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1991年汕头市分治为今汕头、潮州、揭阳、汕尾四个地级市。潮汕四市涵盖11区6县2县级市普宁、陆丰,总常住人口1600多万,总面积16189.5平方公里。
潮汕旧称潮州,是历史文化名城,是粤东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有“岭海名邦、南国邦郡、海滨邹鲁、文化橱窗”之称,是潮汕文化的发源地、兴盛地。是著名的旅游胜地,有美食之乡、名茶之乡之称,潮菜三次被官方指定作为中国饮食文化唯一代表参与世博会。
历史沿革
广东省潮汕地区自古同属一个市行政区,秦汉三国名称揭阳县,隋、唐、宋、元、明、清、民国初历代名称潮州府,当代原称汕头市,1983-1991年汕头市分治为今汕头、潮州、揭阳、汕尾市四市。
名称来由
“ 潮州”名称起源于隋文帝开皇十一年(591年)以原义安郡地设置的潮州。取“在潮之洲,潮水往复”之意[1],潮汕在隋、唐、宋、元、明、清、民国初历代名称潮州,今港澳台和海外仍称潮汕为潮州。
“ 潮汕”名称起源自中国近代第一条民营铁路潮汕铁路1904 年的兴建,广为人知自1907年孙中山领导的潮汕黄冈起义,广为使用是在1991年原汕头市分治为今汕头、潮州、揭阳三市之后。
建制沿革
潮汕自古同属广东潮州府,是粤东首邑,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见诸史载已有2200余年。
·上古
旧石器时代,潮汕已有人类居住繁衍。
新石器时代,潮汕南澳象山文化遗址距今约8000年,是早期南方海洋文化的代表。
·先秦
夏商属海阳国(南瓯国)境;商代属南越地;西周为扬越地;春秋战国属百越地。[2]
·秦汉
秦汉三国属南海郡揭阳县,古揭阳县境今广东潮汕三市、梅州、陆丰及福建漳州的云霄、东山、诏安、漳浦、平和5县一带。
·晋代
东晋义熙九年(413年),古揭阳县境设置义安郡,析海阳县北部设置义招县,义安郡统领海阳、潮阳、海宁、绥安、义招5县,郡治海阳县(今潮州),义安郡便是潮州(今潮汕)的前身。
·隋唐
隋开皇十一年(591年),原义安郡境设置潮州,隶属广州总管府,潮州统领海阳、绥安、海宁、潮阳、义招、程乡6县,州治海阳县。取“在潮之洲,潮水往复”之意[1]。
唐承隋制,仍称潮州,隶属岭南东道,潮州统领海阳、潮阳、程乡3县。唐天宝元年(742)改称潮阳郡,至唐乾元元年(758),复名潮州[1]。中期曾隶福建尔后复隶广东。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割泉州南部和潮州部分合置福建漳州。
· 宋元
宋代仍称潮州,隶属广南东路,北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析潮州海阳县复置揭阳县,潮州统领海阳、潮阳、揭阳、程乡4县,程乡县聚居客家人,潮州下辖的海阳、潮阳、揭阳3县合称“潮州三阳”。
元至元十六年(1279 年)改潮州为潮州路总管府,隶属广东道,潮州路仍领4县,仍辖“潮州三阳”。
·明清
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改潮州路为潮州府,隶属广东布政司,统领海阳、潮阳、揭阳、程乡4县,县邑扩容,“潮州三阳”析置了饶平。
潮汕是广东省的城市。
潮汕地处广东省东南沿海地区,潮汕北靠莲花山脉,南濒南海,西至海丰县,东至饶平县,与台湾对望。潮汕是指广东潮州市、揭阳市和汕头三地,以潮汕话为语系的文化区域。
“大海在其南,群山拥其北”,地理位置上潮汕在东南沿海有超过500公里的海岸线,三面环山,其中有与北回归线交汇,平原又有灌流而下的江河。
潮汕民系
潮汕地区地狭人稠,人口与资源环境矛盾较大,不少人到海外谋生。潮汕人在农业上精耕细作,手工业精雕细琢,极善商业经营,善贾重商闻名海内外,有“中国犹太人”之称。
清中叶,著称一时的广帮商人,主要由广州帮和潮州帮商人组成。潮州帮商人主要在东南沿海及江西一带经商。改革开放以来,潮汕人足迹遍及全省乃至全国城乡,渗透各行各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