网球场还在,游泳池不见了。

在那个屈辱的年代,中国人和外国人的居住区域泾渭分明。靠车站这边的后面是外国人的生活区,马路对面是中国人的聚居区。

低矮的房屋是以前铁路工人居住的地方。

在碧色寨游玩时,偶遇一群最可爱的人!他们都是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老战士,四川籍。当年 的他们正是17、18岁的芳华,从没拿过枪,参军两三个月就上了战场,在保卫祖国的战争中出生入死。这次相约来云南祭奠在战争中牺牲的战友,访问当年战斗过的地方。据他们介绍,当年的他们和芳华中的刘峰、何小萍一样,没有思想准备就被投入了战争,战争的残酷比电影里更加恐怖,能够活下来是幸运!

致敬!!!中华民族正是有这些优秀的儿女,才能从屈辱中站起来,才能有现在的和平,感恩!

十年前第一次长途骑行青海湖开始每年一次长途骑行看风景,尝各地 美食 ,探访异域文化,记录途中 美食 美景美事,已逐渐形成习惯。

每年春季详细规划好线路,夏季出行,2020年因为疫情迟迟不能确定线路和行程。

总算到了暑期疫情逐渐消失,规划了50多天的云南昆明—广西北海计划。

本次行程从云南昆明出发到广西北海市结束,五十一天骑行二千多公里 。

2020年9月13日傍晚从延平站出发,9月15日到达云南昆明开始这一旅程,一直到11月4日下午从北海市飞回福州顺利结束。虽然在云南骑过二次长途(一次从昆明往香格里拉方向。一次从泸沽湖往腾冲方向,)而这次选择往广西这一路,可以说路上每天都是新鲜的。

确定线路和行程后提早几天在黑鸟软件上做了攻略,有了十年的长途经验,每段距离、爬升做的规划很到位。骑游每天骑50公里左右,骑半天游半天。

如今,路上的记忆已经有点模糊。看着自己的旅行日记,想尽快和有兴趣的朋友分享一路风尘一路歌。

(9月28日)D14 今早起 、天气晴好,八点:出发,前往十几公里外的碧色寨火车站(建于1903年,由法国人设计,法国风格。)这景点保留了大部分原貌,值得一游。十一点后离开骑往今天目的地鸣鹫镇,目前正是云南盛产水果季节,沿途摆摊果农的水果价廉物美,买了不少只能不断增加负担。

鸣鹫镇海拔一千八百多米,从蒙自市区(海拔一千二百米)开始四十公里路程就是在不断上上下下的过程中往上爬坡。

傍晚五点半一进达鸣鹫镇就见牛羊肉馆成排,一安顿好住宿就先来顿牛肉火锅。

听说 鸣鹫镇明天赶集 计划在呜鹫镇休整一天。

碧色寨站占地2平方千米,整个车站都属重点文物保护范围。碧色寨站站房,位于车站北端,东西向,法国式砖木结构建筑,红瓦黄墙,一楼一底,通高11.5米,面阔五间25.5米,进深10.2米,站台面阔25米,进深4米,为昆河铁路站房。碧色寨站旁边是法国员工的宿舍。

碧色寨站 由于 历史 尘埃的厚积,交通条件的限制和地理位置的僻远,至今尚保留完好的古建筑、古文物、古遗风等。

碧色寨站还保留着许多 历史 遗存:大通公司、水塔、站房、火车站钟、警察局、法国员工的宿舍、哥胪士旅馆、红土地网球场,甚至还有当年法国人栽下的一颗葡萄树等。

从1910年起的30多年时间,碧色寨一直扮演滇越铁路沿线第一大站的角色。等待运输出国的大锡、皮毛和大米装满了仓库,火车的汽笛声,搬运工的号子声昼夜不停,法、英、美、德、日本和希腊人接踵而至,纷纷在这里开设洋行、酒楼、百货公司、邮政局。美国美孚三达水火油公司,法商亚细亚水火油公司,德商德士古水火油公司等许多公司在这里设立转运站和仓库。而洋行中最著名的,便是希腊哥瑞士兄弟办的哥瑞士洋行。

个碧石铁路,是中国铁路建造史中极具特点的窄轨铁路,它比滇越窄轨铁路还要窄!它西起石屏县宝秀镇,向东经建水、鸡街镇,在碧色寨车站与滇越铁路“接轨”。之所以给接轨二字加上引号,是因为它并没有真正接轨,而是在碧色寨修建了两个车站,分别停靠不同轨距的列车,在此周转货物,必须将货物搬上、卸下才能实现。

在碧色寨站最繁华的时候,有中国国内18个省,108个县的游民和商人,来到这里实现自己的“发财梦”。每天有四十余对列车在此经停,拉人装货,洗车加水,热闹非凡;美女富商,洋酒咖啡,错落杂陈。其开放和繁华程度,在滇南一带首屈一指,昆明人、越南人艳羡地将其称作“小巴黎”。法国殖民者通过滇越铁路控制云南的对外交通命脉,垄断云南的商业。

碧色寨车站是滇越铁路上的特等站,这里见证了云南护国运动,当年西南联大部分师生从香港乘船到越南也是从这里转车进入蒙自的。

历史 上,朱德、蔡锷、闻一多、朱自清、冯友兰、沈从文、刘文典、潘光旦等先辈和文化大师都曾途经该站。百年小站有过太多的百年故事,在这里体验悠闲慢时光的同时,也能透过斑驳的墙壁和铁轨感受和体会小站的百年 历史 。

滇越铁路的轨距为1米,比现在国内通行的标准轨窄43.5厘米,因而称“米轨铁路”。由于资金等方面的原因,“个碧石铁路”最后修成了轨距仅0.6米宽的“寸轨”铁路。1915年,“碧石铁路”正式开工建设,至1936年才全线竣工通车,全长177公里的铁路修了21年5个月,其中艰辛不言而喻。“个碧石铁路”设计时速25公里,但实际运行速度只有10来公里,比骑马快不了多少。

1959年10月,随着碧色寨至蒙自的寸轨铁路的拆除,碧色寨不再是滇越铁路与个碧石铁路交会的枢纽。这里被彻底冷落了,碧色寨重新成为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村寨,曾经靠火车站吃饭的人民,都只能外出另谋生路。繁荣了长达半个世纪的碧色寨,退出了它的“黄金时代”,终于只是一个小火车站。但它在云南人的记忆里,永远不会只是个火车站那么简单而纯粹,它承载着曾经的光荣与梦想,繁华与辉煌。

碧色寨不应该被人遗忘,不是因为《芳华》在此取景,更不是因为影片热播,而是因为它本身就有着足够让人铭记的辉煌而厚重的 历史 。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41896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