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位角=90 - 0.5arccos[2(sinM/cosN)^2- 1]
公式中,M表示的是某天太阳直射的纬度,N表示的是某地的纬度,^2表示平方。
例如,北京在北纬40度,则N=40,夏至这一天太阳在北纬23.5度(太阳直射北纬23.5 度),即M=23.5,把N和M的值代入上式,可求得方位角=31度 。
意思是,夏至这一天,在北京的人看来,太阳是从东偏北31度的方位升起的,是在西 偏北31度的方位落下的。
在北纬28度位置,太阳日出日落的方位角,你可以自己用这个公式算一下。
我觉得,方位角应小于28度。即日出日落时,太阳都能照射到东西向墙的北侧。但中午不行,因为夏至日,太阳的高度角与当地纬度仍有28-23.5=4.5度的夹角,在东西向墙的北侧仍有阴影。
建筑朝向的选择,涉及到当地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建筑用地情况等,必须全面考虑。选择的总原则是:在节约用地的前提下,要满足冬季能争取较多的日照,夏季避免过多的日照,并有利于自然通风的要求。从长期实践经验来看,南向是全国各地区都较为适宜的建筑朝向。但在建筑设计时,建筑朝向受各方面条件的制约,不可能都采用南向。这就应结合各种设计条件,因地制宜地确定合理建筑朝向的范围,以满足生产和生活的要求。 选择建筑朝向,一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各种建筑朝向墙面及居室内可能获得的日照时间和日照面积。建筑物墙面上的日照时间和日照面积。建筑物墙面上的日照时间,决定墙面接受太阳辐射热量的多少。冬季因为太阳方位角变化的范围小,在各朝向墙面上获得的日照时间的变化幅度很大。以北京地区为便,在建筑物无遮挡情况下,以南墙面的日照时间最长,自日出至日没,都能得到日照。北墙面则全日得不到日照。在南偏东(西)300朝向的范围内,冬至日可有9小时日照,而东、西朝向只有4.5小时日照。 夏季由于太阳方位角变化的范围较大,各朝向的墙面上,都能获得一定日照时间。以东南和西南朝向获得日照时间较多,北向较少。夏至日南偏东及偏西600朝向的范围内,日照时间均在8小时以上。 建筑物室内的日照情况,同墙面上的日照情况大体相似。以北京地区(窗口宽2.10米,高1.5)为例,在无遮挡情况下,冬季在南偏东(西)450朝向的范围内,室内日照时间都比较多,冬至日在这个朝向上,均有6.5小时以上的日照时间。同时由于冬季太阳高度角较低,照到室内深度较大,所以在南偏东(西)450朝向的范围内,室内日照面积都较小。在北偏东(西)450朝向的范围内,冬至日室内全无日照。 夏季在南偏东(西)300朝向的范围内,日照时间不多,而且日照面积很小,夏至日室内日照为4~5.5小时之间,日照面积只有冬至日的4~7.3%。在东、西朝向上,夏季室内日照时间较多,而且日照面积很大,在夏至日室内日照时间有6小时,日照面积为冬至日的2.7倍。在北偏东(西)450朝向的范围内,夏至日室内日照时数有3~5小时,日照面积也比东、西朝向少。从日照时间和日照面积的分析来看,北京地区的最佳建筑朝向在南偏东(西)300朝向的范围内。 各种朝向墙面上可能接受的太阳辐射热量。墙面上接受的太阳直射辐射热量,除了与照射角度和日照时间有关外,还与日照时间内的太阳辐射强茺有关。根据北京地区多年的实测值,计算出最冷月(1月份)和最热月(7月份)各朝向墙面上接受的太阳直射辐射热日总量,并作出太阳辐射热日总量变化图(图4-34),由图可知,冬季各朝向墙面上接受的太阳直射辐射热量,以南向最高为16529千焦/平方米·日。而在北偏东(西)300朝向的范围内,冬季接受不到太阳直射辐射热。 夏季各朝向墙面上接受的太阳直射辐热量,以东、西向为最多,分别为7176千焦/平方米·日和8830千焦/平方米·日,南向次之为4985千焦/平方米·日,北向最少为3031千焦/平方米·日。由于太阳直射辐射强度一般是上午低、下午高,所以无论冬季或夏季,墙面上接受的太阳辐射热量,都是偏西的朝向比相应的偏东的朝向稍高一些。夏季室外的最高气温,是出现在13-17时之间,此时太阳位置正在西半天的方位上。可知建筑朝向在南偏西45-900(西向)朝向的范围内,西晒是比较强烈的。北回归线以北地区,不管房子的朝向如何,都没有太阳直射现象,因为太阳直射点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永远小于90度。虽然没有太阳直射,但是有太阳斜射呀。所以安装光伏电池是要考虑倾角和朝向问题的。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安装光伏电池朝南倾斜。倾斜的角度则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大致上从6月22日到12月22日期间,倾角度数从小调到大;从12月22日到次年3月21日,倾角度数从大调到小;具体度数还要结合当地的纬度数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