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福州往连江馆头壶江岛自驾游线路、岛上线路景点及线路安排。

道教三清2023-04-02  15

驾车路线:全程约58.6公里

起点:福州市

1.从起点向正西方向出发,沿乌山路行驶50米,调头进入乌山路

2.沿乌山路行驶500米,过右侧的茂泰大楼约160米后,直行进入古田路

3.沿古田路行驶1.7公里,过紫阳立交桥,直行进入福马路

4.沿福马路行驶1.6公里,过五里亭立交桥,朝连江中路/机场高速方向,稍向右转进入五里亭立交桥

5.沿五里亭立交桥行驶30米,过五里亭立交桥约330米后,直行进入连江中路

6.沿连江中路行驶610米,过连潘高架桥,左转进入远洋路

7.沿远洋路行驶2.4公里,朝连江/长乐机场/鼓山大桥/绕城高速方向,稍向右转进入二环快速路

8.沿二环快速路行驶50米,直行进入二环快速路

9.沿二环快速路行驶870米,朝长乐机场/G15/沈海高速/魁浦大桥方向,稍向右转进入国货互通

10.沿国货互通行驶310米,过国货互通,直行进入福州机场高速公路

11.沿福州机场高速公路行驶3.0公里,稍向左转进入机场高速公路

12.沿机场高速公路行驶10米,过魁岐互通,直行进入机场高速公路

13.沿机场高速公路行驶4.4公里,过快安高架桥,直行进入快安隧道

14.沿快安隧道行驶1.1公里,直行进入机场高速公路

15.沿机场高速公路行驶1.8公里,过下德大桥,直行进入马尾隧道

16.沿马尾隧道行驶1.6公里,直行进入机场高速公路

17.沿机场高速公路行驶640米,朝连江/宁德/温州/G15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18.沿匝道行驶800米,直行进入沈海高速公路

19.沿沈海高速公路行驶660米,直行进入红山隧道4

20.沿红山隧道4行驶240米,直行进入沈海高速公路

21.沿沈海高速公路行驶370米,直行进入红山隧道3

22.沿红山隧道3行驶300米,直行进入沈海高速公路

23.沿沈海高速公路行驶620米,直行进入红山隧道1

24.沿红山隧道1行驶2.6公里,直行进入沈海高速公路

25.沿沈海高速公路行驶1.1公里,过闽安特大桥,直行进入棋盘山隧道

26.沿棋盘山隧道行驶620米,直行进入沈海高速公路

27.沿沈海高速公路行驶6.2公里,过东岐高架桥约1.1公里后,直行进入长安隧道

28.沿长安隧道行驶460米,直行进入沈海高速公路

29.沿沈海高速公路行驶1.7公里,过山兜高架桥,在琯头/G104出口,稍向右转上匝道

30.沿匝道行驶1.5公里,朝福州/G104方向,右转进入G104

31.沿G104行驶3.5公里,右转

32.行驶950米,左转

33.行驶6.0公里,直行进入S201

34.沿S201行驶5.8公里,左前方转弯

35.行驶1.0公里,左转

36.行驶680米,右转

37.行驶17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右侧)

终点:壶江岛

连江滨海,境内山峦叠翠,蜿蜒逶迤于闽江、敖江两水之间;海岸风光旖旎,星罗棋布的岛礁如串珠般镶嵌在万顷碧波之中,海天一色,相映生辉。海侵海蚀地貌构成的奇峰、怪岩、幽洞100多处。闽江口北岸百洞山(又称青芝山)为闽海五大名山之一,奇岩怪洞,千姿百态,为省级名胜风景区。前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曾蜇居于此,自号“青芝老人”,建有藏骨塔、啸余庐别墅等,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历史文化积淀,有众多古迹和人文景观错落点缀于山水之间。县境已发现新石器、青铜器遗址、古沉船遗址、古陶瓷窑址、古城堡、古炮台、古建筑等百余处。南朝至清代古刹150多座,名人摩崖题刻二百余幅,历史文物馆藏近2000件。

连江风光旖旎,古迹繁多。有青芝山、覆釜山、宝华山,还有文笔春烟、玉山听泉、云居观日、长门古炮台、五虎礁、粗芦岛、黄岐半岛、定海湾古城堡、烽火台、古沉船遗址、黄岐湾望乡亭、龟蛙接吻、盘蛇吞蛙。马祖列岛的牛角峥嵘、狮岭远眺、山垅映月等十大景观。

