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峰塔有几层

equ2023-04-06  14

从外面看雷峰塔只有5层,不过雷峰塔一共有十层,由上至下分别为:塔刹、天宫、五层、四层、三层、二层、暗层、底层、台基二层、台基底层。

现在的雷峰塔是2002年重建的。占地面积8公顷。新雷峰塔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台基(起到保护罩的作用)、塔身和塔刹三部分。

新雷峰塔通高71米,其中塔身高45.8米,塔刹高16.1米,地平线以下的台基为9.8米。新雷峰塔保留了宋塔的惯有风格,外观是一座八面、五层楼阁式塔。

雷峰塔最早是在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建造的。当时是吴越国王钱俶为祈求国泰民安而建造的。

雷峰塔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西湖景区的十大景点之一“雷峰夕照”指的就是雷峰塔。

雷峰塔的具体位置在:杭州市西湖区南山路15号。

雷峰塔的门票价格为40元一位。开放时间:3月15日—11月15日:8:00-20:30;11月16日—3月14日:8:00—17:30。

雷峰塔最广为人知的故事典故,莫过于《白蛇传》里面的雷峰塔。

雷峰塔考略

http://cul.sohu.com/zhuanti/leifengta/

雷峰塔西湖胜迹,名喧腾于江南士女口中者殆千年,而于其圮后,尚未见有详确之考订,甚可惜也。友人陈乃乾君有《黄妃辨》,见《小说月报》十六卷一号,见地至佳,而语焉勿详。余昔岁居杭,端忧多暇,庾骼追逅考。今忽忽又五年,蛰迹京尘,堕欢昔梦,咸惝癠如隔世。顷检书业,见旧日扎记簿尚在,墨迹黯如难辨,惧其愈久而且泯灭也,遂摘概略以成此文。手头书缺,所引用故实,已不能悉注卷帙。自知难当“雷峰塔考”之名,只曰考略可耳。况昔之属余作此者,已阻人天,墓门宿草而悲绪弥永,故文兴亦寥落矣。

塔凡三名:其一为西关砖塔,初见于塔内藏经标题中,昔人盖未之知也。其二为黄妃塔,有“王妃”“皇妃”“黄皮”等异名,为前人所习用。其三即雷峰塔,吾辈口中之通名也。今先言雷峰,继辨黄妃,而后述西关砖塔,循序以观,纲要可得。

雷峰者,滨湖,西湖南出一平冈也,有中峰回峰诸异称。《西湖游览志》曰:“旧名中峰,郡人雷就居之,故名雷峰,南屏山之支脉也,穹隆回映,亦曰回峰。”《武林纪事》曰:“徐炳,宋熙宁间举进士不第,筑室回峰下,称回峰先生。回峰即雷峰也。”“雷峰”“回峰”得名之故,以记载言如此。

塔寺峰顶,即以此名,于事至顺。以予所知,此名为古今之通称。《咸淳临安志》(潜说友作,咸淳,南宋度宗年号,杭州脉乘之最早者。)曰:“雷峰塔在南山,郡人雷氏居焉;钱氏妃于此建塔,故又名黄妃。”(卷八十二)又曰:“显严院在雷峰塔下,……后有雷峰庵,郡人雷氏故居。”(卷七十八)是雷氏居中峰在钱氏建塔之先。志曰:“又名黄妃”,是当年通称雷峰塔,与今不殊之证。若不明故实,以“黄妃”为雅,以“雷峰”为俗,此盲瞽之说也。

雷峰得名,远在塔先,以山名塔,通乎古今,诚如上述。然钱氏称王吴越,宝坊初成,必自赋佳名垂之久远,不当沿袭古隐君子之号,于是有黄妃塔焉。其名虽正史未载,而《咸淳临安志》载石刻《华严经》钱亻叔跋记中云:“塔曰黄妃云。”准此,似“黄妃”为塔之正名矣。然在同书卷七十八中,称皇妃塔,不作黄妃;《西湖志》卷三十一引元白挺《西湖赋》,有“皇妃保叔,双擎窣堵”;似又有“皇妃”之名,陈乃乾君更定其宜为“王妃”,黄皇皆为讹字。而予前见他书(《武林纪事》或《西湖游览志》不复省忆)引《咸淳临安志》卷七八之文“皇妃”作“王妃”。《西湖梦寻》卷四亦云,“古称王妃塔”,均可助成陈说。而其地尝植黄皮木,有“黄皮”俗称,亦见于《咸淳临安志》也。

