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江和涪江一样都是嘉陵江支流,不过渠江左面支流中最大的一条,渠江也被称作是渠河,在古代也被称为是潜水,还被称作是岩渠水,在两晋时期,渠江被称为是巴江,到了宋朝就把这个叫做渠江,渠江的源头有三个说法,分别为北源大、小通江还有东源州河以及巴河。
一、北源大、小通江大、小通江的源头横切陕西省的巴山区,小通江的发源地在于陕西的碑坝区中的碑坝河,高度达到1829米,大通江的发源地在陕西省西乡县的大池乡,高度达到1600米,在通江县汇入四川,沿途中还有很多小的支流汇入,最后汇成渠江,继续向南方流。
二、东、西源的介绍东源州河的源头是在陕西省大巴山脉的西南角,和巴河汇合的地方是在三汇镇,西源巴河的源头是在陕西省的苍山南面,也是在三汇镇汇合最后成渠江,在很多的记录中,都是以巴河为渠江的正源,这三个源头离的都不是太远。
巴河全长138公里,巴河的上游当地人都称作是南江,巴河的支流很多,但是流量都不是很大,最后才成了巴河,从南江县出发,路过巴州镇以及三江镇,又向东转弯,河床成一个逆时针的急转,最后在在三汇镇和别的河汇合。
渠江从河流在三汇镇集合之后,一路向南流去,流经了八个区,以及二十一个乡镇,中途有多个河流汇入渠江,渠江的长度为99.8公里,在渠县内的落差非常小才18米,渠江出渠县是在渠县的南面的琅琊乡,又到了别的乡镇。
三、河道特征在三汇镇的上游为渠江的上游,水流比较的湍急,谷道太深,河谷陡峭大多都是呈V型,到了下面流域,河谷逐渐变得宽,但是依然改变不了河流湍急的情况到下游之后才彻底改变这一情况,河谷由v型变成u型,地势比较开阔。
渠江的源头和注入河流:1、关于渠江的源头,有三种说法。北源大、小通江,东源州河,北源(或称西源)巴河。
①北源大通江,源自陕西省大巴山区,有三支,小通江发源于陕西省汉中地区南郑县碑坝区的碑坝河,海拔高程1829米;大通江发源于陕西省西乡县大河区和镇巴县简池区大池乡的两支,海拔高程均约1600米。三源均横切大巴山区,在通江县入境进入四川,沿途汇集若干大小支流后,流入平昌县的双江区与巴河汇合后称渠江,继续南流。
②东源州河,出自川、陕两省边界大巴山脉西南麓,西南流。在三汇镇与巴河相汇,始名渠江。
③西源巴河,出自川、陕两省边界米仓山南麓,南流。两河至渠县三汇镇汇合后,始名渠江。一般以巴河为正源。
2、渠江是长江支流嘉陵江的支流,所以渠江终点是嘉陵江。
渠江和涪江汇入嘉陵江的城市地区为重庆市合川区。渠江和涪江均为嘉陵江的直流,其中渠江为嘉陵江左岸最大支流,涪江为嘉陵江右岸最大支流。
渠江干流从渠县的三汇镇起流经三汇区、土溪区、鲜渡区、琅琊区等8个区在合川区北7.5公里处的渠河咀,注入嘉陵江。涪江全长约700千米,经重庆市潼南区向东流经合川区的铜溪镇、渭沱镇、皂角镇,在合川城南钓鱼城下,汇入由合川城东北而来的嘉陵江。
扩展资料:
涪江主要支流:
1、火溪河,发源于平武县西北色润坪大窝凼,河长119公里。
2、平通河,发源于平武县境内药丛山六角顶东南麓平羌崖,河长126公里。
3、通口河,发源于松潘县境内岷山山脉东南麓玉垒山,河长145公里。
4、芙蓉溪,分别发源于江油市新兴、新安、双河3乡交界海拔825米的垮石岩南坡和东坡,河流全长90.7公里。
5、安昌河,发源于北川县南面龙门山地千佛山南华岭,河长95公里。
6、凯江,发源于绵阳市安州区西北海拔高程2700米的千佛山西麓一碗水,河长213公里。
7、梓潼江,发源于龙门山东南麓江油县藏王寨棋盘山鹰咀崖一带,河长达340公里。
8、郪江,发源于中江县铜山,河长145公里。
9、琼江,发源于乐至县北三星桥,经遂宁、潼南等县市,至重庆市的铜梁区安居镇汇入涪江,河长235公里。
10、小安溪,发源于永川区巴岳山东麓永兴乡白龙洞,河长170公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涪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渠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