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中记载,当时西藏的疆域包括:“南近廓尔喀,北接拉达克汗部落。”而到了现代,领土国界已大不相同。其中,拉达克这一区域,便成了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在我国近代史上,有一些领土被西方列强强行侵占,但是自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政府却一直在对于这些区域主张权利。有一些领土已经顺利回归祖国的怀抱,但是还有不少区域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暂时还没能回归,拉达克就是其中之一。
▲拉达克首府列城
01
可能很多人对拉达克这个名字并不熟悉,拉达克曾经属于我国西藏领土的一部分,它又被人们称之为“小西藏”。它的位置在克拉昆仑山和喜马拉雅山之间的一个峡谷地带,处于印度河的最上游,与我国的阿克赛钦、青阿里相接。拉达克地区的面积大约为45110平方公里,人口大约为26万。生活在这一区域的民族,大都是藏族。拉达克的首府叫做列城,在那里修建有一座小布达拉宫,之所以它被人称之为“小西藏”,就是因为当地的气候,风俗建筑风貌与早期的西藏拉萨十分相似。
早在公元二世纪的时候,拉达克便建立起一个以藏族人为主的国家——象雄王国。在公元七世纪左右,当时的吐蕃崛起,吐蕃王为了扩张领域不断向西进军,将象雄王国占领。吐蕃王在这里将亲信任命为象雄总管,主要负责掌控阿里以及拉达克区域。
▲象雄王国遗址
此时拉达克也卷入了吐蕃与帝国之间的纷争,所以它的宗主权在吐蕃与唐帝国之间轮换过几次。到了公元8世纪中期,吐蕃的内乱导致这个国家产生了分裂。拉达克这一区域重新建立了一个以藏族人为主的国家——古格王朝,此后又进一步发展成为拉达克王朝,也就是在这一阶段佛教进入了西藏,形成了藏传佛教。
02
在16世纪中叶,古格王国的拉达克王朝被胜利王朝取代,古格王国就此灭亡。在这一时间段内,原本信奉佛教的拉达克王国同时遭到了来自北方西方和南方伊斯兰教的压力,由于拉达克王国多次遭到侵扰和劫掠,所以渐渐开始衰落。拉达克王国的国王为了寻找一个强大的靠山,便归附了西藏。当西藏成为清帝国疆域的一部分后,拉达克也随之成为清帝国的领土。
▲清朝西藏地图(局部)中的拉达克
清嘉庆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锡克王国和查谟王国联合起来,共同将原本属于阿富汗的克什米尔王国占领,此后西克王国进一步支持查谟国王出兵攻击拉达克。拉达克虽然组织起兵力对抗,但是却不是对手,于是他们就派人到拉萨,向西藏和清政府求援。但是这一次清政府和西藏的地方政府却没有伸出援手。
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查谟国王以武力将拉达克占领,此后查谟国王被英国殖民统治者分为了查谟-克什米尔土邦大君。此后,查谟国王试图建立一个疆域更为广大的多格拉帝国,就继续向西藏出兵,但是被清政府派去的藏军击溃。这一次藏军不但将查谟侵略军全部歼灭而且还乘胜进入拉达克。《清史稿》记载:“殄毙森巴及拉达克大小头目四十馀、贼匪二百馀,拉达克头人八底部长乞降。”
▲藏军旧照片
03
查谟-克什米尔大君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又继续加派精兵与藏军对抗。双方你来我往,互有胜负。1846年夏天,英国殖民者将查谟-克什米尔土邦东边的边界划定,在这一次界定中,他们将拉达克划入了克什米尔版图。但是这一次边界界定,清政府并没有派人参加,所以这只是英国殖民者自作主张而已。
这样的边界清政府没有同意,将清政府推翻的国民政府也没有同意。直到我国解放后,在1963年与巴基斯坦重新划定两国边界,其实实质上是巴基斯坦控制的克什米尔和我国划定界限。双方同意按喀喇昆仑山的分水岭来作为划界依据,也就是说,最终流入我国境内的流域划归我国,最终流入巴基斯坦国内的流域划入巴控克什米尔。
▲克什米尔的自然风貌
那么,在与印控克什米尔划定界限的时候,也应该照此执行。不过,这个界定现在两国还有很大争议,我国和印度的正式划界还没有进行。
结语
拉达克这一区域的面积大约有7个上海大,印度方面一直坚持声称这一区域是他们的领土,但是我国并没有同意这样的界定。不管怎样,两个国家之间的划界应该双方都表示同意才能最终确定,如果只有单方面确认,那么显然是无效的。
在克什米尔东南部的拉达克(Ladakh)至新疆莎车古代贸易路线之上。
"帐篷对峙"地点地处在克什米尔东南部的拉达克(Ladakh)至新疆莎车古代贸易路线之上,该地区海拔约5100米,冬天寒冷,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0度,常年气候恶劣,不适宜人居。因此,这个地方长时间以来并不受到人们的关注。印度报业托拉斯称,中国军队进入的地区离印度设立的临时飞机跑道很近,印度已打算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来抵消中国在这一地区的优势。
在克什米尔东南部的拉达克(Ladakh)地区素有"小西藏"之称,在历史上,拉达克是中国西藏的一部分。中国政府亦未承认印度对该地区享有管辖权。此前,中国军方亦曾在2011年阻止印方在该地区展开公路建设。