黄妃之称殆不足据,予见同陈君,在此略加补说耳。黄妃之名殆以黄皮相涉而误。其实本名当作王妃也。皇虽亦为王之讹误,而“皇妃”名塔,较“黄妃”可通。钱氏虽未称帝而在境内实具帝仪,特对上国貌为臣服耳。观亻叔跋记中“忝嗣丕图”“于万几之暇”等语,俨然九五口吻矣。又陈氏以为王妃之名为亻叔妃孙氏所专有;更谓以王妃名塔,乃因纪念封妃盛典,予却不敢苟同。亻叔记文中明言“诸宫监”“宫监等合力”,及以今日所见塔砖,署名众多,是当时合力布施,福德广有,不专属一人之证。且观塔砖文有“吴王吴妃”“吴子吴妃”等等,是以“王妃”名塔,谊宜平列,犹言吴王吴妃耳。且舍经人塔都八万四千卷,题记咸署钱亻叔,则塔赋名之义,似不当专属其妃。以国主与其妃名,殆众人统于所尊

耳。钱氏三世四王,久家吴越矣,亻叔妻固自称妃,封妃之典在宋为荣施,于吴越何有哉?观藏经及塔图标题,只纪乙亥丙子,绝不书开宝八年九年,崛强意态未泯。以封妃之典而名其塔,斯言殆不然乎?其他记叙黄氏妃者,如吴氏《十国春秋》,翟氏《湖山便览》,乃缘《咸淳志》之讹文而误,不为典要,陈氏亦曾言之矣。

“雷峰”非塔本名,“黄妃复多讹疑,然此两名却为人所习知。至西关砖塔实为其最初名号,乃向不见记载。若非塔圮,吾辈亦安得而知之哉。故兹考释,宜略加详。此名初见于砖穴藏经钱亻叔题记中(可参看我的《记西湖雷峰塔发见的塔砖与藏经》一文),其为当时之称绝无可疑。西关乃城门名。吴越时,杭州城门西土之建置,有可言者。《十国春秋》卷百十二曰:“西府杭州,唐大顺元年(八九○)筑夹城三十余里(郑七七作五十余里),景福二年(八九三)作罗城七十里,光化二年(八九九)四月升为都督府,吴越谓之西府,……后国中亦称西都。”是杭州城有夹城罗城之别。

《咸淳临安志》言罗城之缔"k甚详。《十国春秋》卷七七略同,殆即本此。“景福二年……钱镠发民夫二十万及十三都军士新筑罗城,自秦望山,由夹城东亘江干,泊钱塘湖霍山范浦,周七十里。城门十:南曰龙山;东曰竹车,曰南土,曰北土,曰宝德;北曰北关;西曰涵水西关(《十国春秋》作西关门亦名涵水门);城中曰朝天,曰炭新门,曰监桥。”则罗城殆为夹城之外郭。其涵水西关,当临圣湖之湄。明郎潜《七修类稿》曰:“吴越西关门在雷峰塔下。”是则当时建塔,实傍城关,而面临湖水。以今之发见参合,足证郎氏之说非诬。然陵谷沧桑,市朝屡易,湖上人士不复知有西关门者,久矣。

塔藏《宝箧印经》刻于乙亥,卷首署明西关砖塔,至亻叔撰记于“塔之成日”便曰黄妃。(王承益塔图刻于丙子,故亻叔之记文当在丙子或丙子以后。)是西关砖塔为其初名,“黄妃”等等为后起较正式之名。当开宝乙亥岁,塔未成,名亦未立,以其恰居西关门外,而塔砖制作特异,有范字庋经之别,遂呼为西关砖塔耳。至塔工圆满另锡嘉名,雷峰旧号复不可夺,而此称遂废。至城关改置,后之居杭者,只见雷峰塔耳,乌睹所谓西关门也耶。于是昔之以城门名其塔者,后则且藉塔址以考城门矣。是明人已然,不自今日始也。今者,城固久湮,而塔亦崩坏,若阙而勿记,后人何观焉。