境内山、海、岛、江等资源兼俱。截至2007年,全县拥有7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闽江口“五虎守门”和“双龟锁口”、定海湾古沉船遗址、含光塔、长门古炮台以及林森藏骨塔等名胜古迹名闻遐迩,黄岐半岛战备时期遗留下了众多军事设施,青芝百洞山是省级著名风景名胜区。已开辟闽江口风景名胜、贵安温泉生态游、黄岐半岛滨海战地风光旅游等三条旅游线。

贵安温泉旅游开发区正在积极建设,依托福建省唯一的温泉高尔夫球场和西溪森林公园,建设融保健、娱乐、休闲、旅游、商务为一体的海峡西岸园林式温泉度假区,打造出福建省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新的高端品牌。

名胜古迹

摩崖碑刻

连江山多,石多。一些著名的风景区,如青芝山、宝华山、云居山以及山区海岛那些裸露的奇岩怪石,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摩崖题刻。据旧版《连江县志》记载自宋代至清代题刻就有51幅,未记载的明代至清代以及琯头青芝山景区题刻近20幅。2010年全县发现的摩崖题刻已超出140幅。

名山古刹

该县有名山16座,古刹148座,千姿万态,各有千秋。有的藏于深山,有的隐于翠谷,有的巧构于危岩之畔,有的屹立于奇峰之巅,有的与岩洞相通。古刹因名山而增姿,名山因古刹而焕彩;古刹因名山而益神,名山因古刹而添奇。

敖江

敖江,为福建省独流入海的第六大河流,干流全长137公里,其中连江境内流程63公里,自小沧流经县城,到东岱注入东海。沿岸层峦叠嶂,名胜古迹众多。尤其“敖江十二景”,自古盛传不衰,并留下不少历代名人题咏墨宝,有的景观已随地貌和人文演变而变迁。

闽江口

素有福建门户之称的闽江口,沿线两岸山峰连绵,山势奇绝,重峦叠嶂,各显其姿。沿江可以饱览长门要塞古炮台遗址、双龟锁口、川石岛、壶江岛、五虎守门等诸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黄岐半岛

黄岐半岛,有着著名的定海湾和黄岐湾。由于面对马祖列岛,地理位置独特。明代中国建12座城堡,黄岐半岛占7座。这里不仅是天然渔场,还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也是军事要地。并与罗源县鉴江半岛合抱罗源湾。

马祖列岛

马祖列岛是该县最大的岛屿,由高登、北竿、南竿等28个大小岛屿组成,以最大岛屿马祖得名。在该县东部海域中,与黄岐半岛遥遥相望,从东北向西南略呈斜形。

连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考古发现,5000年前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三国孙吴时为温麻船屯,隶侯官县。西晋泰始间(265~274年)置温麻镇于伏沙(今敖江镇白沙村)。太康三年(282年)设温麻县,为福建最早5个县份之一。同年建有温麻庙,遗址犹在。隋大业三年(607年)并入闽县。唐武德六年(623年)重设温麻县,旋改名连江县。唐天宝元年(742年)县治从伏沙迁移今址,北枕龙漈、南瞰敖江,因城域形似展翅凤凰又名凤城。唐至清代连江隶属福州府。民国时期先后属东路道和第一行政督察区,其中曾3次为福建省直辖县。新中国成立后有3次属闽侯专区,2次属福安(宁德)专区,1983年7月后第二次划归福州市辖。1995年辖内设21个乡镇,263个村居(未包括待统一的县属马祖列岛,下同),全县总人口609892人,平均每平方公里522人。其中城镇人口50022人,占8.2%。境内居民以汉族为主,畲族等少数民族占总人口2%。

连江地理区位特殊,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和抵御外敌侵扰的前哨。尤其元代之后,人民深受内忧外患之苦,养成了刚强勇敢的秉性,富有正义感和反侵略反压迫的优良传统。明永乐八年(1410年)至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县境屡受倭寇侵掠,县内军民奋起抵抗。县城和沿海先后建造10多座城堡和众多台寨。琯头壶江岛民同心抗击倭寇侵犯,生擒倭寇数十人,受巡抚嘉奖。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倭寇大举侵连,邑人陈第主动配合明副总兵戚继光,并献平倭策,在马鼻一举全歼倭寇400多人,救出被掳男女2000多人。自此倭祸始灭。鸦片战争后,西方帝国主义列强轮番侵扰,洋货、毒品充斥城乡。清廷相继在闽江口长门等地修筑炮台,后设闽江要塞总台部,加强防范。连江有识之士发动群众开展禁烟和抵制洋货斗争。清同治七年(1868年),英国传教士强行在闽江口要地川石岛租地建教堂,遭岛民坚决反抗,英舰派水兵登陆示威并打死岛民1人,岛民一面提出强烈抗议和惩凶赔偿正义要求,一面联络周围乡民组织团练,保卫乡土,坚持10年,终于迫使租地契约交还川石人民。光绪十年(1884年)中法马江海战,长门、金牌等炮台官兵英勇抗击,受清廷褒奖,后诏建昭忠祠并立碑纪祀忠烈。

