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12点是什么时候

六小龄童死了吗2023-03-30  18

十二时辰中的午时是上午和下午相交的时段,12点便称为正午、中午,中、正的意思即表明此时是一个中点。

凌晨:从零时起到天亮前的一段时间;天快亮的时候。早晨:指从天将亮到八_九点钟的一段时间。而中国古代的将一天分为十二时辰,辰时即为现代二十四小时制的七点至九点。早晨为一天之始,往往被视为充满朝气的时刻,因此中国古语亦说「一日之计在于晨」。上午:一般指是早上八点到十二点这段时间,英语简写为AM。中午,又名正午,指二十四小时制的十二点或十二小时制的中午12时,为一天的正中。而中国古代的将一天分为十二时辰,午时即为现代二十四小时制的十一点至十三点或十二小时制的上午11时至下午1时。下午:指中午到傍晚的过渡时间,从14点到日落前。

中午11点到13点为午时。

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昳。(13时至15时)。

【申时】晡时,又名日铺、夕食等:(15时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17时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21时至23时)。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时辰

上午12点指的是中午12点,下午12点指的是晚上12点(0点)。手机上面显示的时间,是12小时制,手机只会出现上午或下午,数字分别为1-12,经常看到的24小时制数字显示为0-23,这类比较好区分,但是12小时制主要在前面会提示上午或下午,也比较容易区别。

十二小时制是一个时间规则把一日二十四小时分为两个时段,分别为上午(拉丁文ante meridiem表示中午之前)和 下午(拉丁文post meridiem表示中午之后)。每个时段由十二个小时构成,以数字12、1、2、3、4、5、6、7、8、9、10、11(12和1到11/1到12)依次序表示。

上午时段由午夜至中午,而下午时段由中午至午夜。十二小时制仍然是大多数指针式钟表显示时间的方法,注意钟面上数字没有0,但有12,所以起点是12。24小时制的0:30,在钟面上读成12:30,再加meridiem进行区分上午(AM)和下午(PM)。

十二小时制的发展历史

十二小时制起源于埃及。然而,每个小时的长度会由于季节而不同。从黄昏到黎明12个小时,从黎明到黄昏也是12个小时长。

罗马人也使用12小时制:全天平均地被分为十二个小时(因此一年中各天的长度是不尽相同的),夜间被分为三个小时。这是因为在水鈡发明之前,人们使用太阳作为计时工具,所以没有办法准确的划分时间。

罗马人对于早上的时间计数同是相反的:例如,"3 ante meridiem",或3 hours ante meridiem意味着中午以前的第三个小时,而不是现代意义的“午夜以后的第三个小时”。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31910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