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是现在的湖北湖南二省全境,由荆山一带直到衡山之南地域。
荆州,是汉文典籍《禹贡》所描述的汉地九州之一。《禹贡》:荆及衡阳惟荆州。荆山在今湖北南漳县。荆州大体相当于今湖北湖南二省全境,由荆山一带直到衡山之南地域。是汉族原居地区之一。
荆州“厥上惟涂泥,厥田为下中,厥赋为上下”。这是指出荆州土壤大致类似扬州,惟土壤肥力为下中,比扬州高一级,为九州土壤肥力中的第八级,田赋属第三级。
荆州东与扬州分界,南越衡山 [4] 至五岭为止,北至荆山。荆州等同于楚国的版图范围,境内有衡山、云梦泽,楚简《容成氏》也有禹贡九州,包括荆州在内的记载。
荆州名称最早来源的朝代:
荆州之名源于《尚书·禹贡》:“荆及衡阳惟荆州”,为古九州之一;以原境内蜿蜒高耸的荆山而得名。荆是古代楚国的别称,因楚曾建国于荆山,故古时荆、楚通用。沙,始称津或江津,历为江陵县的重要商埠和码头。
荆州历史悠久,早在五六千年前,人类就在这里创造了大溪文化等原始文化。荆州系楚文化的发祥地,春秋战国时属楚。楚文王元年(公元前689年),楚国迁都于郢(今荆州区纪南城),都郢400余年。秦属南郡,定治江陵,故常以南郡喻荆州。
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设立荆州刺史部,东西汉时皆属南郡。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分荆州,后归吴荆州,定治南郡。晋永和八年(352年),荆州定治江陵。南北朝时,齐和帝、梁元帝、后梁、萧铣皆以荆州为国都。
荆州就是现在的湖北地级市,在古代也称作江陵,现如今下辖8个县市区和3个功能区。
三国“荆州”和现在“荆州”概念不同
三国时期的荆州
三国时期的荆州和现如今的荆州相差很大,尤其是在地域方面,荆州迄今为止已经有至少4000年的历史,荆州很多人都听过,刘备借荆州,关羽大意失荆州,曹操一心得荆州,可以说在三国时期,魏蜀吴都是各怀鬼胎,想要独霸荆州,荆州作为从古至今的军事重镇,这也是取决于它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用诸葛亮的话就是“荆州北拒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荆州是很多地区通往的最佳通道。
《尚书》记载大禹治水,将天下分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而荆州就是其中之一,荆州作为富庶之乡以及重要的战略要地,它始终都是州的级别,也就是管辖的区域有很多,放在今天来看的话,大致管辖河南南部、湖北、湖南,荆州一开始的首府是在襄阳,也就是荆州牧刘表开始。
当时的襄阳是荆州的政治、经济中心,赤壁之战后被瓜分,三家分荆州,曹操占领了南阳郡,刘备占领了武陵郡、零陵郡、长沙郡、桂阳郡,孙权占领了江夏郡和南郡。荆州经济发展快,农业产量高,土壤肥沃,得荆州者得天下,可以说谁掌握了荆州几乎就有了称王的底气,实力也会急剧上升。
关羽镇守的荆州
上面提到了孙权占领了南郡,当时南郡的治所是在江陵,江陵被周瑜占领,孙权命周瑜担任南郡太守,通过这些我们会发现其实刘备借荆州只是借了荆州七郡中的一个郡,并非将荆州全借走了。
刘备跟孙权借南郡,所以关羽镇守的只是荆州七郡之一的南郡,因为南郡的首府是在江陵,所以关羽镇守的也就是江陵城,并非整个荆州,而之后江陵城一直是荆州的省会,所以很自然的就说刘备借荆州,关羽失荆州。
江陵城之后改成了荆州,也就是湖北荆州市,但是为了保留江陵古城,在荆州市里还有个叫江陵县的地方,当然这个江陵县只是古代江陵的一小部分地区,因为大部分地区都称为荆州。
综上所述,三国时期的荆州好比是一个行政区划,并非特指一个地方或者一个城市,放在现在来看,覆盖了河南南部、湖北全部、湖南全部等地区。如果特指关羽镇守的荆州(南郡)来看,毫无疑问就是今天的荆州市、江陵县等地区。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如有误请斧正
荆州位于湖北省荆州市。荆州一般指荆州区,位于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腹地,荆州市市区西端,总面积1046平方千米。荆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二十四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荆州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日照时数1500—1900小时,年极端最高气温38.6℃,年极端最低气温-14.9℃,多年平均气温16.5℃,无霜期242—263天,光能充足,无霜期长,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年最大降雨量1854.3毫米,年最小降雨量641.8毫米,多数年份降雨量在1100—1300毫米之间,年平均降雨量为1094.5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