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的“还我河山”中的“河山”是指什么地方?


虚指,如果非要确切答案,我想是指中原,因为赵宋建立之初是据有中原的,而幽云十六州始终没能占据,所以还我河山不应包括幽云十六州。

幽云十六州:长江以北,以前北宋地区.黄河(或长江)以北。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安阳汤阴县)人,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 ,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他于北宋末年投军,从1128年遇宗泽起到1141年为止的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位至将相”。1140年,完颜兀术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宋高宗、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岳飞在孤立无援之下被迫班师。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被捕入狱。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与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同被杀害。宋孝宗时岳飞冤狱被平反,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

岳飞是南宋最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造了“连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民间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夹击金军,以收复失地。岳飞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他率领的“岳家军”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金人流传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名句,表示对“岳家军”的最高赞誉。岳飞反对宋廷“仅令自守以待敌,不敢远攻而求胜”的消极防御战略,一贯主张积极进攻,以夺取抗金斗争的胜利;他是南宋初唯一组织大规模进攻战役的统帅。

在日照市河山镇,有这样一座大山,大有拔地凌霄之势,巍峨耸立,酷似一邑屏障,让人叹为观止,它就是河山。

徐霞客说:“登黄山,天下无山”,在我看来,河山的气势似乎更胜一筹。河山取自“众河之源”,海拔高达628米,位居日照东部群峰之首,有种否极泰来之势。初见河山,我就忍不住拿出无人机,如此壮美的景色,普通的相机完全无法捕捉,这冰山一角完全不能体现河山的壮美。漫山遍野的绿色之中,一条蜿蜒曲折的玉带若隐若现,宛若一座长龙盘旋于山谷之中,让人可望而不可即。

定睛一看,穹顶之上,两个硕大的红字历历在目,刻于河山轩壁之上,“日”字长约20米,宽17.5米,“照”字长宽约25米,据说是汉字摩崖石刻的世界之最,成为河山一道不容忽视的靓丽风景线。沿着小径崎岖而上,河山似乎没有先前那般郁郁葱葱,倒显得有些光秃了,此时此刻,我方明白诗句中“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真谛。

在河山的栖凤岭,流传着一条凄美的爱情传说,相传一女子舍身救夫于此,凤卧山岭的姿态至今被人津津乐道,为原本古朴粗犷的河山增添了几分浪漫气息。拾级而上,一路怪石嶙峋,险峻无比,有似刀锋的峭壁,有像巨龙的卧石,让人目不暇接。一路直上,可偶遇一座山石结构的庙宇,据说这是镇山神灵所在之地,让人心生敬意。

沿着小径东行百余米,一座精致的石亭映入眼帘,在风雨的洗礼下,亭身斑驳,颜色深浅不一,别有一番韵味。登顶而上,烟雾缭绕,有种飘飘欲仙之感,凭栏远眺,无限风光尽收眼底,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让人感慨万千。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33695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