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号台风纳沙正逐步移入南海,它是如何形成的?如何移动的?

白茶的种类2023-03-31  22

台风纳沙形成于太平洋海平面上,是热带气旋在季风影响下形成大规模气旋从而形成的大规模台风气候。台风纳沙现位于我国南海东北部,未来将横穿南海,抵达海南岛等地。

台风作为一种自然性气候,破坏力十足,对自然界的所有生物都具备着严重的危害性。台风形成原因复杂,目前仅知道是由热带气旋在一定动能的支撑下不断旋转,从而形成大规模的台风气候。台风所过之处,对当地的生态系统都有严重的影响。而此次名为“纳沙”的台风,形成于太平洋海面,不断扩张,现已经抵达我国南海东北部,未来不久将直接横穿南海,进入我国海南岛等地,届时会对当地居民正常生活以及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足够的热能、足够宽广的海平面,地转偏向力等因素是台风形成的主要原因。

台风的形成过程十分复杂,目前为止科学家们也没有彻底的研究出台风形成的根本原因,从而在根本上解决问题。目前已知,台风形成之初只是海平面上一个极小的气旋,而在海平面足够宽阔,温度足够高时,海平面上的热量会持续提供动能让气旋不断发展,宽广的海平面也让气旋具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在多种因素支持下,气旋不断扩张,形成台风,并向周边移动。

台风危害极大,因此当地居民应该提前预警,以自身人身安全为重。

台风成型后携带大量水汽,因此台风登陆后当地会出现持续暴雨,再加上台风自身极强的破坏力,会对居民生活以及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当地收到预警后,应该及时搭建防护措施,尽量降低经济财产损失,维护居民安全。

台风的移动轨迹在一定条件下是有迹可循的,这也让人们有预防的准备。

台风的移动方向由自身动力方向决定,在地转偏向力以及内动力的影响下,台风的移动方向大致分为三种,分别为,“西进型”,即从东向西移动,本次“纳沙”台风就是这类移动方向。“登陆型”,台风向西北方向移动,即从海平面向内陆移动。“抛物线型”,即台风移动方向如同抛物线轨迹,先向西北方向移动,之后向东北方移动。

2011年第17号热带风暴“纳沙”,国际编号为1117,英文名Neast,原意为渔夫,该名字来源于柬埔寨,2011年第17号强热带风暴“纳沙”,09月25日08时位于北纬14.9°、东经131.1°,最大风速25m/s,中心气压985hPa 。 

“纳沙(Neast)”于5月30日在关岛东南偏南约70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上形成的一个热带低压。它向西北方向移动,5月31日晚加强为热带风暴,强度并迅速增强,24小时后强度增强为台风,方向继续向西北前进。

6月11日在日本以东海域洋面上消失。台风“纳沙”是2005年的热带气旋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从生成到消失历经约12.5天。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33082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