建塔情形与建塔者之小史亦可略述。《湖山便览》曰:“吴越王妃黄氏建,以藏佛螺髻发,亦名黄妃塔。始以千尺十三层为率,以财力未充始建七级。后复以风水家言,止存五级。(案此说与《西湖游览志》异,详后。)塔内以石刻《华严经》围砌八面,岁久沈土,明人有劚得者,小楷绝类欧阳率更书法。又塔下有金铜罗汉像一十六尊,各长数丈,寻因僧道潜请移净慈寺。”此虽清时记载,而语颇详。石刻《华严》为雷峰塔文字之最先流布者,至今湖上寺院尚存残础。经后有钱亻叔记文,石刻不传,见《咸淳临安志》卷八二中,兹全录之。

吴越王钱亻叔记。敬天修德,人所当行之。矧亻叔忝嗣不图,承平兹久;虽未致全盛,可不上体祖宗,师仰瞿昙氏慈忍力所沾溉耶。凡于万几之暇,口不辍诵释氏之书,手不停披释氏之典者,盖有深旨焉。诸宫监尊礼佛螺髻发,犹佛生存,不敢私秘宫禁中;恭率宝贝(明吴之鲸《武林梵志》卷三引作宝具。)创�波(《十国春秋》作�堵波。)于西湖之浒,以奉安之,规抚宏丽,极所未见,极所未闻。宫监弘愿之始,以千尺十三层为率,爰以

事力未充,姑从七极,梯�初志未满为慊。计砖灰土木油钱瓦石与夫工艺像设金碧之严,通缗钱六百万。视会稽之应天塔,所谓许元度者,出没人间凡三世,然后圆满愿心,宫监等合力于弹指顷幻出王缶坊,信多宝如来分身应现使之然耳,顾元度有所未逮。塔之成日,又镌《华严》诸经,围绕八面,真成不思议劫数大精进幢。于是合十指爪以赞叹之,塔曰黄妃云。(《武林梵志》黄妃下有塔字。四库抄本黄作塔,疑误。)吴越国王钱亻叔拜手谨书于经之尾。惜是记无年月,当在开宝九年或稍后也。亻叔之生平见《宋史》本传者略如下:

钱亻叔字文德,杭州临安人,为元�之第九子,母吴氏。建隆元年(九六○)授天下兵马大元帅。开宝五年(九七二)封妻孙氏为贤德顺穆夫人,九年(九七六)封为吴越国王妃,是年卒。太平兴国三年(九七八)纳版图于宋。端拱元年(九八八)封邓王。会朝廷遣使赐生辰器币,与使者宴饮至暮,是夕暴卒,年六十。亻叔以天成四年(九二九)八月二十四日生,至是八月二十四日率,复与父元�卒日同,人皆异之。崇信释氏,前后造寺数百,归朝又以爱子为僧。

而《五代史》卷六七曰:“钱氏兼有两浙几百年,(八九五——九七八,实八十四年。)其人比诸国号为怯弱,而俗喜淫侈,偷生工巧。”虽为贬词,而当时文物技艺必有可观者,建雷峰塔之因由,与史乘亦可参看。

惟砖穴庋经及塔图一事,记载悉缺。偶见日本《佛学大辞典》引《佛祖统纪》卷四十三:“吴越王钱亻叔天性敬佛,慕阿育王造塔之事,用金钢精铸造八万四千塔。中藏《宝箧印心咒经》,布散部内,凡十年而讫功。”亻叔造金涂塔八万四千,中庋《宝箧印经》,与雷峰塔砖孔中度是经八万四千卷,此二事绝相类。要之,彼崇信密部陀罗尼,喜造寺塔,此在史乘,诸家记载及近顷所发见实物,可互证者也。

