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邑八景(一):黄旗山顶挂灯笼,市桥春涨水流东

班超投笔从戎2023-03-31  26

东莞黄旗山又名祖山、主山、镇山、文笔峰、朝山。唐以前,曾是岭南第一名山。唐以后,一直是东莞人民春游、踏青、登高的圣地。明以后为东莞八景之一。明末抗清民族英雄张家玉九岁凳黄旗山顶,誓作第一流人,并一自己的生命实现这一诺言,鼓励东莞人民上进、奋发、图强,为国争光,走向时代的前列。

宋代以后,黄旗山修筑了廉泉、廉泉亭、廉泉亭寺、泉亭庵、廉泉亭水成了"神仙水"。民间传说,人民喝一口廉泉水会保持廉洁。人们游黄旗山后,都爱汲一壶泉水回家,与家人分享,以求共同富裕。同时,提倡廉洁奉公,提倡保护廉泉、发扬饮廉泉水、追求全家廉洁的好风俗。

观音庙、寺、遍及全国各地,但从宋代创建、重修、保存至今的却不多,黄旗观音古庙实属凤毛粼角,值得东莞人民珍惜、保护,值得一去的好地方。

东莞古八景之首是“黄旗山上挂灯笼”,说的是古代黄旗山顶上有一棵大榕树,榕树上有个树洞,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萤火虫聚居,晚上望之,如同在山顶上挂了一个大灯笼,十分美丽。后来,因为榕树枯萎,“黄旗山上挂灯笼”的景致随之湮灭。“黄旗山”又称旗峰,即今之旗峰公园。萤火虫的消失,也跟城市化程度不断深化有关吧?在城市中生活的小伙伴们,你们想一下平时在城市中能够看到萤火虫吗?

为重现“黄旗山上挂灯笼”的美景,2004年,东莞市重塑了黄旗山顶灯笼景观,以花岗岩为底座、以汉白玉为支柱、深红色钢化玻璃组成灯笼,高30米。入夜,此灯笼会发光,成为了东莞市的标志性景观。

市桥在北宋原名德安桥,是莞城的闹市所在。桥的两旁是小贩摊档,水陆的茶居酒店集汇之地,故被人们称之为市桥。遥想当年,桥上两边街市熙熙攘攘,桥下河水清流淌涌,船只往来络绎不绝,构成一幅和谐、美丽的动人画面。

特别是每年春风拂面、春雨连绵、春水上涨的时候,在市桥河上,波澜汹涌之声可听,船夫桨橹之声可闻,楼悬荇藻之景可见,一派春江水涨的美好景象。

现在的市桥路是一条非常热闹的步行街。

市桥春涨,另有一说是“施桥春涨”。施桥在黄旗岭下,附城戙船澳前,此处原有河,水向东流,河上有桥名施桥。但据明清东莞旧志,均写作“市桥春涨”。明卢宽有《市桥春涨》诗云:. 虹桥历年知几许?桥头趁市人如雨。三春潦涨从天来,飞湍激漱中流柱。中流砥柱立不难。岂畏怒浪高如山,古今豪杰经过此,何人只手迥狂澜。

下篇预告

番禺区有市桥街道、桥南街道、东环街道。

1、市桥街道

市桥街道,隶属于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位于番禺区境中部偏北处,北距广州17公里,与钟村、南村两镇毗邻,东与石碁镇接壤,南与沙湾镇交界,西与钟村镇相邻,辖地面积11.35平方公里。 截至2019年10月,市桥街道办事处下辖28个社区和8个行政村。

2、桥南街道

桥南街位于番禺区中心城区的市桥河南岸,于2002年3月28日挂牌成立,是由原番禺区市桥镇分设的四个街道办事处之一。根据广州市人民政府的批准和番禺区人民政府的决定,从2007年1月1日零时起桥南街正式接管原属沙湾镇的陈涌村、蚬涌村、草河村和陇枕社区居委。

3、东环街道

东环街道,隶属于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地处番禺区中部,东与大龙街道相连,南与市桥街道毗邻,西与沙头街道、钟村街道为邻,北与南村镇接壤,总面积11平方千米。 截至2011年末,东环街道户籍人口1.72万人,流动人口3.46万人。

番禺区

广州市番禺区地处广东省中南部,位于穗港澳的地理中心位置,北与广州市海珠区相接,东临狮子洋,与东莞市相望,西与佛山市南海区和顺德区、中山市相邻,南滨珠江口,与南沙区接壤,地理位置优越。

番禺始建于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有2200多年的历史,农业颇具特色,工商业发达,为历代的通商口岸,著名的“鱼米之乡”,也是岭南文化、广东音乐的发源地之一;文教鼎盛,素有“文化之乡”的美誉。2014年番禺区位列中国百强区第9名。

到近现代,番禺更涌现出一大批出类拔萃的学者、名流,有“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开创岭南画派的画坛三杰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诗、书、画名家叶恭绰、赵少昂、李天马、麦华三、周千秋,建筑工程界泰斗罗明熵,地质学家何杰,教育家许崇清等。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32277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