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点又称戌时。戌时是指19时至21时。别称黄昏。十二时辰是古人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十二时表时独特、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天文历法的一大杰出贡献,也是我国灿烂的文化瑰宝之一。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於现今的两小时。相传是古代中国人民根据中国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
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23点至1点为子时,1点至3点为丑时,3至5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普通计时法换成24时计时法:
普通计时法换成24时计时法,去掉时间限制词(上午、下午等),中午12点以前的时间不变,中午12点以后的时间加12小时。
24时计时法换成普通计时法:
24时计时法换成普通计时法,加上时间限制词(上午、下午等),12点以前的时间不变,12点以后的时间减12小时。
20点是晚上8点钟。
因为这是24小时计时法,上午的应该叫8点,然后到晚上8点,就叫20.00了,如果是12小时计时法,那就要加上一个晚上8点,如果我们用24小时计时法直接写成20.00就行了,所以说20.00应该是晚上8点。不是上午8点。
这个时间记录系统为现今全世界最常用。二十四小时制在美国和加拿大仍然被称为军事时间,而在英国则被称作大陆时间。二十四小时制还是国际标准时间系统(ISO 8601)。
在二十四小时之中的时间书写的格式为“小时:分钟”(例如01:23),或者为“小时:分钟:秒钟”(01:23:45)。不足10的数字前面要补充一个零。
按24小时制来说一天是24小时,从早0点开始,每过60分钟,依次是1点,2点,3点,4点,5点,6点,7点,8点,9点,10点,11点,12点,13点,14点,15点,16点,17点,18点,19点,20点,21点,22点,23点,24点,因此,23点就是晚上的11点,24点既是0点,也是24点。
20:00是晚上8:00。
晚上八点也叫戌时到亥时。在二十四小时之中的时间书写的格式为“小时:分钟”(例如,01:23),或者为“小时:分钟:秒钟”(01:23:45)。不足10的数字前面要补充一个零。这个零在小时部分并不是必须的,但却非常广泛的使用,尤其是在有很多具体规定的计算机应用中(例如ISO 8601)。
二十四小时制
二十四小时制比起十二小时制有很多优点:不会混淆上午的时间和下午的时间(在十二小时制中7点钟既可以指早上也可以指晚上)。在日程表或类似的文件中,一眼就可以看清时间是上午还是下午。这对于需要全天二十四小时服务的机构尤其重要,例如航空公司、铁路和军队。
能够精确描述某一天的时间。比如:“2月3日午夜12:00”就很难确定是“2月3日00:00”还是“2月4日00:00”(即“2月3日24:00”)。同时受到传统的行针式钟表影响,大部份人日常生活习惯上,都是使用十二小时制称呼及理解时间。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24小时制