辛亥革命中,连江吴适等革命党人响应孙中山号召,带领20多名志士赴广州参加起义,黄花岗72位烈士中连江占9名。武昌举义成功,连江与福州同日光复,推翻帝制,结束清朝封建统治。后又参加反袁护国和护法斗争,吴适组织的护国军,一度攻克连江、罗源、宁德等多座县城,队伍扩展到5000人,有力牵制福建地方军阀李厚基的实力。

近代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后,连江人民为民族解放进行了前赴后继的斗争。民国14年(1925年),连籍旅榕学生回连组织“上海五卅惨案连江后援会”,集会游行,捣毁日商“建和”洋行,遭北洋海军陆战队镇压,造成打死市民1人、打伤学生20多人的“建和惨案”,连江县城罢市抗议,上海全国学联派代表来连参加追悼会,并向福建当局控告。翌年9月,共青团中央特派员方尔灏帮助建立共青团连江特别支部,不久改为中共连江特别支部。土地革命时期,连江是闽东革命策源地之一,邓子恢、陶铸、叶飞等相继亲临连江指导革命,民国23年前后形成革命热潮,全县有一半以上乡村建立苏维埃政权,开展土地改革,先后组建红军第十三独立团和红军西南团,武装斗争如火如荼,后遭国民党残酷的军事“围剿”,主力上调成立红军闽东独立师,坚持开展游击战争,后北上参加抗日。连江为革命而牺牲的有杨而菖等700多名烈士。民国26年7月,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连江是福建最早沦陷区之一,县城和多数乡村两度遭日军蹂躏,烧杀掳掠,浩劫空前。全县人民同仇敌忾,抗日救亡运动席卷城乡,先后组织多支抗日游击队,与日本侵略军进行殊死斗争,前后共有7100多个男儿奋战抗日疆场,为中华民族作出巨大牺牲。解放战争时期,中共闽浙赣区委在连江发展组织,发动人民开展反内战、反迫害、反饥饿、争民主的斗争,先后创建6支游击队,开展武装斗争,反霸分粮,配合人民解放军九十三师解放连江,人民彻底翻身,翻开连江历史新的一页。

新中国成立后,台湾当局仍占据连江马祖列岛,并不断派遣武装匪特骚扰破坏。连江人民发扬光荣革命传统,积极支援前线,组织民兵,配合人民解放军和公安部队,开展剿匪、镇反、肃特、抗美援朝等一系列斗争,巩固海防,保卫人民政权,稳定社会秩序,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顺利进行作出贡献。1979年后,海峡两岸关系逐渐缓和,但一些台独分子和外国势力仍在阻挠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有时甚至制造事端。连江人民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在进一步搞好军民联防、共守海防的同时,充分利用近台邻马的独特条件,加大对台工作力度,积极接触台马同胞,联络感情,增进理解,热情为台胞寻根认祖、觅亲访友、旅游观光、投资兴业等创造条件、提供服务,使连江成为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和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沿阵地。

连江位于闽江口金三角省会福州经济圈的北翼,是经济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境内广袤的山林田园和广阔的滩涂海域,蕴藏着无限生机,勤劳淳朴的连江人民,世代不辍开拓这片沃土。西汉初已有独木舟问世,三国时渔业、造船、海运逐渐发达,商业亦颇为活跃。南北朝开始烧制陶瓷。隋代挖凿东湖蓄水灌溉农田。唐至五代中原大批移民南迁,闽王王审知推行鼓励农桑、轻徭薄赋政策,使水利改善,土地增加,同时开辟甘棠港,发展对外贸易,经济有较快发展。连江定海港、琯头港成为对外贸易重要港口,有海盐、木材、麻布、楮纸等出口。宋代经济进入鼎盛发展时期,农业推广双季水稻,产量增加,海洋捕捞和养殖业有较大发展,宋代“连江是产蛏极有名的地方”(《闽书·南产志》)。陶瓷工艺日臻完善,发展迅速,仅浦口就有36个龙窑,为福建五大窑系之一,产品大量销往日本、朝鲜及东南亚各国。元代后,常受战乱影响,经济渐趋衰落。明代经济有一定恢复和发展,甘薯传入及大量种植,粮食总量增加,蔬菜、苎麻、烟叶、甘蔗、蜜橘等经济作物有较大发展,铁矿开采冶炼、粮食加工、酿造、纺织等手工业有所发展,海运和贸易甚为繁荣。但自永乐八年(1410年)至嘉靖末年,因海上通番易货走私漏税严重,引发海禁和倭寇侵扰,为害150余年。清初又厉行迁界和海禁,沿海居民悉迁内地,田园荒芜5.7万亩,渔业、海运皆受摧残。自康熙十九年(1680年)陆续复界至嘉庆末,经济才逐渐复苏。然鸦片战争后又屡遭西方列强侵扰,城乡经济重趋萧条,生产力极为低下。直至清末,全县仍基本处于自然经济状态。

