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是四点半到六点半。日出是一昼夜十二时中的第四个时辰,指上午四点半到六点半,地支命名是卯时。日出的时间会随季节及各地方纬度的不同而改变。传统上认为在北半球,冬至时日出的时间最晚,然而事实上日出最晚的时间该是1月初。
落日与日出的区别
日出,指太阳初升出地平线或最初看到的太阳的出现。一般是指太阳由东方的地平线徐徐升起的时间,而确实的定义为日面刚从地平线出现的一刹那,而非整个日面离开地平线。日落,是地球生态环境循环与生物活动的重要划分点。古农谚有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太阳从地平线降下后,空气中的流动分子减少,温度开始降低,多数动物的活动行为减少,进入休息状态。同时植物停止光合作用,消耗外界氧气。日落标志着夜晚的来临,是人们一天工作生活的结束标志。
9点
早晨:日出—9点 上午:9点—11点 中午(又称正午):11点—1点 下午(包括正午):12点—日落 傍晚:5:30—7:30 晚上:不细分就是日落后—12:00,细分就算上傍晚。
一天24小时现在一般是分为晨8个小时(包括凌晨、早晨),午8个小时(包括上午、中午、下午),晚8个小时(包括傍晚、晚上)。
凌晨:0-2点 黎明:4-5点 拂晓:4-6点 清晨:6-7点 早晨:6-8点。
上午:8-11点 中午:11-13点 下午:14-17点 。
黄昏:16-17点 傍晚:17-18点 晚上:18-22点 午夜:23-1点 夜间:19-5点。
看日出最好时间是几点?
日出的时间会随季节及各地方纬度的不同而改变。传统上认为在北半球,冬至时日出的时间最晚,然而事实上日出最晚的时间该是1月初。
同一道理,日出最早的时间并非在夏至时,而是在6月初。即使在赤道地区,日出及日落的时间在全年里亦会有少量的变更。而这些变化可以用日行迹表达。
早上5点至7点。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即5点至7点。为古时官署开始办公的时间,故又称点卯。因为时正值朝暝冉冉东升,故又谓之日出。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等于现在的两小时。
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23点至1点为子时,1点至3点为丑时,3至5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十二时辰: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