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东津高铁站的主体结构一共有5层,其中地上3层,地下2层,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
地上第三层为高铁候车层,主要是高架候车室及旅客服务;地上第二层为高铁站台层,包括进站厅、售票厅、基本站台候车室及铁路站台;地面层为出站客流集散区,有公交枢纽站、公路客运站、出站通道、集散广场等。
地下一层为城市轨道站厅层,有轨道站厅、地下开发、地下停车场;地下二层为城市轨道站台层,设置有轨道2号线和3号线站台。
据悉,虽然目前市区还没开始进行轨道建设,但此次东津高铁站在建设时,将同步预埋轨道2号线和3号线结构部分,待未来市区轨道交通建成后,即可直接实现地铁和高铁的无缝连接。
二、襄阳东津站有哪些配套?
襄阳东津站枢纽城市综合配套工程包含:南北站前广场、长途客运站、公交枢纽站、游客集散中心、出租车停车场、社会停车场、非机动车停车场、内部循环道路、集疏运匝道、落客平台、预埋轨道交通车站、地下旅客服务设施、地下人防工程等内容,规划总用地面积37.07公顷,建筑面积21.78万平方米。
郑渝高铁襄阳东津站至万州北站,桥梁与隧道占比较高的原因是道谷地区多。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郑渝高铁襄阳东津站至万州北站段建设项目,由于全线线路多道谷地区,穿越的山脉也比较陡峭,所以桥梁、隧道的比重比较大,几乎占据90%以上。东津新区2011年12月12日的时候从襄州分开,襄阳市东津新区是湖北省第一个省级城市新区。东津新区位于襄阳市区东部,西至汉江,东至规划中的东外环线,南至鹿门山,北至唐白河,规划面积218平方公里。新区辖东津镇、六两河街道办事处和市畜牧场,共52个行政村、5个社区,现有人口15万人。东津新区在建设国际化高水准、现代化城市功能新区,承担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的城市新中心。形成行政服务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科技中心、文化中心、会展中心、医疗中心等。经过5年努力,中央商务区功能初步显现,国际产业园、文化创意产业园和科教产业园建设初具规模。东津新区是著名诗人孟浩然的故里、孔明菜原产地、构树产业之乡、小龙虾繁养中心和富硒产业基地。西与襄阳主城区隔江而望,北临鱼梁洲旅游开发区,与襄州区政府所在地一桥相连,南依鹿门寺国家森林公园,汉江、唐白河、滚河、淳河交汇于此。2011年12月12日,襄阳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加快推进东津新区开发,五年内起步区建设格局基本形成。2012年5月4日,省政府批复《襄阳东津新区建设总体方案》,东津新区成为省政府批准设立的全省第一个城市新区。2012年8月17日,省委书记李鸿忠主持召开省委常委(扩大)会议,专题听取东津新区建设汇报,将东津新区建设上升为省级战略,决定成立东津新区建设推进委员会,明确由省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推进委员会主任。2012年10月22日,省长王国生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东津新区规划建设,指出东津新区建设是全省发展大战略中的一个重要布局,是省级战略市级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