中控克什米尔全区面积约22万多平方公里,人口约500多万,其中穆斯林占77%,印度教徒占20%。
“中控克什米尔”又称喀什米尔,是南亚次大陆西北部(青藏高原西部和南亚北部的交界处)的一个地区,位于印度、巴基斯坦、中国、阿富汗四国之间,曾为英属印度的一个邦。大部分地区现为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控制(东北阿克塞钦和喀喇昆仑走廊由中国控制,已并入新疆、西藏两自治区,虽同属克什米尔地区但不存在主权争议)。
克什米尔(英语:Kashmir),又称“喀什米尔”,青藏高原西部和南亚北部的交界处的一个地区。历史上,“克什米尔”这个词原指喜马拉雅山脉最西端的一处峡谷。而现在,“克什米尔”以被用来泛指包括克什米尔谷地、查谟、蓬奇、吉尔吉特、俾路支斯坦和拉达克(Ladakh)等广大地区。全区面积约22万多平方公里,人口约500多万,其中穆斯林占77%,印度教徒占20%。
克什米尔在历史上曾经几易其手,我国西汉时期的西域都护府,其辖区就包括现今的克什米尔一部分,吐蕃(历代藏族地方政权)也在一千多年的时间里统治着克什米尔的大部分地区。在唐代,吐蕃对克什米尔拥有百分之八十的控制权,当时的史书称克什米尔为“大勃律”和“小勃律”。元朝时期,克什米尔的大部分地区为元朝政府的总制院与宣政院辖地,明时改为由明朝政府派往西藏的“乌思藏宣慰司”管辖。清朝前期,清政府还拥有对克什米尔大部分地区的主权,当时称其为“拉达克”,属阿里高原的一部分。1846年,英国武装吞并了拉达克地区,并将其与英属克什米尔合并,总称为克什米尔,成为英属“印度帝国”的一个土邦。
1947年,印、巴分治时,因其归属未明确规定,成为印、巴两国长期的争端。1947年10月印、巴双方发生了大规模的武装冲突。1948年1月联合国安理会设立了印、巴问题委员会,建议停火,然后举行公民投票。1949年1月1日起停火开始生效。同年7月,两国代表在卡拉奇达成协议,确定了停火线,由联合国驻印、巴军事观察小组监督停火,但公民投票未能进行。根据停火线,印度占3/5土地和3/4人口,巴基斯坦占其余部分。印度在其控制区内成立了邦政府,巴基斯坦在其控制区内成立了自由克什米尔政府。1965年9月和1971年11月又两次发生敌对行动。印度占领了停火线以西的一些地方。 现在的实际控制区: 印度控制了大约 45.5%的地区 (101,387 平方公里); 巴控克什米尔 共约85,846平方公里。
这喀喇昆仑走廊(英文:Trans-Karakoram Tract)原为中国、巴基斯坦和印度三国争议地区,面积约5800平方公里,中国认为属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基斯坦认为属于北部地区,印度认为属于查谟和克什米尔邦。196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巴基斯坦两国政府签署的《中巴关于中国新疆和由巴实际控制其防务的各个地区相接壤的边界的协定》正式明确该地区为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所有,标志着巴基斯坦放弃了对此地区的领土要求,当然中国也放弃了其他部分领土要求。但是印度仍然坚持该地区应为克什米尔的一部分。目前,该地区基本都在我国实际控制下。至于这“阿克赛钦“地区,那是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期间物归原主的,在中国的有效控制下。喀喇昆仑走廊是友好协商“谈”回来的,“阿克赛钦”是枪杆子“拿”回来的,两块地方连成一片,也与巴控克什米尔相连,面积不算大,但大战略地位很重要。
克什米尔地区现在由三个国家分治:巴基斯坦控制了西北部地区(自由克什米尔和克什米尔北部地区),印度控制了中部和南部地区(查谟-克什米尔邦),而中国则控制了东北部地区(阿克赛钦和喀喇昆仑走廊)。印巴之间的矛盾是这片土地上的主要矛盾所在。巴基斯坦声称‘除中控克什米尔以外的地区都是巴基斯坦领土’。而印度则一直没有正式承认中国和巴基斯坦对该地区的控制权,并声称包括中巴于1963年签署的边界协议中,所划归中国的喀喇昆仑走廊地区等地区都属于印度领土。印度认为中国控制了克什米尔东部的一些领土,而这些领土现时分别被划入了中国的西藏及新疆自治区,即班公错附近地区,印度称之为阿克塞钦地区。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期间,这里是为西段作战线。可是中国政府压根就不愿意去搭理新德里的这种叫骂,国内媒体也没有任何报道。毕竟所谓‘中控克什米尔’问题压根就不是为世界多数国家所承认的。中国政府对于这片土地的控制权也是毫无争议的。1963年根据边境协定巴基斯坦将一部分巴控克什米尔(喀喇昆仑地区)划给中国,这是中巴之间的政府交涉问题,而印度所声称拥有中国控制的阿克塞钦地区(属新疆和阗县)即克什米尔东部的主权,也是一种无稽之谈。根据中巴两国在1963年所签署的《中巴关于中国新疆和由巴实际控制其防务的各个地区相接壤的边界的协定》,巴基斯坦放弃了对此地区的领土要求,并承认该地位中国政府所有。虽然这两者都是新德里所坚持的‘印度土地’。但却没有人愿意去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