辛亥革命胜利,推翻封建帝制。民国初,社会、政治有所革新,经济有所发展,但不久即出现军阀割据,战乱频仍,横征暴敛,产业衰落。北伐胜利后,经济有所恢复。民国22~23年,连江革命苏区经济发展较快,全县水产品产量一度达2.1万吨,产量、产值和渔船数量均居全省第一位。火力发电、机械碾米及客轮等现代工业和运输业亦初见端倪。民国26年日本侵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连江两度沦陷,城乡遍遭狂轰滥炸,人民流离失所,经济濒临崩溃。直至解放前夕,城乡依然处处废墟,一片破败景象。至1949年末,全县社会总产值才1349万元(按1990年不变价为7503万元),国内生产总值1133万元(按1990年不变价为4026万元)。

新中国成立后,全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下,以主人翁姿态投入经济建设,重建家园。尤其经过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生产力得到解放,国民经济迅速恢复。1952年全县社会总产值1.21亿元(1990年不变价,下同),与1949年比,年均递增17.3%,国民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7.7%,粮食总产7.25万吨,年均递增14.8%,水产品总产1.85万吨,年均递增54.8%。1953年后进入实施国民经济发展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通过贯彻过渡时期总路线,干部群众热情很高,胜利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国有和集体经济发展较快,国家相继投资1200多万元,建设公路、水利、避风港等基础设施,改善生产条件。沿海发展外海捕捞和传统贝类养殖,北方海带南移养殖成功,大大推动水产养殖业发展。至1957年,“一五”计划的各项经济指标都完成较好。与1952年比,社会总产值增56%,年均递增9.3%;国内生产总值增1.02倍,年均递增15.2%;粮食总产增11.2%;水产品总产增81.1%,年均递增12.6%;财政收入增1.23倍,年均递增1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1.58倍,年均递增20.9%。

1958年进入第二个五年计划至1976年,由于“左”的错误指导思想不断滋长,政治运动不断,经济发展走过艰难曲折的道路。1958年“大跃进”脱离实际,忽视客观规律,强调“一大二公”,盲目追求高速度,实行高指标,导致经济建设重大失误,1959~1961年,加上连续受自然灾害影响,出现经济暂时困难。经过3年调整,到1965年经济才恢复到历史最好水平。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以“阶级斗争为纲”,国民经济发展再遭严重挫折,主要指标持续下滑。1970年与1965年比,社会总产值下降14.5%,农业产值下降17.5%,财政收入下降10.8%。由于干部群众自觉抵制“左”的做法,1971年后生产工作秩序逐步恢复。此后,开展农业耕作制度改革,农田基本建设,杂交水稻推广,海带渡夏苗培育,紫菜、贻贝、河鳗人工养殖成功,农渔业生产恢复发展取得一定成效。创办合成氨厂、制碘厂,建成郭婆溪水库、才溪水电站和35千伏输电线路并与福州联网,使工业生产有所回升。但全县经济发展速度明显趋缓,经济效益降低。1976年与1957年比,20年时间,社会总产值仅增52.6%,年均递增2.1%;国内生产总值增7%,年均递增0.3%;财政收入增19.1%,年均递增0.9%;粮食总产下降1%;水产品总产增40.6%,年均递增1.7%。

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经济发展开始好转。但人们受“左”的思想禁锢依然严重,不少禁区难以突破,发展步伐受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拨乱反正,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随着海峡两岸关系逐渐缓和,给连江国民经济发展带来良好的机遇。1980年农村开始全面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经济体制改革,并不断深化。然后向城市推进,促进国有企业、商品流通、财税金融、计划劳动管理等一系列重大改革的深入发展,使城乡经济空前活跃,乡镇企业和个体企业迅速崛起,国民经济出现强劲增长势头。1984年福州列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后,连江利用紧靠省会福州和拥有港、台、侨胞众多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投资环境显著改善。1988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连江列入经济开放区,县先后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服务措施,积极参与各项招商引资活动,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档次。相继建立敖江、琯头、贵安等开发区、投资区和琯头、黄岐对台贸易点,初步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全县经济步入持续、健康、高速发展轨道,开创了连江历史上建设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效益最好、人民受实惠最多的时期。连江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35821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