更有一节待考,以吾辈所见,未圮以前久为坏塔;闻之故老,则曰毁于火,而毁在何时,以何因缘,了不明白,至可憾惜。考之于书记,《感淳临安志》卷七八曰:“显严院在雷峰塔下,开宝中吴越王建皇妃塔,遂建院。治平二年(一○六五)赐额显严院,(是吴越时殆不名显严欤?)宣和间(一一一九——一一二五)兵毁,惟塔存。乾道七年(一一七一)重建。庆元元年(一一九五)塔与显严始合为一。五年(一一九九)重修。”是宣和间兵劫,塔未毁坏之证。《西湖志》卷三曰:“塔上向有重檐飞栋,窗户洞达,后毁于火。”在此未言何时何故,无从索解。《西湖游览志》则曰:“旧建七级,后为雷火所焚,止存五级。”此虽未言何时,却言毁于雷火。

惟《西湖志》卷三十一引明夏时《湖山胜概记》曰:“案山之外有雷峰,钱氏妃建寺造塔于此,久为劫灰。”同书卷十引元钱惟善诗:“钱湖门外黄妃塔,犹有前朝进士题。”失明人言久为劫灰,则塔毁已久;元人言犹有前朝进士题,似尚未毁。塔毁当在元明之际矣。而明张岱《西湖梦寻》卷四曰:“元末失火,仅存塔心。雷峰夕照遂为西湖十景之一。”在此言明塔毁年代,陶庵博物洽闻,所言自可徵信。且持此与其他记载参合,亦不相刺谬。所见狭陋,不敢妄说,略如上述云。至塔圮情景,与塔砖,藏经,塔图等,凡详前文者,均不复出。

于民间传说更有白蛇小青故事,塔之驰名遐迩殆半因此;惟既不见于著录,虽为谈民俗神话者所宜问,却非兹篇之事。就塔言塔,仅如是而已。昔年曾作塔中《宝箧印经》跋,录其一节,以结作本篇之意焉。

……塔历九百五十不为暂。夫岿然不敝者殆千秋,而俄空于一旦,则一旦固凛乎未可逾也。舍经以入塔,意将依之并久。乃塔坏而经独全,且以塔坏而经始得出。昔之见雷峰塔者咸不知有经,而后之获见藏经者,更不及见兹塔矣。惟吾辈乃得兼之,赞叹之,痛惜之。

雷锋名字的由来

雷锋于一九四零年十 二月十八日出生在湖南省望城县简家塘村的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里。雷锋原名雷正兴,

一九五九年八月,鞍山钢铁公司派人到望城县招工,雷锋得知这个消息后,征得县委领导的支持正式报名了。填报名表时,他第一次在姓名栏写下“雷锋”两个字。当时别人也很纳闷他为什么要改名,他说:“我现在想好了,决心到鞍钢去打个冲锋,“雷正兴“是个孤儿的名字,现在有了共产党,我早已不是孤儿了……”

另:

雷峰镇位于德化县(德化县位于福建省中部)中南部,处于东经118°7’,北纬25。34’,镇址雷峰村,距德化城关16公里。全镇土地总面积162.4平方公里,分127个自然村落,设14个村民委员会,135个村民小组。1999年末人口1.72万人,绝大多数为汉族,畲族人口约120人,海外华侨5000多人。

雷峰宋代时移人定居的方姓,其祖姓雷,居于莆田梅峰,为纪念先人姓雷及居地梅峰,乃称迁居地为雷峰,后沿用为乡名。雷峰开发于唐末,唐时属归德场,宋、明时属德化永宁乡清泰里,清时属清泰里峰魁社和肖坑社(后改为奎光社),李溪、潘祠、瑞坂属李山社,1935年编查保甲隶属第二区,1939年撤区废联保建乡,蕉溪、雷峰、肖坑属西南乡,李溪、瑞坂、上寨、双芹、荐解属瑞上乡。解放初属第二区,1956年设雷峰区,1958年成立雷峰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雷峰乡,1992年5月撤乡建镇。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40394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