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在哪里?

已组词2023-03-31  367

陇南市位于甘肃南部,地处东经104°01′19″至106°35′20″,北纬32°35′45″至34°32′00″。北与天水市秦州区、麦积区、武山县、甘谷县接壤;南抵四川盆地,与广元市、青川县、绵阳市平武县和阿坝州九寨沟县毗连;西依甘南高原与迭部县、舟曲县和定西市的岷县;东接秦巴山地,与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略阳县、勉县和宝鸡市凤县为邻。

全市东西长约237公里,南北宽约230.5公里,土地面积27923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8.67%。

陇南是甘肃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秦巴山区。东邻陕西,南接四川,西濒甘南,北依定西、天水。

简单介绍陇南市的文化特征

陇南市与陕西、四川毗邻接壤的地理位置,决定了陇南文化中具有秦陇文化和巴蜀文化两种文化的特征。如果说,陇南的“山”是秦陇文化的象征的话,那么,陇南的“水”就是巴蜀文化的象征了。因为,陇南的山连着秦岭,属于黄土高原而陇南的水,则是甘肃唯一的长江流域。陇南多山多水,处处山水相连,山水相依,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因而,使得秦陇文化和巴蜀文化在这里相互交汇,相互并存,难解难分。但是,二者又不是孪生关系,并不相同或相似,虽然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却又是可以分辨、各具特色、不能混淆的。

下面,笔者就以陇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方言、饮食三个方面的包容性、复杂性和多样性,来探讨陇南文化中秦陇文化和巴蜀文化的一些主要特征。

一、陇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特征

陇南是中国历史上农耕文化、畜牧文化和渔猎文化交汇积淀的地域。独特的区位优势、悠久的历史和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孕育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截至2013年,有3个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2个项目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已公布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次69项,公布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40项。截至目前,国务院已公布的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陇南有3项:文县傩舞池哥昼、武都高山戏、西和乞巧节。甘肃省已公布的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陇南入选的项目总计22项:陇南影子腔、文县玉垒花灯戏、西和春官歌演唱、康县木笼歌、两当号子、康县锣鼓草、康南毛山歌、康县唢呐艺术、宕昌羌傩舞、陇南高山剧、礼县春官歌演唱、徽县河池小曲、武都木雕、礼县井盐制作工艺、成县竹篮寨泥玩具制作技艺、康县寺台造纸术、武都三仓灯戏、武都栗玉砚制作技艺、武都角弓咂杆酒酿制技艺等。

以上文化现象的形成,其主要原因还是与陇南各县(区)所处的地理位置相关。陇南的文县、武都、康县,毗邻四川和陕西汉中,邻近湖北和重庆。而除了比较特殊的宕昌之外,其他各县都毗邻古秦州天水和陕西。另一个原因是,历史上,陇南、四川大部都属于秦国的势力范围,受“秦文化”的影响很深东汉末期以至整个三国时代,陇南又是蜀魏反复争夺、拉锯式易主的主战场南宋时期,这里又是宋、金势力的南北分界线之一,是南宋抗金的主战场之一。而且,陇南还是古老的吐蕃、氐、羌等民族逐步南移的驻足和必经之地,历时很长。这些历史上的大动乱、大变动、大会合,使得南北文化在陇南这片土地上相互撞击,相互会聚,相互融合,无法抗拒地融入到了陇南的文化之中,或者说,促生并形成了陇南文化的主体和主流。

二、陇南方言的文化特征

陇南方言属于“中原官话——秦陇片——陇南小片”,这是在甘肃方言中的大的分类。实际上,陇南方言极其复杂,就整个陇南市而言,也只能大致分为“西和礼县片”、“成县徽县两当片”、“武都文县康县片”和比较特殊的“宕昌片”。而在陇南,即使是同一个县,也可以分出“北、中、南片”或“西、中、东片”,甚至更多。同一个县的同乡如果在异地出现,除了他们自己而外,外地人因为他们之间彼此语言的明显差异,会很难相信他们是同乡。

以宕昌县为例,它的县城西面的方言接近于定西地区的岷县方言,县城附近的中部则是地道的宕昌方言,而县城以东却又是接近甘南藏区舟曲的方言了,还带有与其毗邻的武都西片的方言。宕昌方言里带有许多“儿化音”,譬如把“鱼”叫“鱼儿”而与其毗邻的武都,却直接叫“鱼”又譬如宕昌方言里把“哪里”说成是“阿搭儿”,而与其毗邻的武都,则说成是“咋”或“咋伙”。至于各县之间,差异就更大了,同是陇南人,却常常因为彼此语言的不同,而相互嘲弄、学舌和挤兑。

总之,陇南方言中,“西和礼县片”、“成县徽县两当片”和比较特殊的“宕昌片”,其语音主要靠近陕西宝鸡、汉中一带,以及甘肃陇东一带的方言而“武都文县康县片”,其语音大致靠近川北方言。陇南方言更多的是南北混杂的语言,主体是北方语系,夹杂着南方语系的一些语音,形成了既独特又复杂的陇南方言。既使是地道的甘肃人,也不容易听懂,或只能部分听懂同为陇南人,县与县之间,也存在着语言交流障碍。

三、陇南饮食的文化特征

陇南民众依托多样化的农作物和农业特色产品,融入独特的地域文化物质,创造出了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饮食文化,各色小吃花样繁多,争奇斗艳。主要有武都洋芋搅团、米皮、面皮、西和杠子面、宕昌锅盔、文县豆花面、咂杆酒、康县罐罐茶、礼县热面皮等。此外还有玉米面面鱼、柴火鸡、酸菜面片、豆花子酸菜面、荞粉、面茶、炕包、荞面叶子、地软耳包子、麦仁酒、荞面、苞谷面饺团、洋芋丝饼饼、韭菜扁食、西和锅盔、豆花子、肉夹馍、烤羊肉串、烧烤嫩玉米、麻辣洋芋粉、鸡汤刀削面、橄榄油拌洋芋、嫩玉米面饼、煎饼卷青椒洋芋丝、面果丸子、武都酸菜汤、面疙瘩等。

陇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复杂多样的方言和花样丰富的饮食,都带有秦陇文化、巴蜀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的一些主要特征与鲜明特色。至于陇南的民俗风情、生活习性、人文景观、土特产品、手工制作、耕种方式等等,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也同样如此,不再赘述。

陇南最早属于渭川道管辖

陇南历史悠久。早在7000多年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秦统一六国即有西道、故道、武都道和下辩道4个县级政权建制。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111年)始设武都郡。民国初,陇南各县隶属渭川道。1949年8月,成立甘肃省武都分区,辖武都、西和、文县、康县、成县、礼县、西固(今宕昌县境内)7县,1950年--1951年改为武都专区,1958年武都专区合并于天水专区,1962年又恢复武都专区,1969年改为武都地区,1985年更名为陇南市人民政府。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32796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