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大概零下40摄氏度。许多士兵为了避免被敌人发现,躺在雪地里躲起来,直到冻死。我们的装备不如敌人,但我们都有一个信念:只有坚守阵地,才能保卫祖国,把敌人打跑,才能有和平的生活。”——缅怀志愿军第九兵团第27军79师司令部原参谋常宗信。
长津湖战役被军事史学家列为世界历史早晨十大最残酷战役之一,与十字军东征、凡尔登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齐名。美国战史评价这一仗是“最艰苦的一仗”,志愿军第九兵团司令员宋说“这一仗比长征还难打。”
长津湖地区位于朝鲜北部,海拔在1000米到2000米之间。森林茂密,道路狭窄,人少,是朝鲜最寒冷刺骨的地区。夜间最低温度达到零下40度,1950年是50年来最糟糕的冬季。当时参战的美军陆战1师师长史密斯曾说,“长津湖地区根本不适合军事行动,即使成吉思汗来了也征服不了。"
为什么志愿军和美军要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直接较量?原因是“联合国军”不愿在志愿军发起的第一场战斗中失败。1950年10月初,美军分两路对朝鲜东西海岸发起钳形攻势,向鸭绿江推进,试图一举消灭朝鲜所有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麦克阿瑟傲慢地呼吁在圣诞节前结束朝鲜战争。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13日,奉命紧急入朝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第20、26、27军在长津湖地区与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师狭路相逢,展开了直接较量。
原隶属于散叶的第九兵团是一个加强兵团,采用罕见的四四制。兵团下辖3个军,每个军下辖4个师4个团,共12个师15万人。战役前夕,该团还在东南沿海进行跨海作战训练,是收复海峡对岸的主力。
尤其是20军,每个班的战士只有一两床被子,晚上互相抱在一起取暖。入朝第一天就有800人冻伤。
当时9兵团携带的干粮大多是煎饼、馒头、土豆。因为要隐蔽行军,战士们不能生火取暖,不能喝开水。煎饼冻硬了。士兵吃饭的时候,只能把干粮敲成小块,把雪放进嘴里,等软了再往肚子里咽。吃土豆只能在腋下温热,然后在下一层咀嚼,再在腋下保温。
另一方面,美军士兵配发了羊毛内衣、毛衣、裤子、棉衣、带帽子的冬装、特殊面料的防雨作战服、鸭绒睡袋。拔毛战靴特别配有多层毡垫。美军随身携带不加热就能吃的单兵食品,有几十种花样,不同口味。此外,还有附带的口香糖、巧克力、香烟、餐巾纸等小物件。感恩节那天,美国军队也可以吃火鸡大餐。
长津湖战役中,9兵团将运动战中的渗透和迂回战术发挥到了极致。在几乎没有补给和严密伪装的情况下,连续行军十天,平均每天30公里,将美海军陆战队第1师划分为下角里、新古里、刘坦里、古土里。根据我军以往的作战经验,凡是被包抄的敌人,最终都会被消灭。但是,在绝对的火力优势面前,解放战争中经常出现的场景无法重现。
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一师拥有273门重型武器,如坦克、榴弹炮、重型迫击炮和高射炮。此外,还能得到大口径火炮和数百架飞机的支援。第9兵团只有几门山炮,其余都是小型火箭炮、无后座力炮和轻型迫击炮。对于士兵来说,手榴弹是重武器,火力支援只有迫击炮。正是这些小口径迫击炮被用作支援武器。在零下40度的严寒中,发射出去的炮弹已经有三分之二成了哑弹。被分割包围的美军将坦克和装甲车甩到外围,缺少重武器的志愿军只能有血有肉的进攻。
“中国军队似乎对美军的火热战况无动于衷。当第一波落下时,第二波穿过它的身体前进,第三波和第四波继续跟进。他们不怕死,坚持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仿佛是烈士。”大卫·哈伯·斯塔尔——朝鲜战争专著《最冷的冬天》
白天美军战机在空盘旋。为了减少伤亡,志愿军不得不在夜间进攻。虽然志愿军在实力上占绝对优势,但面对火力和后勤补给的优势,美军只能用宝贵的生命来弥补这一不足。虽然志愿者们有着钢铁般的战斗意志,但他们无法忍受零下40度的低温,更不用说长时间暴露在野外了。
在美军南逃的路上,他们被一排排志愿军士兵趴在冰面上,手持钢枪和手榴弹,保持着整齐的战斗队形,向着敌人的方向坚守着各自的岗位的景象所震惊。当美军靠近时,志愿军没有开火。几个胆大的美军爬近观察,才发现志愿军126名官兵已经冻成了冰雕,却还保持着战斗姿势。
而“冰雕公司”并不是唯一的例子。军史记载有三个,分别是第20军第177团第59师第2连第180团第60师第20军第5连第242团第80师第27军。
据战后统计,志愿军第9兵团战伤14062人,冻伤30732人,战死7304人,冻死4000人,共减员56098人。约7000名美军士兵在战斗中死伤,7300人冻伤。1952年9月,第九兵团回国到达鸭绿江边时,兵团司令员宋向长津湖方向深深鞠躬,泣不成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